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新闻 >> 正文 >> 正文

揭秘从厦门玉沙坡到台南鹿耳门郑成功带

来源:溪口 时间:2023/5/9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210.html
09:57

两岸大三通已经走过了十年,两岸民众往来互动越来越顺畅。但是您知道吗,两岸的正式对渡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初期。厦门的玉沙坡与台南的鹿耳门是当时大陆唯一与台湾往来的正式口岸,两个渡口独揽两岸贸易往来整整一百年,一度推动了两岸商贸的兴盛,在两岸发展史上写下重要一笔,更早于清乾隆年间的泉州蚶江与台湾鹿港的对渡贸易。

避风坞、骑楼遥相呼应,文创、市井和谐交织,玉沙坡(沙坡尾)——这个厦门港的发祥地,如今摇身一变,从老渔港成为了文创小渔村,游人如织,在这里您能体验到古早与新潮交织的生活气息,也可探寻着萦绕乡愁的文化情怀。

厦门卫视记者梁智凯

行走于沙坡尾,可以品新,也可以访旧,像这座接官亭石牌坊,经过复建后,与台湾台南的接官亭隔着海峡遥遥相望,见证了海峡两岸一家亲的历史文化。

位于沙坡尾的接官亭石牌坊,是在两年前的沙坡尾改造中,依照台南的接官亭石牌坊重新建造起来的。

在清朝康熙年间,曾在厦门设立海关,并选址厦门作为渡口,作为大陆唯一通台的正式口岸,当时官员、商贾、民众都是从玉沙坡一带,也就是现在的沙坡尾扬帆起航前往台湾,依照当时相关的程序和礼仪,在两岸往来的港口分别都需设接官亭,而当时厦门对渡的港口就是台湾台南的鹿耳门。

厦门文史学者彭一万

百年间两岸唯一渡口

从公元年到年

这一百年间

当时康熙皇帝下了命令

从大陆到台湾

唯一(港口)只能在厦门

而且厦门还不能在其它地方

只能在玉沙坡

厦门卫视驻台记者杨昆福

清朝康熙年间,台南鹿耳门正式设港,与福建厦门对渡。据传,当时大型商船从鹿耳门港道南招进入鹿耳门港,小型船则是从北招进入鹿耳门港。之后,经台防厅稽查,再搭小船经台江内海到大井头以及镇渡头,登陆上岸。这种对渡的口岸,当时又称为“正口”。

这个写有“府城天险”的石碑矗立在台南鹿耳门溪口,这里被认为是清朝初年,台湾与厦门商贾往来的“正口”。相传,当时进出台南府台江内海的鹿耳门港道,因险恶曲绕难以通过,固有天险之称。而藏身于繁华街区马路中,用铸铁盖盖着的这口井叫“大井头”,如果不留意,可能会忽视。当时往来鹿耳门的船只,进到台南府台江内海后,民众或官员就在它的附近上岸。

台南市文化古迹导览解说发展协会监事蔡义明

所有的唐山

我们的前辈祖先

就经过这一条线来到这个地方

在这里取水

在这里上岸

在这里居住下来

“大井头”是当时陆地距离港口最近的一口淡水井,水源丰沛甘甜,当时盛传一句话:“吃大井头水,没肥也媠”。不只来往船只取水使用,后来在此定居的闽南民众也开始使用这口井水。虽然时过境迁,但“大井头”依旧得以保存至今,并见证了当时对渡的历史。

台南市文化古迹导览解说发展协会监事蔡义明

因为厦门这个港口整个的沿线

也因为这一个“唐山过台湾”的这个缘故

所以台湾所有的经济动脉

以大陆为(主线)

而经商南洋和北洋

早期,两岸往来交通相当不便。据说,官员被派任台湾各地任职时,在抵达厦门后转海路,经过汹涌波涛,惊滔骇浪的“黑水沟”后,才能到达鹿耳门,接着再转渡河运进入台南府城。为了让长途跋涉的官员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或回任官员等候船班,临行依依,在渡头附近一般多设有迎接或送别的处所。接官亭花岗岩石坊便是当时用来迎送酬接文武官员的地方。

台南风神庙庙祝施森泉

因为以前台湾最热闹的

就是一府二鹿三艋舺

这里是府城

所以是从这边上岸的

等于是说

在这边的门面的口岸这样子

在接官亭后面,这座建于年的风神庙,是全台湾唯一祀奉守护航海者的“风神爷”庙宇,也是台南府城七寺八庙之一。当时来自大陆的官员搭船上岸,先到接官亭后,一般都会来到“风神爷”祭拜“风神”感恩庇佑。

