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兰水库卫星地图,周益生摄
第一堰,俗称‘千年堰’,原堰址位于焰山下与乌龟山间的千年角潭。
一
哗哗的白沙溪水,晃过第二堰碑亭。面对雄伟的金兰水库大坝,念兹在兹的我陷入茫然。小时父亲老是叨念的第一堰,堰址究竟在何处?
有好事者,欲不费吹灰之力,将琅峰山旁的第二堰乾坤大挪移,立碑云第一堰。可溯溪而上三四里的二级电站,其出水口的第一堰将置身何处?不过,上小学见到的此堰比作尺许溪鳗,眼前的最多是小泥鳅,而且面貌全非。其“汩汩”的堰水声与老辈人描述的第一堰“轰、哗”堰水声,大相径庭。凝视第二堰,心里怪怪的,忖度,第一堰反倒不及第二堰的百分之一,如何对得起名满遐迩的“天下第乙堰”美誉?
民国时期的社会剧烈动荡,需经年筑捺维修的第一堰倾圮了。解放初,干旱频仍,急着兴修水利,更是大起大合。五三年改建第一堰,距今都快七十年;于此同时,蒋堂劳改农场为解决水源,设计在小岭头(金兰电站)与对面的腰坞造一水坝,拦截蓄集花坞湾水。老辈人都看见工人钻探取样,突然止歇,让位于金兰水库。随后58年,大破大立的金兰汤巨无霸水利工程开工,千军万马过后,高峡出平湖。
平湖的碧水淹没了第一堰前世今生的记忆,留下无尽的空白,当然,也淹没了此段白沙溪的繁华世界。第一堰堰址跟着众说纷纭,扑朔迷离了快一个世纪。
欣闻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遗成功,其中,也浸透了一大批白沙文化探索者的心血,张柏济、周胜明、杜顺华、刘金发……筚路蓝缕,风雨前行。可溪水泛起的沉渣,蹭名蹭利,接踵而至。第一堰,有必要还她历史的本真。
感谢上苍,在故纸堆里留下了清朝《白沙第一大堰计开规式》(以下简称《规式》),清朝汤溪学教谕沈宝麟的《源流考》,恰逢近期好友赠送,拜读后,询问老辈人,库内靠大坝边的千年角潭、大岩潭、乌龟潭的位置,他们仍历历在目,第一堰渐渐显露真容,《金华县水利志》记载:“第一堰,俗称‘千年堰’,原堰址位于焰山下与乌龟山间的千年角潭。”
第一堰,芙蓉出水。
二
第一堰为何选址在此?
“东通金华,西通龙游,北通兰溪,此当三路之间道也。若出山口,则为平原矣。”此山口,扼守南山,锁喉白沙溪,军事、水利要津也。
白沙溪溪流出山口,人们的习惯思维,便是巨大的喇叭状,在喇叭口不但是筑堰,更是筑大坝的大忌。可金兰水库大坝偏偏修筑在喇叭口上,她安详地抱起一库的水。是设计者被朝天的热火烧坏了脑子?非也。此处山口,藏着玄妙,南边焰山高耸,北面乌龟山像躺着,缓缓朝焰山延伸,再延伸,形成半柔半刚的山口,成了母亲环抱喂奶之状。如此口小水湍形势,必是造大坝的上佳选择,却是建筑堰的凶险之地。细究之下,并非如此。承乌龟山之缘,她像神仙措置,伸出安详巨手,面对白沙溪的水涨水落,伸缩自如,建筑堰塍,名副其实的巧夺天工呀。
第一堰,大堰,千年堰,名头就非同凡响。难怪金兰水库大坝设计,韩工要修筑在第一堰上,大坝的一半还在乌龟山的岩石上呢,坝型难看得违背力学原理,却是事实上的最科学,往里往外挪一挪,都是不可想像的。
第一堰,被《规式》称为大堰,在白沙溪三十六堰中是唯一的,突出了重中之重。那大到什么程度?其惊曰:“大堰水利灌注金华、兰溪、汤溪三县六都人户田段。”史志说,各堰所注其田不过数百亩,不过一二里,独第一堰,週方二百余里,其田不知几千万亩。严谨的沈宝麟也说:“堰水所分,灌溉田不知几万顷矣。”三县?几万顷?谁的脑袋不敲破,能装进这几个词?
说我们被其它三十五条堰带偏了,还不如说我们想象力匮乏,第一堰的工程是其它三十五堰难望其项背的。堰基计阔一百余丈,堰塍计阔一丈余。淹没在水底的堰基当然只能估摸,其宽容度以平常心设若一百二十丈,便是一个标准田径场的米跑道。如此巨型的水库大坝,才米,第一堰的大,你我能想象到?
