渡槽又称高架渠,是一组由桥梁,隧道或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
世界上最早的渡槽诞生于中东和西亚地区。公元前余年,亚美尼亚已有渡槽。公元前年,亚述国一西拿基立下令建一条公里长的渡槽引水到国都尼尼微。渡槽建在石墙上,跨越泽温的山谷。石墙宽21米,高9米,共用了多万块石头。渡槽下有5个小桥拱,让溪水流过。
古希腊的许多城市建有良好的渡槽,但古罗马人最为认真,把供水系统看作是公共卫生设施的重要部分。罗马第一条供水渡槽是建于公元前年的阿庇渡槽;第十条也是最后一条则是公元年建成的阿历山大渡槽;最长最壮观的是建于公元前年的马西亚渡槽,虽然水源离罗马仅37公里,但渡槽本身长达92公里。这是因为渡槽要保持一定坡度,依地形蜿蜒曲折地修建。
今天江阳沽酒客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泸州泸县奇峰镇的渡槽群,别看它年纪不大,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到底是什么特殊的历史原因造就了它如此高的位置呢?
地理位置及形制
奇峰镇渡槽群是一项工程浩大的水利灌溉设施,主要分布于原宝藏乡全境。
按建筑类型可分为:桥梁式渡槽、平地式渡槽、隧洞式渡槽、倒虹管式渡槽和管道式渡槽;
按建筑材料类型可分为:石渠、土渠、土石渠、水泥管渠等。奇峰渡槽总长约54千米,
其中:有33座石质桥梁式渡槽,长3.75千米;隧洞5座,长约2千米;倒虹管若干处长约5千米。
渡槽群建造年代及缘由
奇峰镇渡槽群建造历史仅有40年左右,但是它是人们“与天奋斗”的杰作。其建造的目的是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建成后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农民从贫困走向富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成后,都建立了相关的保护组织和保护措施。地方百姓也因为与自己饮水、用水以及行走等生活密切相连而十分珍惜和爱护,所以其保存现状十分完好。该渡槽群于年7月16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它们的价值又是如何呢?
功用价值
奇峰渡槽群是从数十里外的三溪口水库(今玉龙湖)引水到奇峰、宝藏一带的重要的水利设施,既有提供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作用,也有方便人们出行的作用,具有非常宝贵的农业生产价值和人民生活价值。
现在每年的“春耕”时节,“夏旱”之际,都从玉龙湖干渠引水,整个渡槽群灌区都能受益,实用价值高。
艺术价值
奇峰渡槽作为重要的水利建筑,不论其设计、建造、规模、形制,都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可作为建筑设计和创作的重要借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
奇峰渡槽是在建国初期,根据天旱的实际情况,由国家提倡,发动人民积极参与兴修水利而建成的。它见证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勤劳智慧、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也见证了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民族的兴盛、国家的自立富强而奋斗不息的历史过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科学价值
奇峰渡槽群在设计和建造时是充分考虑了建材的材质、取料地点、运料途径、材质搭配与建筑规模和形制的要求,也考虑了建筑的形制、规模、防水、防雷电、防地质变化、防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以及建筑与时代和人文、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美观、节俭、适用、耐久的传统理念,是继承和研究建筑学、几何学、材料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社会习俗、地方信仰等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旅游价值
这些渡槽设计巧妙,构思别致,建造科学,那拱上加拱,桥上架桥的设计,干渠蜿蜒如龙,蔚为壮观,称得上水利建筑的“万里长城”,极具旅游观赏价值。
