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介绍 >> 正文 >> 正文

蒋介石母亲王采玉二婚嫁入蒋家,为何留下不

来源:溪口 时间:2022/12/11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014208.html

年6月14日早晨,患病在床的王采玉突然指着自己胸口,嘴里却说不出一句话。儿子蒋介石马上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她是说自己的胸口疼。

眼看着母亲的呼吸变得急迫起来,蒋介石赶紧上前扶住,抚摸母亲的背部,希望能帮母亲顺口气。

谁知就在这一刻,王采玉停止了呼吸,溘然长逝,享年58岁。

母亲的离世让蒋介石悲痛不已,他在日记中写道“今而知母死为人生第一可悲事也”。随后他为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尊重母亲“择地另葬”的遗愿将母亲葬在溪口西3华里的白岩村鱼鳞岱。

母亲王采玉对蒋介石有着怎样的影响?她在生前为何会留下不与丈夫同穴而葬的遗愿呢?

1.背上“克夫克子”的恶名,无奈遁入空门

王采玉的一生可以用“坎坷”一词来形容。

她年出生于浙江奉化县葛竹村一个经济比较富裕的家庭,她的祖父王毓庆官拜清朝的迪功郎(从九品),是一个小官。

王采玉的父亲王有则虽从小读书,不过并没有考取什么功名。成年后,王有则娶了姚氏为妻,生了三个儿子。原配姚氏去世后,王有则又续娶了一个同样姓姚的妻子,这位续娶的妻子就是王采玉的母亲。

王采玉小时候,家境还不错,因此她虽为女孩,却也读过一些书。不过,那个年代的女性还是以女红为主,王采玉也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针线女红。

后来,随着王采玉逐渐长大,因父亲王有则不事生产,家里的经济情况越来越拮据。王采玉18岁时,由父亲作主将她嫁给了一位姓俞的长工。

成亲后,王采玉和丈夫感情较好,婚后第二年王采玉就生下了一个儿子。不料,仅仅几个月之后,这个孩子就得了急病,由于没有及时医治,很快就夭折了。

这一年,王采玉还没从丧子的悲痛中缓过来,又一个打击接踵而来——她的丈夫俞某在一次时疫中染病去世。

儿子和丈夫在同一年去世,这打击本来就很沉重了,更不幸的是,王采玉还因此背上了“克夫克子”的恶名。由于丈夫俞某的父母早亡,也没有其他亲人了,王采玉孤身一人,只能回到娘家过日子。

王采玉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王采玉也不例外。她为了生计东奔西走,却引来了一些流言蜚语,在这种情况下,她万念俱灰,决定遁入空门,去附近的金竹庵削发为尼。

但王采玉的母亲觉得女儿刚20来岁,一辈子如果就这么在尼姑庵度过,未免太悲惨了,但见女儿态度坚决,也只好和女儿约定:去金竹庵可以,但不能剃发。

就这样,王采玉在金竹庵度过了平静的两年。

有一天,一位相面先生路过金竹庵时进庵讨茶喝,遇见了王采玉,他盯着王采玉看了一会儿,说:“据你的面相,日后必生贵子,听我的劝,趁着还年轻,早些嫁人。”

相面先生的江湖之言,一般人可能不会放在心上。不过王采玉向来信佛,因此对相面先生的话深信不疑。

而恰好就在此时,王采玉的堂兄王贤东带来了一个消息:他的东家——溪口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续娶的妻子孙氏去世,家里还有几个年纪尚小的孩子,打算再续娶一位妻子。

2.二婚嫁入蒋家又二度守寡,再次遭受丧子之痛

王采玉的母亲姚氏本就不希望女儿在尼姑庵度过余生,如今听堂侄说有这样一门亲事,也很赞成。

不久,经堂兄王贤东的牵线搭桥,23岁的王采玉二婚嫁给了第三次娶妻的蒋肇聪。

嫁入蒋家后,王采玉勤俭持家,孝敬公婆,不仅帮丈夫把盐铺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店内伙计、帮工很照顾,而且对丈夫的前妻留下的几个孩子也非常好,即便是和乡里四邻,也相处得十分融洽。

婚后不久,王采玉有了身孕。怀胎十月后,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公公蒋斯千很是高兴,按照蒋家的辈序给这个孙子取名为“瑞元”。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蒋介石。

蒋介石与母亲合影

王采玉在蒋家的幸福生活只维持了不到十年——年,她的丈夫蒋肇聪在瘟疫中染病,不久就撒手人寰。此时,王采玉的大儿子瑞元不过八岁,最小的儿子瑞青仅仅一岁。

蒋肇聪去世后,他的原配徐氏所生的长子瑞生(也叫介卿)对继母王采玉很不敬,经常为家务琐事同继母争吵。为了独吞父亲的遗产,瑞生在蒋肇聪去世后第二年闹着要和继母分家。

王采玉二度守寡,亲生的四个孩子年纪又小,无力和身为蒋家长子的瑞生争夺家产,只能黯然接受分家的结果:蒋瑞生独自继承蒋肇聪玉泰盐铺的产业,她和四个孩子共分得祖屋三间,耕田三十亩以及一片竹山。