台南风神庙庙祝施森泉

以前两岸通航(对渡)的时候

航海技术没那么发达

中间因为气候还有我们航行的仪器都不够

经过台海海峡这个俗称“黑水沟”

他的折损率很高将近40%

所以官员来这边上任之后

就是说要祈求保佑平安到岸

相对地

要出去的话

他也要在这边保佑说

他可以顺风顺水地回去

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当年的河港大多已变身为如今繁华的街道。这条神农街就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如今演变成当地文创艺术的集散地,街道两旁的店家透着浓浓的文艺气息。而神农街的变迁史也见证了当年祖辈过台湾,在当地落地生根的历史。

台南市文化古迹导览解说发展协会监事蔡义明

神农街最早的名字叫北市街

当时那里是所有五条港经济总汇的中心点

当时的仓库

还有街道的整个宽度

一模一样都保留下来

而在厦门沙坡尾接官亭石牌坊后面,同样有座庙,名为朝宗宫。据史料记载,这座宫庙始建于公元年,到了清朝康乾年间,指定唯一通往台湾的渡口就是设置于朝宗宫前的驳岸。

如今的朝宗宫坐落于沙坡尾避风坞一隅,香火仍颇为旺盛。从筹备到建成,这座宫庙走过了多年历史,也历经了几次重修。

厦门沙坡尾朝宗宫住持林招治

上世纪初沙坡尾朝宗宫的(位置)

就是在这棵树周边

(当时)的这个庙非常大

当时就是叫做“出入境”

商员做生意的都要从这边进来

多年来,朝宗宫供奉着妈祖等神明,而妈祖信仰自宋代以来就一直在两岸渔民中流传,在清初厦门与台南的对渡时期,到沙坡尾办理手续的两岸渔民、客商也都会顺道到朝宗宫祭拜,寻求妈祖的庇护,另一方面,他们也要在这里备案,获得批准后才能登船赴台。

厦门文史学者彭一万

有的商员们百姓们

对渡台湾

必须先到这边朝拜

因为当时也要验收

你运什么货物出去

从台湾运什么货物回来

要经过验收

除了官员的验收之外

他们也很相信神明

学者介绍,沙坡尾早在明末时期就与鹿耳门有联系。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厦门港建水操台演武练兵,并从沙坡尾的朝宗宫恭请三尊妈祖圣像登船护航,开启收复台湾之路。

此后登陆金门,并顺利抵达台南鹿耳门,成功收复宝岛台湾。最终,郑成功将三尊妈祖像,供奉于台南正统鹿耳门圣母庙。年,厦门朝宗宫在赴台南参访时,正是沿着这段历史寻迹,为两岸渡口再续前缘。

厦门沙坡尾朝宗宫住持林招治

初我们到(台南)那边不大熟

但就是认到三尊妈祖(神像)

是郑成功请过去的

香火兴旺地把它设在台南鹿耳门

就从那时候开始慢慢交流

位于台南的鹿耳门圣母庙,号称是“全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妈祖庙”,与厦门朝宗宫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当年,郑成功在厦门玉沙坡演武场、演武池练兵,从朝宗宫请的三尊妈祖,护船到台后,就供奉在这里。这三尊妈祖统称为“国姓妈”,印证了“两岸一家亲,两庙脉相连”的情缘。

台南鹿耳门圣母庙总干事陈春福

在这几年

我们台湾和(厦门)沙坡尾这边

又在推一个“三门”共进

就是厦门金门鹿耳门

一个共同宗教(信仰)的由来

所以我们到现在为止

把妈祖娘娘(信仰)尽量弘扬给每个人去了解

妈祖娘娘(信仰)

在厦门和鹿耳门是什么样的一个渊源

厦门文史学者彭一万

从厦门港出发

祭拜完后到金门

金门(祭拜)完之后再到鹿耳门

把妈祖和郑成功的信仰连接起来

把厦门金门和台湾也串联起来

自年以来,厦门与台湾的妈祖、郑成功信众,多次往返于两岸之间进行民间交流。神像往返海峡两岸,走的就是当年郑成功进军台湾的水路:厦门-金门-鹿耳门。

如今,厦门朝宗宫与台南正统鹿耳门圣母庙、金门妈祖宫庙文化已经缔结成为“至亲庙”。不仅三门亲上加亲,“三门共走成功路”也成了两岸旅游推介的一段佳话。

★来源:厦门卫视《两岸共同新闻》栏目

撰稿:梁智凯杨昆福

编辑:陈锦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