再说第一堰的筑捺,用毛竹制作竹篰(从毛竹顶梢剖成几细爿,根却留着不剖)两行,叠石充满篰内,两头直抵岸为界,用柴蓧作钢筋(取自距离五里的一面山),用黄泥作水泥(取自距离三里的黄泥磡)筑捺,一捆柴,一担土都宛如宝贝,一滴汗摔八瓣换来的。
民间故事多有卢文台在白沙溪上下往来,合理的推测,他一到白沙溪口关隘,便想着筑千年堰,直到吴赤乌元年才完工,从停久的白沙堰算起,花了两百余年,第一堰的工程何其难。
我们来细细品味超级航母第一堰,“堰,自吴赤乌始也”,“始”字道尽了第一堰工程的浩大,艰巨。唯有“始”字,渗透了白沙人与溪水同等的心酸眼泪,也唯有“始”字,表达了白沙人前所未有的喜悦。也许有人说,“始”,开始之意,并非是“才”。那再看《源流考》紧接说的话吧,“卢侯之泽洵远哉”。
三
宏大的第一堰,主要的终极目标是灌溉辽阔的三县地域农桑,她更要宏大的系统工程配套。白龙桥的万潭堰,将田主分作十二甲,每甲设甲长一人,十二天一轮,周而复始,从堰口进水到支渠、分渠、毛渠,然后,各甲商定放水起止日期。其它堰,几乎有样学样。
第一堰的灌溉迥异于万潭堰,是、坪两个字把第一堰推向了登峰造极,让人脊背一颤。
先说、坪两个字。有人解释,即是支渠,坪即是分渠。应该说,是支渠的闸口,坪是分渠的闸口,闸口才是控制流量的关键。渎与渠同义,尽可说支渎分渎,不必繁琐,换用、坪的字样。
第一堰每一支大,最少两支坪接水,一支坪水输往下一支大,另一支坪水灌注田亩。也有多则五坪,一支坪水流入下一大不变,其余四支坪,灌注田亩。我可醍醐灌顶了,、坪的灌溉系统是第一堰的皇子皇孙,特有的,与其它堰区别的根本所在。如果堰水流入单条渠渎的,绝对不是第一堰。
二级电站北边的老蒋饭店,左右各有一河的遗迹,河水满满亦斑驳。山后金村民说,朝西南,穿过人造湖,对着第一堰。朝北,西边的河直通兰溪。可眼下,扔垃圾似的废弃不用,古人是吃饱了撑的?翻得《规式》:“堰下第一,名‘三丈’。分二坪,东一小坪,阔贰丈,西一大坪,阔三丈。”两河与两坪的渎大小何其相像,该是第一堰灌溉系统的一部分吧!金兰水库渠道,呈“丰”字型,一条干渠一直把库水往下送,沿途开口灌注,渠管会就一两个人,许是老子说的无为是顶尖的管理。第一堰水分三县,要是没和坪,如同“丰”字型的灌溉,稍有不测,盗掘、毁拆、衅端、群殴必定四下群起。
霹雳潭,其潭极为重要,更是先人的超人智慧。先是竹筏出龙口,直泄向下,到达杨家埠头,当中霹雳潭的缓冲,减少了不知多少的危险。最要紧的是,地势南低北高,堰水要引入北面的金、兰、汤的田亩,通过潭抬高水位,使得渠渎流水不断。也许霹雳潭过于重要,她的来历便颇具神秘的色彩。“赤乌元年,旱,乡民谋开堰引水,以灌稻田,锄畚所及才三四十步,巨石赑然隐地。役夫敛手,乃祷于候。是夕雷雨震叠,空中洶洶若喊声。迨明,石已开矣。”由此,霹雳潭遂成,霹雳,让我想起了火药,那时的火药,处在炼丹起源将至成熟的阶段,充满神秘感。人们用曾为大将军卢侯所传的火药轰开巨石当比雷击开石更接近事实。
我们骑上《源流考》的“天马”去行空吧,堰水在第一堰,乌龟山背岩石“龙口”翻腾浪花,一泻而下,入渎数十步,哄然倾入雷击地下巨石而成的霹雳潭,渎水如千军万马,奔向一里外系着横七竖八的竹筏的杨家埠头,重进白沙溪。
春夏秋冬的四祭祀日,第一堰的修理筑捺便占了两个,立春后第五个戌日春社祭祀土神,五月第一个辰日分龙节祭祀水神。在给金兰汤农桑灌溉放水的隆重日子,霹雳潭下的黄坛,一片肃穆。黄坛者,祭坛也。坛中堆叠柴薪,烟火燃起,浓烟滚滚,扶摇直上,向天神祷告。此时开渎引水,马迹上场。马迹,当为木匠活儿土话说的“扎马”,两木块交叉,成“X”状,中间交叉点,楔入一长木棍,稳固性极佳,霹雳潭下东渎,一溜的“扎马”,顶着叠排的大块木条,用于挡水。所以,“开渎卒见马迹而止。”(用马迹,不用石条,是马迹拆卸方便,便于东坪空闲时,东渎过竹筏木排)随着霹雳潭水位的抬高,堰水进入高埠的西渎,向北一里,到达东坪,东坪差不多在杨家埠头的高埗,接上老蒋饭店左右旁的两条河,便“水分六带”,开始下面十的行程,滚滚的堰水如同万民欢呼。
说到白沙溪三十六堰,饮水思源,我们自然而然想到卢文台。不知是白沙人特别的福德,还是老天特别的眷顾,上天把卢文台,东汉辅国大将军给了我们南山白沙人,他率部36人归隐辅仓,首筑白沙堰,首垦千亩卢畈,白沙流域的文明就此掀开新的篇章。