奇峰镇渡槽群由33座渡槽组成,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胜利渡槽和宝丰渡槽。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奇峰渡槽(胜利渡槽、宝丰渡槽)为文物保护单位。接下来沽酒客再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最具特色的渡槽。
胜利渡槽
胜利渡槽位于奇峰镇宝丰村2组与阳高村7组之间。它横跨龙溪河,因其下游10米左右有座八个龙雕的明代石板桥梁叫罗桥,所以又被当地称为“罗桥”。胜利渡槽是三溪口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溪口灌区的重要干渠。渡槽的桥体部分总长米,高33米,共用8个大拱跨,81个小拱跨,38根大山墩柱构成,“桥上桥”建筑是其特点。
渠槽分两层拱,最下层流通龙溪河水,中层为行人过桥,上桥槽体引通三溪口水库的灌溉水,有效灌溉面积1.4万亩,受益面积近2.5万亩。
胜利渡槽由于建设地形险要,且又远离公路和场镇。当时没办法使用机械工具,完全采用土法建造。跨河的4个20米高的主体拱跨,全部采用条石堆砌黑厢形成拱架而砌成,完成下层卷拱后,再继续用条石堆砌黑厢而完成上层卷拱。每拱跨共堆砌黑厢条石万块。所有石条是全用人工抬运和安砌,抬运条石最多时达0人共用架抬工龙组,抬运距离建桥工地处1千米以上,整个工程异常壮观。
第一层15个大桥墩从西南往东北方向依次排列。第二层共有62个桥墩建在下层宽3.5米的人行道上,这些桥墩在以河流为中心两边对称的21个桥墩的下边,开有宽1.2米,高2.3米的卷门(卷拱),形成畅通的人行道,便于行人通过。这62个桥墩均为下宽1.4米,上宽1.0米,高6米。上层共有63个拱跨,每跨跨距均为4.8米。
上层桥面宽2.7米,水渠底宽1.5米,高1.1米,边宽0.5米,渠底坡降为千分之一。
第二层桥往西南面延伸为平地式渡槽,在延伸到30米处向西转角为°30后继续往西延伸。在第二层桥体的东北方向,由第一层人行桥的引路向上延伸到第二层桥的引水渠交叉处,建有一个引水渠渠道主闸门、引水渠西边侧闻门和行人卷拱以及引水渠西边侧阶梯,这些是为预防主渠道堵塞时以保障渡槽安全而建的安防设施。
所有设施均是在条石间隙处填水泥灰浆而成。行人卷拱和主间门建在一起,行人卷拱建在迎水面,卷拱上铺条石平整为路面行人。胜利渡槽的桥体建筑和饮水渡槽保存完好,是桥与渠的完美结合。
华丰渡槽
华丰渡槽位于奇峰镇宝丰村8组和长林村6组之间、宝藏街村北侧。从宝丰村8组的大灰堡小山脚开始架建,一直延伸到长林村7组的旱河坎小山顶,横跨铁石溪河。因其桥体下的铁石溪上原有一座清代龙桥名叫甘桥,所以又被当地人称为“甘桥”。
华丰渡槽全长米,共用47个大拱跨,76个小拱跨,桥墩上还设计有间距均匀分布的小卷拱,最多的为7个,最少的有1个,最高跨拱高为39米(不包括基脚高度)。华丰渡槽也是三溪口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溪口灌区的重要干渠有效灌溉面积近2万亩,受益面积近3万亩。
该渡槽于年5月上旬动工,直到年完工,是泸县跨距最大,拱跨最多,跨拱最高的一座水渠渡槽,是四川省高度最高的桥梁式渡槽,其建筑艺术堪称一绝,让人叹为观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耕作装备、技术越来越先进,这些当年承载缺水村民梦想的人造天河,除极少部分的渡槽还在继续发挥作用外,大部分渡槽被淘汰了。它们当中,有的年久失修、破败坍塌,有的妨碍交通和民居建设被拆除了,成为残垣断壁,已然成为历史标本,人造天河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最后淡化成时代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线,散发出一种历史文物的味道。
泸县奇峰渡槽包括其他乡镇基本建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可以说是活的教科书。修建过程中基本没有借助现代机械,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在建筑风格及设计方面具有研究价值,也可以发掘渡槽的旅游观光作用,作为人文景观进行文化旅游开发。
其实文物不一定要年代久远,当它跟时代留下卓越的贡献,那么不管长久我们都应把它们记住喝保护,这才是中国的人文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