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帖学盛,“馆阁体”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书法的发展。明代书法,前期主要是继承元代书风,中期,祝允明和文徵明书风占主导地位,后期董其昌书风成为主流。董其昌号称明代书法之集大成者,与邢侗、米万锺、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大家。明代书法作品流传下来很多,在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等单位都收藏有明代书法代表作。
董其昌行草《临宋四家》卷
明代书法家祝允明(-),字希哲,字号“枝指生”(因右手六指),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应天府通判。他专攻书法,楷行草书传统功力深厚,其楷法精谨,尤擅狂草。系明代中期吴门派书法家,其传世代表作之一《唐宋四家文》卷,书写唐韩愈《燕喜亭记》、柳宗元《戴氏堂记》和宋欧阳修《东乐亭记》、苏轼《喜雨亭记》。此卷纸本、楷书,纵20.4厘米,横.1厘米。卷后有文徵明、周天球、陆师道等多人题跋、观款。此卷项元汴曾鉴藏,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祝允明行书《刘君文威听泉记》卷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他的传世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袁可立海市诗》《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前后赤壁赋册》等。其中,《濬路马湖记》卷,笔法古着遒劲,为晚年行书碑迹代表作之一。此卷纸本、行书,纵29.3厘米,横.6厘米。卷后有清沈荃题跋,在流传过程中,曾经清王鸿绪、安岐等鉴藏,乾隆帝时收藏于内府。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卷在书画著作《墨缘汇观》和《石渠宝笈》等书中有著录。
董其昌行书《浚路马湖记》卷
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壬午临柳公权帖轴》、《洛州香山诗轴》、《王维五言诗卷》、《临王筠帖轴》、《奉龚孝升书卷》、《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等,其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黄道周(—),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黄道周的书法,历来认为是典型的人品与书风的统一,刚正不阿,不流凡俗;奇而不肆,古而不怪,具有强烈的个性。他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黄道周楷书代表作有:《定本孝经册》《张溥墓志铭》《致祖台札》《后死吟等三十首》《致郑牧仲札》《己卯初冬和戴伯闇诗翰卷》等。行草代表作有:《舟次吴江诗册》《为倪元璐母寿作诗册》《致仲球、叔宝札》《赠无涯答诸友诗卷》《双溪口惠政碑卷》《榕颂卷》《日从云间诸友札》等。
黄道周楷书《张溥墓志铭》卷
倪元璐(年-年),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绍兴府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官至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他突破了明末柔媚的书风,创造了具有强烈个性的书法,与黄道周、王铎鼎足而立,并称“明末书坛三株树”,又与王铎、傅山、黄道周、张瑞图并称“晚明五大家”,成为明末书风的代表。代表作有《行草诗翰》轴。亦能诗文,著有《倪文贞集》。
倪元璐行书杜牧《赠李秀才是上公孙子》
傅山(1-)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山西太原人。他的书法初学赵孟、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他的《上兰五龙洞场圃记》为崇祯十四年(年)作,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他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备至,简直是五体投地。他写大字喜用颜体,如《集古梅花诗》,就是写小楷也用颜体,如《逍遥游》。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傅山楷书《逍遥游》
张瑞图(-),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平等居士等,明代书画家,晋江二十七都下行乡(福建省晋江市青阳下行乡)人。官至礼部尚书入,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张瑞图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在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其传世代表作有《送康侯杨外孙北上七篇》、《醉翁亭记》长卷、《卫民祠碑》刻、《思复陈先生小传》、《承天寺十奇诗》、《禅鸡冢记》、《浔美晋澄李先生祠碑》、《桃花源记》等。
张瑞图楷书《送康侯杨外孙北上七篇》册
米万钟(-),字仲诏、子愿,号友石、湛园、文石居士、勺海亭长、海淀渔长、研山山长、石隐庵居士;锦衣卫籍,陕西安化(甘肃庆阳市庆城县)人。明代书画家,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后裔。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职。米万钟好石,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有南宫篆法、章草遗迹;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并称“明末书法四大家”。,他是一位具有创造性的书家之一,他在书法作品中抒写性灵,追求率意、天趣,其传世代表作有《烂柯山》、《刘景孟八十寿诗轴》、《登岱诗轴》等。
米万锺行书《七言诗句轴》
邢侗(-),字子愿,号知吾,自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临邑(山东德州)人,明代书法家。明万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太仆寺少卿。善画,能诗文,工书,书法为海内外所珍视。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大家”。邢侗博采众长,遍临魏、唐、宋诸大家,其临池之美,以钟、索、二王为主,尤好右军书,而得右军神髓。邢侗行草、篆隶,各臻其妙,而以行草见长;晚年尤精章草。当时与董其昌并称“南董北邢”,又与米万钟,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但艺术创造力远不足与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相比。邢侗的长处,即在于他临古极肖,他的名作多是临作。他工于诸体,尤其工草书,由于泥古未化古,缺少个性的显彰。他对晚明末流书法的狂怪无法度十分反感,他的法古是对这些末流书法的警示,其书法史价值也在于此。传世书迹有《临王羲之帖》、《论书册》、《古诗卷》、《临晋人帖》等。
邢侗行书《饯汪元启诗》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