说卢文台是隐者,八九不离十。再直白地说,一介布衣,一呼百应,带着众人筑堰垦畴,凭的是什么?是人格魅力,是智慧,是仁慈。“以潭筑堰”,“堰长于上等人户,率敛钱谷,用于修筑、合该神福,仍于上中二等人户,各率谷米,逐日供给作堰人夫午时一饭”。像是再大事儿,大家商量着办,这在两千年的威权封建社会,难得的一丝清风。秦始皇修筑长城而发出的指令,野蛮,残暴,血淋淋,招致陈胜吴广的暴动,不就更显得卢文台的难能可贵?白沙人民感念他,多处修庙祭祀他,这样的神,与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可亲可近。“一石田,一头牛,老婆孩子暖床头”,那是白沙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正是卢文台,第一堰,扩展人们的眼界,走出大山,走出盆地,大气地在江湖闯荡。
在白沙人眼中,卢文台,与白沙溪、白沙堰、白沙大帝(候、王)、白沙老爷(神),是同义语。大家更多的是称白沙老爷,就像自家的长辈。谁能想到,白沙堰的疏堵功能,竟在人界神界,表现得如此的淋漓尽致。
四
第一堰创立的惊天伟业,不再赘述。我要说的是第一堰白沙溪口迎来了滕珦。
唐朝户部尚书滕珦致仕七十五了,告老还乡,回到兰溪出生地南住山,落叶归根是理所当然,可他不在婺州城内安家,反其道而行之,奔向举目无亲的白沙溪口。原因何在?这天大的题目,相信世人无一能解开,但我相信白沙溪口一定有卓尔不群之处。
卢文台、白沙溪,名动朝野,他四次封侯,三次封王,便是例证,其中便有唐僖宗封武威候。唐僖宗虽在滕珦之后的几年,自幼聪慧,四十九年历官的滕珦更是目光如炬,时事如同白沙溪水潭浅翔的鱼儿,历历可数。
沈宝麟的白沙溪《源流考》,考到了石笋原,他竭力赞叹对面的燕山:“甚灵秀矣”,说,此处石笋原葬了宋王提刑,由此多了一个名字,王山。他的眼光从山转向水,此溪段,他闻到了香喷喷溪名,米筛溪。顺溪至第一堰,左手边一两百米,那是“花坞湾会辅仓源(白沙溪)”的“双溪之胜”——大岩坑口。村庄状如燕窝,窝圈林荫婆娑,走在供奉白沙老爷的新殿回家的路上,不见村庄的一片瓦。到了村边,才能洞见乾坤。两岸遍布小店,店招酒幌,应接不暇……甚至客栈。花坞湾溪水穿村而过,小溪上三座石板桥连接两岸。烈日当头,酷暑难忍,村庄却处处树荫遮挡。
白沙溪口,目力所及,水碓林立。水碓与酒坊,这类词黄金般的贵重。出村北百步远的大塘沿一带,龙窑十八根之多,铁店才三根,那是白沙溪以及水碓的衍生产业。小时,水库常露底儿,我所见的景儿,如石人潭的石拱桥,远超当今城里公园的小品。
骏马配好鞍哪,朝廷所赐“白沙溪口”的“新宅第”,滕珦相中的是真材实料,“因就居焉”,“遂以发族,源远流长”。“宝五公再择于白沙乡燕山之麓,皆由五世珦公创。”滕姓人说,大岩坑口风水极好,北水归南,这倒契合从北边都城长安回老家滕珦的心境。当然,大岩坑口,滕氏因为做官,及别的缘由,屡有迁出迁进,可一直钟情于白沙溪口。宝五公滕佐之后,至金兰水库建成前,仍生活滕氏两支后裔。
“五世祖珦公者,于唐太和年间闲游婺邑,见其俗醇土沃,隐迁于双溪之址,地名临江草市。”出了第二白沙溪口?不。一个“隐”(信息量巨大),一个“闲游”,更确证了第一堰的燕山白沙溪口“新宅第”,以及第一堰带来的山秀、土沃、人朴、年稔的超群绝伦。临江草市只是滕珦闲游的一个落脚点,是他晚年生活不起眼的小点缀,所以,在临江再也找不到半点蛛丝马迹。
我来个小人度君子之腹,斗胆猜想,历史上,有没有白沙溪及卢文台的感召?唐皇的恩赐,皇家定然气度非凡,会不会以大岩坑口村为中点画圆,上至夏家堰,北至方家,下至杨家埠头,南至焰山,是为白沙溪口?
高山仰止,滕珦是何等人物,他站在第一堰,手捻银须,目视涛涛的白沙溪水。再说下去,大不敬了。
第一堰是古白沙人最伟大的工程,没有之一。可她湮灭了,着实让人唏嘘。凤凰涅槃,第一堰用毁灭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新生,成就了升级换代版的金兰水库巨坝,她张开双臂,以更大的胸怀拥抱白沙溪,继续书写历史新篇章。
本文作者:金少华
本文图片:周益生以及网络,鸣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