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课堂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李玉姣余建文摄)
“提交申请当天,就完成审批并拿到了钱,帮我解了大难题。”奉化方桥街道一家拉面店店主马先生说。
马先生因意外事故遭受较大经济损失,于7月8日提交了急难型临时救助申请,当天就拿到了救助金。奉化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针对马先生这样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等困难人员,急难型临时救助金24小时内发放到求助人员手中,及时帮助缓解困境。
今年以来,奉化区民政局以精准识别为基础,以多元救助为抓手,以高效便民、幸福提质为目标,健全主动发现、分层分类的救助机制,完善精准、高效、智慧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全力推进精准保障标杆区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靶向救助,确保“应救尽救”
今年夏天,锦屏街道的毛女士正为女儿入学苦恼。丈夫患癌症不幸去世,治疗期间一年就花费了近15万元,而她年收入仅4万元左右,家庭不堪重负。
“女儿要上小学了,花销肯定更大,真不知道该咋办。”正当毛女士发愁时,街道民政助理员到她家探访,了解情况后,帮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后经浙江省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核对、入户核实,毛女士和女儿符合低保救助标准,目前已收到救助金。
为实现困难群众“应救尽救”,该区民政局通过“线上系统核对+线下入户调查”方式,对在册对象进行年核或半年核,对新申请人员坚持“逢进必核”,动态研判掌握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上半年,全区共复核在册困难对象户次,核查新申请对象户次,其中新申请对象核查率达%。
奉化进一步延伸救助保障覆盖面,将全部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救助认定范围,低保边缘户人均月收入认定标准放宽至低保标准的2倍。今年以来,该区共有84名重度残疾人新纳入低保,87户人新纳入低保边缘户。
多元救助,守住民生底线
溪口镇湖山村的周老伯80多岁,无儿无女,是20多年的低保户。4月,老人遭遇严重车祸,全身多处骨折,花去医药费约20万元。眼下,老人住在滕头颐养院休养,每月护理费要多元。村委会得知情况后,帮助老人申请临时救助金,以解燃眉之急。
奉化积极构建“1+8+X”社会救助体系,其中“1”为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8”为低保、特困、救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X”为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各救助部门实现智慧协同、快速响应,社会资源的供给与使用更加精准、有效,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年初,该区民政局向各镇(街道)拨付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上半年,奉化区临时救助金共支出万元,受惠困难群众人次。
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状况和需求程度,奉化全面推行“物质+服务”救助模式,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关爱。年以来,该区民政局联合奉化区乐享志愿服务队对困难儿童开展“益路童行”公益项目,帮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此外,以公益创投形式委托5家社会组织,开展爱有归处、大红烙铁走千户、心岸驿站、润屋济困、并肩走共富路等公益项目。
数字赋能,打通救助“最后一公里”
锦屏街道外应村的小胡从小因病致残。今年4月,小胡年满18周岁,不再符合困境儿童救助标准。为了保障其日常生活,锦屏街道民政助理员帮他填写了《浙江省困难群众“一件事”救助联办申请表》,同步申请低保救助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并通过“浙里办”APP的“社会救助多部门联办一件事”,第一时间上报救助申请信息。
5月底,小胡的申请审批通过,次月便收到了低保救助金以及困难残疾人相关生活补贴。小胡父亲对街道干部十分感激:“现在服务越来越好了,可以统一办理低保、残疾人补助,不用我们东奔西跑了。”
依托困难群众“救助一件事”数字化改革,奉化以省大救助信息系统为支撑,打通各部门救助帮扶对象的数据壁垒,着力构建完善“一窗受理、数据共享、联动办理、限时办结、实时反馈”的联办工作体系,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今年以来,奉化“救助一件事”网上办件数量达件,救助申请从“多头跑”变“一键达”,服务更加便捷。
下放审批权限,积极推行“线上+线下”申请模式,提高社会救助申请办理效率。在西坞街道试点基础上,奉化于5月向江口、方桥、尚田3个街道开放社会救助审批权限,审批时间至少提速5个工作日。截至目前,4个街道累计办结相关审批事项件。
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康诗文李玉姣
编辑:陈奉凤纠错: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