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介绍 >> 正文 >> 正文

海内独家浙江余姚孙姓

来源:溪口 时间:2023/3/11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153160.html

明代中后期,余姚逐渐形成孙、王、吕、谢四大望族。孙姓之所以名列四大望族之首,在于出的名人多,具体表现在得谥号的人多。明代学者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父子得谥者,以为盛事。然尚未有三世得之者,今于余姚孙氏见之……则国朝二百余年来,海内仅此一家而已。”这本书写于明万历年间,此后余姚孙姓还有两人得谥,创下明代“五世得谥”的最高纪录。

余姚孙姓祖籍浙西睦州,五代时迁居余姚县梅川乡烛湖,世称孙境孙氏。孙境孙氏堂号“燕翼堂”,宗谱始修于元至正年间,今存民国二十一年(年)八修本《余姚孙境统宗世谱》全三十二册,藏上海图书馆。

孙姓初迁余姚时,家境贫寒,以力田自业。虽然后来在宋代也曾出过三个进士,但家族名望一直不高。至明弘治六年(年),十七世孙孙燧中进士,由此开启家族一百五十年辉煌历史的帷幕。孙燧历任刑部主事、福建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在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江西时,殉难于宁王叛乱,赠礼部尚书,谥“忠烈”,是余姚孙姓得谥第一人。

孙燧有三个儿子,宁王叛乱平定后,三兄弟为父守孝六年,人称“三孝子”。后来长子孙堪中嘉靖五年(年)武会元,三子孙陞中嘉靖十四年榜眼,伯季兄弟两人先后取得文武双科冠冕,在科举世上绝无仅有,以至于大学士徐阶由衷赞叹“以文武科相继魁天下,凡称世家,未有过焉者也”。孙陞中榜眼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公务之余不废著述,是位学者型名宦,卒谥“文恪”,是孙姓第二位得谥者。

孙陞的原配早年过世,继配是杭州人杨文俪。杨文俪不仅精通音律,而且特别擅长科举制艺,《四库提要》记载:“有明一代,以女子而工科举之文者,文俪一人而已。”杨文俪既是慈母又是严师,前妻留下的两个儿子,以及她亲生的两个儿子,都由她亲自教授,最后都中了进士。其中长子孙鑨官至吏部尚书,与同邑陈有年、平湖陆光祖号称“浙中三贤太宰”,卒谥“清简”,为孙姓第三位得谥者。孙鑨长子孙如法,即民间传说中赫赫有名的“孙鬼头”。

孙陞的幼子孙鑛虽未得谥,也值得一书。孙鑛是万历二年(年)会元,殿试二甲第四名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以学识渊博著称于世。他所编撰的著述仅考见的就有百余种、一千余卷,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被后世学者称为“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余姚孙姓第四位得谥者为孙如游,是孙燧次子孙墀的孙子,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万历四十八年,时任礼部右侍郎的孙如游先后主持了三起国丧(王皇后、明神宗、明光宗)、两次新皇登基(明光宗、明熹宗),还有册立太子、建造帝陵,以及处理明末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中的后两案,每件事都办得有礼有节、稳重妥帖。同年十月,明熹宗钦点孙如游为东阁大学士,在他告老还乡时,又加文渊阁大学士。孙如游是余姚明代三阁老之一,卒谥文恭。

余姚孙姓的声望在孙如游时达到鼎峰,此后逐渐沉寂,唯孙如游之孙孙嘉绩尚能在正史上留下一笔。孙嘉绩是崇祯十年(年)进士,清军下江南后,在浙东首举抗清义旗,鲁王监国时任南明东阁大学士,卒谥“忠襄”,是孙姓第五位得谥者。

孙境孙氏聚居的横河镇于年划属慈溪,但余姚境内仍有为数众多的孙姓人口,主要有厩山孙氏(属河姆渡镇)、开元孙氏(属阳明街道)、洋溪孙氏(属陆埠镇)、兰风孙氏(属黄家埠镇)等支派。

据浙江余姚市公安局年6月统计,全市户籍人口中有孙姓人,居各姓人口第十五位。全市带孙字的地名有近20个,直接冠名“孙家”的自然村有10个。

孙姓支派较多:

迁姚始祖孙岳,五代后唐明宗时(年~年)自睦州(今建德县)迁居余姚县梅川乡烛湖(今属慈溪市横河镇)。

迁姚始祖孙祖元,字行垂,明洪武初自慈溪县十六都厩山(今属余姚市河姆渡镇)迁居余姚县梅川乡二都湖清垫村(今属慈溪市横河镇)。

迁姚始祖孙议,字原得,北宋治平四年(年)自庆元府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迁居余姚县开元乡万石桥(今属阳明街道),其后裔再迁洋溪村、兰凤乡新湖里(今属黄家埠镇)。

迁姚始祖孙敬一,宋末元初自奉化县湖山村(今属奉化市溪口镇)迁居余姚。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作者/来源:余慈姚江文化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