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介绍 >> 正文 >> 正文

网络中国节清明追寻先烈足迹汲取奋进

来源:溪口 时间:2023/4/20
北京治皮肤病的好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525899.html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满怀“拯救中华民族危难,舍我其谁”豪情的潮州进步青年,从粤东韩江之滨,来到当时中国革命文化运动中心的大上海,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先锋。洪灵菲、冯铿、戴平万、陈波儿、柯柏年、梅益,是左翼文化运动中的“潮州六杰”,是一个时期潮州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不仅是潮州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追寻先烈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左翼文化运动潮州六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满怀豪情的潮州进步青年,从粤东韩江之滨,来到当时中国革命文化运动中心的大上海,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先锋。其中,佼佼者有,洪灵菲——“左联”创始人之一,革命家和现代著名作家,“上海反帝大同盟”党团(组)书记,“左翼文化界总同盟”领导人之一;戴平万——“左联”筹备组成员和“左联”领导人之一,现代文学家,中共早期优秀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和先驱者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之一;冯铿——出席“左联”成立大会的40余人和首批50多名盟员之一,现代文学家,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陈波儿——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新中国人民电影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之一,卓越的人民艺术家,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柯柏年——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家和蜚声中外的著名外交家,《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翻译小组组长;梅益——参加北方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新闻家、翻译家,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开创者一和奠基人,建国后历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第一书记等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洪灵菲、冯铿、戴平万、陈波儿、柯柏年、梅益,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左翼文化运动“潮州六杰”。他们是一个时期潮州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不仅是潮州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左翼文化运动潮州六杰)

洪灵菲原名洪伦修、洪序仙,曾用名洪素佛、李铁郎、林曼青、林荫南等。现代著名左翼作家,雨花台烈士。不仅在“左联”潮籍众多作家中出类拔萃,文学成就最高,而且是“左联”创始人之一和“左联”七常委中最年轻的常委。年仅32岁就惨遭国民党当局杀害,短暂的一生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洪灵菲年生于广东海阳县(今潮安区)江东红砂村一个农民家庭,童年家境贫困,生活艰难。他四五岁开始,每天早上天微亮,就跟哥哥开始“拾猪粪”、“捡蔗渣”,还常常受到地主的欺侮和毒打。贫富的差距,不公的社会,在灵菲的幼小心灵中打了深深的烙印,埋下了反抗的种子。洪灵菲9岁进入乡村私塾读书,13岁到潮州城南小学的四年级插班,受进步老师戴贞素的影响,并与其儿子戴平万交好。年,洪灵菲考进潮安县金山中学。第二年,“五四运动”爆发,洪灵菲同其他爱国进步学生在校组织了学生救国活动,深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逐渐萌生了对自由平等社会的朦胧向往。

年,洪灵菲考上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后改称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因无力反抗父母定下的封建包办婚姻,洪灵菲一度消极、悲观,甚至想自杀。后在共产党人许苏魂的鼓励下,重新振作。洪灵菲与许苏魂、戴平万以老乡关系为纽带,在广州组织领导名为“潮州旅穗学生革命同志会”的学生运动。年,经许苏魂介绍,洪灵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6月19日发生的省港大罢工,洪灵菲四处奔走,经常出现在各种群众集会上,做宣传组织工作,动员组织广大罢工工人团结起来,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年8月,洪灵菲从广东大学毕业。当时正是国共合作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参加了广州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工作,并担任《海外周刊》编辑。他一边从事革命工作,一边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

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广东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广州。洪灵菲不得不逃离广州,在海外流亡4个月,后与戴平万不期而遇并一同设法回国。年秋,得知南昌起义爆发,他们便一道前往汕头投奔。当他们赶到汕头时,起义部队已经撤离,只能暂时回乡匿居在红砂村。年冬,洪灵菲、戴平万前往上海。途中,他以自己过去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开始了自传体小说《流亡》的写作,他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完成了这部10万字的作品,并得到郁达夫的赏识。郁达夫为《流亡》作序,还做了“热烈的介绍”。《流亡》成了洪灵菲的成名之作。洪灵菲的名字不胫而走,在上海文坛颇有名气。他凭着自己的文学才华在上海扎下脚跟。

