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新闻 >> 正文 >> 正文

还记得三十年前,泸州江边那些打渔船吗曾经

来源:溪口 时间:2023/5/7
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2/6500413.html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泸州摄影老师江阳和泸州文史研究者董代富老师,感谢你们的图片,留下很多过去二十多年珍贵的地方城市记忆。不敢掠美特此说明。

其实江阳沽酒客,并不怀念江边停满各种档次的渔船时代,但是记忆总是会有的,就算我不怀念,但是怀念的人肯定有,而且不少,我们现在的长江上,再也没有这样的渔船了。为了生态和环保,有些东西必须牺牲掉。

虽然泸州人爱吃鱼,但是也不至于为了河鱼非得怎么样。只是那时候的长江,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恩赐。

张问陶说泸州这个地方是“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其实,在八十年代初期,并没有这样的感受,因为清代的繁华和民国时期的景象,很长一段时间失去了,泸州人,对这首诗读起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感受。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滨江路开始慢慢修建。今天的滨江路跟过去的滨江路变化都颇大。那个时候,滨江路说实话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绿化或者说这么整洁,但是那个时候的滨江路,你又不可否认更具备人间烟火气,它也是八零后和九零后老城区长大的泸州人童年和青年的记忆之一。

也是泸州人在枯水季节,江边喝茶吃鱼的难忘回忆。有人说,难道今天你不能在滨江路喝茶吗?当然能,不过已经离原来的位置太远了,我们的河滩当时没有做成今天的停车场,有各种游乐设施和江边茶摊。

每到阳光明媚或者并不冻人的季节,吹着泸州的河风,与三五友人,闲散地坐在河边茶摊上,喝上一杯三五块的菊花,或者茉莉花茶,那种惬意的感觉是三百块都买不到的乐趣。

外人并不理解,甚至误会我们无所事事,其实只是泸州人多了一点,每天喝茶的人群不有一样,泸州人从来不懒,有些人的工作并不是朝九晚五罢了。

还有一个东西让人流连忘返的就是,那些江上渔楼。我们不知道清代和民国江边的样子,但是江阳沽酒客却知道泸州江上渔楼船,从九十年代开始的繁华,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岸。

鱼资源的丰富,首先给泸州的河鲜美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原材料,而一群长年生活在水上,熟悉水性的渔民更是成为江上捕鱼能手,源源不断供应吃客需求。为此,各种类型的鱼馆层出不穷。

在泸州,鱼馆出现很早,尤其沿两江边,鱼馆更是盛行。老一辈人曾经告诉沽酒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泸州的河鲜美食便流行于泸州的各大餐厅、饭馆,以及公共食堂等场所,但是江上吃鱼还是在九十年代开始的。

甚至当时还有所谓的水上农家乐,那个时候的渔船其实并不算什么,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由渔船上吃鱼演变成了“江上吃鱼”,出现了一批江上渔楼,诸如打渔船、江河鱼楼、渔舟、邱记鱼庄、水上漂、绿岛、酒城鱼馆、风雅鱼楼、渔港、龙宫等等,这些地点成为泸州市民吃鱼的最佳选择。

泸州人江边吃鱼,吃得的两种情怀,一是味道,二是环境,当然还有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回想一下,那些年,当晚霞洒落江门,坐在江边的渔船上,一边品河鲜美食,一边赏江上美景,不多时,夕阳退去,明月初上,皎洁的月光映衬在江边上,再酌上几杯泸州大曲酒,心中惬意自是妙不可言。

如此美景美食,懂得享受的泸州人怎能轻易放过?只可惜当时少了诗人们的助兴,可惜你我都是吃货吧,太专注于美食了哪里还用心思说上几句呢?

几年前,为了保护长江,保护养育我们的河。滨江路渔船餐饮只能取消经营,正式要与那些喜欢到渔船上吃饭的人再见了,当然能不能再见我们可不知道。

说实话,渔船的档次到了后期还是条件好的人才吃得起,这个东西有没有共鸣就看你当年的状态了。有人都没有去吃过,只是路过无数次,没有什么发言权,比如像我这样的人。

据说在年左右,渔船虽然很多,但是都比较粗鄙,当时地方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就是把它缺少的文化内涵打造出来,不能为了吃而吃,而且还因为它是夜景以前不是那么重视,以前没有亮化工程的说法吧,但是打造“酒楼红处一江明”的古景色出来,也非常有意义啊。

所以,后来提出重新包装滨江路和水上餐船的要求,为17条水上餐船注入富有地方特色、旅游特色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内涵,结合滨江路和河滩地的立体包装,真正体现江、岸、路的协调美。

原在长江边经营的17条餐船全得更新换代,全部集中在东门口至澄溪口中心港区段。泸州,现“城下人家水上城”历史辉煌景观将为时不远。说实话,当时这个非常好的示范,只是时代发展,谁知道会有其他变数呢?个人对今天的做法,也没有异议。毕竟终究发生的事情,总有它的道理。

几年过去了,如同不放鞭炮一样,这些都成为一种往昔的记忆,今天写点文字配上往日那些熟悉的画面,也算给大家一次集体回忆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