《流亡》的写作,打开了洪灵菲创作激情的阀门。他以一种非凡的热情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年5月,出版了《前线》,年9月出版了《转变》。短短8个月时间,洪灵菲写作、出版了3部长篇小说,合称“流亡三部曲”。这3部小说是洪灵菲的代表作,也是初期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流亡三部曲”奠定了洪灵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年冬,洪灵菲来到上海,担任中共上海闸北区委书记,同时参加了“太阳社”。在此期间,“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之间爆发了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年5月20日,为了平息“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之间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洪灵菲与杜国庠、戴平万等人,在继续参加太阳社的同时,又发起成立了另一个左翼文学社团“我们社”。

“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为代表的作家之间爆发了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引起党中央的注意。根据中国共产党六届二中全会决议,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即“文委”)成立。党中央希望“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及在鲁迅影响下的作家联合起来,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年2月16日,洪灵菲出席了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12人集会,筹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洪灵菲、鲁迅、夏衍、钱杏邨、冯乃超、田汉、郑伯奇当选为常务委员,组成了“左联”的领导核心。“左联”的成立,“标志了革命文学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对于革命文艺事业领导的加强”。洪灵菲成为“左联”七常委中最年轻的常委。他为发展和壮大左翼文化运动不懈努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年下半年,洪灵菲担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年担任“上海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他经常深入到工人、学生中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组织工作。洪灵菲频繁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不久,上海《申报》登出了对洪灵菲的通缉令。年2月,党组织为了洪灵菲的安全,更为了恢复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调洪灵菲到北平工作。

洪灵菲与孔原一道负责恢复和主持北方局工作。在白色恐怖条件下,领导北方地区党的地下工作,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建立抗日武装的活动,指导察绥民众抗日斗争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洪灵菲联络同志,保护和处理党的秘密文件,积极开展革命斗争。年7月26日,由于叛徒出卖,洪灵菲被国民党宪兵第三团蒋孝先部逮捕。在狱中,他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始终不泄露党的任何秘密。不久,洪灵菲作为“要犯”被押送南京。他被捕后,国际国内不少组织和人士积极营救。日本反帝大同盟等国际进步组织和友好人士,国内宋庆龄等知名人士向国民党当局发出抗议,要求释放作家洪灵菲,未果。年夏,洪灵菲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

戴平万(-),原名戴均,又名戴再,笔名庄错、岳昭、君博。潮安县归湖乡溪口村人,从小酷爱读书。年秋,考进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的前身)西语系。年国共合作时投身革命,先参加国民党左派组织,随即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被党组织派到泰国开展工作。年大革命失败后回到上海,与蒋光慈、杜国庠、洪灵菲等人一起出版《我们》月刊、《太阳》月刊。后加入“左联”,成为《拓荒者》的撰稿人之一。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从事《新中国文艺丛刊》和《文艺新闻》的编辑工作。年冬,戴平万到达苏北根据地,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和教育工作。著有中篇小说《前夜》《荔清》,短篇小说《出路》《都市之夜》《苦菜》等。

年,应许美勋的倡议,组织潮汕地区的新文学团体“火焰社”。该社会员有五十多人,大多是潮汕各地爱好文学的师生。“火焰社”发行《火焰周刊》(共印行一百多期)。“火焰社”也是潮汕地区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它哺育了一批潮汕新文学作家。戴平万经常在《火焰周刊》上发表作品和文章。

戴平万与杜国庠、洪灵菲等革命志士在年5月于上海成立了“我们社”,编辑出版《我们》月刊,年8月20日出至第3期后停刊。“我们社”还创办有晓山书店,由该书店发行《我们》月刊,并出版《我们社丛书》。年2月20日和晓山书店一起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戴平万发表在年5月出版的《我们》月刊创刊号上的短篇小说《激怒》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戴平万除了创立革命文学社团之外,还积极参加当时影响力较大的革命文学社团,利用新文学社团来进行政治斗争,积极倡导、发展新文学和革命文学,对革命文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年1月,戴平万经潮汕作家杨村人的介绍加入“太阳社”,成为“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并在该社主办的刊物发表作品。

年10月,党在上海筹备成立“左联”。戴平万是“左联”筹备小组的成员之一。“左联”成立后,原由蒋光慈主编的《拓荒者》转为“左联”的机关刊物,戴平万是主要撰稿人之一。他在《拓荒者》上发表了三篇小说:《陆阿六》《村中的早晨》《新生》。这几篇作品都取材于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生活,表现了组织起来的农民自觉进行斗争,充满着革命的激情和反抗的精神,在艺术上也比早期成熟。

作为“左联”最早的盟员之一,戴平万的文学思想和创作主要是属于这个时期,他还参与了“左联”组织的许多文学活动。“左联”十年,是戴平万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他那些主要的文学作品都是在这段时间创作和发表的。

年10月,地下党组织在上海成立临时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这是党在文艺界的领导机构。戴平万是“孤岛”抗战文学的组织者之一,也是“文委”小组成员之一,戴平万在参加“文委”的这段时间,还负责《新中国文艺丛刊》的编辑工作。在编辑《新中国文艺丛刊》的同时,戴平万也参加《文艺新闻》周刊的编辑工作,并用“君博”“岳昭”等笔名发表作品,揭露时弊,歌颂正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思想深度上还是艺术造诣上,都是值得称道的。

年11月,戴平万被党派至苏北根据地工作,由华中局派往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任文学系教授,年5月由华中局调到苏中区党校任校长兼教导主任,同时任苏中区党委宣传部长并负责主编《抗战报》。年春,戴平万在党校所在地兴化县鹤儿渣村上的水塘里溺死。

戴平万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也是光辉的一生。

冯铿,原名冯岭梅,笔名有绿萼、占春、梅等,年10月10日生于广东省潮州枫溪云步村。是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文学家,也是中国共产党英烈,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冯铿从小爱好文学。在“五卅运动”发生时,她在汕头念中学,被选为学生联合会的代表,积极参加一系列爱国活动。与此同时,她在学校的校刊上和汕头的《岭南民国报》上,发表具有激进思想的论文、小说和诗歌等,在文学道路上迈出了最初的步伐。

年,冯铿19岁,母亲又忙着张罗为她物色婆家。冯铿不愿接受,次年高中毕业后,到潮安县一所小学当教员,她一边教书,一边积极地学习与写作,立志要成为作家。年春到上海,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职业革命者的道路。

年,在中共的影响下,以当时在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团体“创造社”、“太阳社”、“我们社”(以潮汕籍文化人为主组成)成员和受鲁迅影响的革命作家为主,吸收其他进步作家参加的革命文艺团体。同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冯铿是出席成立大会的40余人和首批50多名盟员之一。

“左联”一成立,就以战斗的姿态出现,它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武器,不仅对各种错误文艺思潮包括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观点进行批评和论战,而且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文艺政策和迫害压制进步作家的活动进行顽强的抗争。

冯铿以一个青年共产党员的战斗热情,勇敢地投入这场斗争。她不仅参加“左联”联络工会、张贴标语、印发传单、宣传群众的工作,还先后创作并发表了诗集《春宵》,随笔《一团肉》等多篇,短篇小说《遇合》《小阿强》《红的日记》等10几篇,中篇小说《重新起来》和《最后的出路》。这些力作和“左联”其他青年革命作家的作品受到社会各界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