分家后不久,王采玉又接连面临人生中的重大打击:她的最小的两个孩子——女儿瑞菊和儿子瑞青,相继因病夭折。

二度丧夫,三次丧子,命运对这位普通女性的考验实在太残酷了。

3.苦心栽培儿子,始终支持儿子

然而,接连的打击并没有击垮这位坚强的女人,她擦干眼泪,重振精神,苦心栽培蒋介石,希望她的长子能够早日成器。

然而,小时候的蒋介石很是顽劣,时常搞一些恶作剧,也经常因为和小伙伴一起玩打仗的游戏而打得头破血流,满身是伤。

由于蒋介石顽皮淘气,经常有乡邻带着孩子上门找王采玉告状。王采玉为了管教儿子操碎了心,常常对蒋介石大打出手。

有时候,蒋介石顽性不改,被母亲打了之后故意躲在床底下不出来,等母亲开门之后,他就趁机从床底下钻出溜之大吉。可怜王采玉一双小脚,怎么能追上十来岁的调皮男孩子呢?只能气得号啕大哭。

不过对于这个顽皮儿子,王采玉始终既严厉又有耐心。在蒋介石6岁以后,她就将儿子送到学堂读书,哪儿有好老师,就把儿子送到哪里去读。

在学堂读了一段时间的书后,蒋介石倒也懂得了一些孝道,顽劣之性改掉了不少。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少年时期的蒋介石仍然时有顽劣表现。

为了改变儿子的顽性,也为了能够有人分担家务,早日抱上孙子,王采玉张罗着为儿子蒋介石娶个媳妇。

在蒋介石15岁时,王采玉看中了奉化岩头村长丰南货店的老板毛鼎和的女儿——19岁的毛福梅。不久,王采玉托人向毛家提亲,正式将毛福梅迎娶过门。

王采玉抱着孙子蒋经国与蒋介石、毛福梅合影

成亲之后的蒋介石,并未如母亲所望收敛顽劣之性。王采玉只好寄希望于蒋介石的学业。

当时,奉化城内的一些旧书院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纷纷进行改革,创办新学。王采玉望子成龙,不惜四处借钱,将16岁的蒋介石送入凤麓学堂,接受新式教育。

然而,凤麓学堂虽然设有英文、算术等新课,但体制和讲课方式仍然是旧式的,所授知识也仍然以传统的经史子集为主。因此,蒋介石只在凤麓学堂学习了一年就转入宁波府箭金学堂。

在蒋介石求学期间,家中发生了一起被强行摊派田赋的事件。当时,里中见王采玉孤儿寡母,势单力薄,给王采玉多派了很高的田赋。

王采玉和蒋介石据理力争,差役却把蒋介石关押了起来。为了儿子的平安,王采玉只好忍辱交了多派的田赋。

这件事后,王采玉希望儿子能够出人头地的愿望更强烈了。

当时,一些有志之士纷纷出国留学,蒋介石也决心去日本留学学习军事。王采玉虽然不舍儿子,但她仍然千方百计地筹措出国留学的费用,全力支持儿子。

辛亥革命爆发后,蒋介石从日本回国参加革命,为防意外,参加斗争前他给母亲王采玉写了一封诀别信。

收到信的王采玉虽然内心忧痛,但也理解如果没有牺牲精神,就不会有革命的成功,也很难出人头地。因此,她特意派堂兄王贤东的侄儿王良找到蒋介石,向儿子传达了自己全力支持的心意,并鼓励儿子勇敢参加革命。

青年蒋介石

国民革命期间,蒋介石被北洋政府通缉,他在溪口的老家也好几次遭到搜查。对此,许多族人亲友担心连累到自己,纷纷指责蒋介石,并与蒋家断绝了来往。

然而,王采玉对于儿子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她宁愿和这些亲友断绝往来,也千方百计地资助和支持着儿子。

王采玉对儿子的苦心教育和栽培,全力资助和支持,使蒋介石深受感动,因此他始终依恋和敬爱自己的母亲。

4.去世前留下三个遗嘱,死后不愿与丈夫同穴

年5月,王采玉心脏病发作,蒋介石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赶紧赶回家乡伺候母亲。

也许是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病重的王采玉趁着自己身体稍有好转时,向儿子蒋介石交代了三件事,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留遗嘱。

第一件事:希望把自己家的几间房屋腾出来,办一个学校,供附近的孩子读书;

第二件事:自己孤儿寡母这些年,受过不少亲友的帮助和资助,对于这些恩人,要好好报答;

第三件事:自己死后,要另外选个地方安葬,不要和丈夫蒋肇聪同穴而葬。

母亲留下的这三个遗嘱,蒋介石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蒋介石在母亲墓前

对于王采玉不愿与丈夫合葬这件事,蒋介石同父异母的哥哥蒋介卿很不赞同。不过,当时蒋介石已有一定地位和权力,蒋介卿也不好过于反对。

母以子贵,在儿子蒋介石的主持下,王采玉的葬礼办得极为隆重。国民党内许多重要人士前来祭奠,孙中山先生亲撰祭文并亲自题写墓碑。

对于王采玉不与丈夫合葬的原因,蒋介石自己曾经提到过,父亲已去世多年,母亲是不愿惊动父亲的亡灵,因此才要另外安葬的。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王采玉之所以做此决定,是因为蒋肇聪的墓穴两侧,已经安葬了前两任妻子,她作为第三任妻子,只能屈居末位,这是王采玉不愿意看到的。

不管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王采玉的遗愿最终还是实现了。

尾声

后来,随着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地位的提升,蒋母王采玉的墓地又进行了扩建。蒋介石还在离母亲墓地二百多米远的地方修建了三间新式洋房,取名“慈庵”。

此后的二十多年间,蒋介石每每回到故乡溪口,都要到母亲的坟前祭拜,并住在慈庵。

蒋介石、宋美龄在蒋母坟前祭拜

原本,蒋介石是希望自己去世后能葬在母亲的身边,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后只能在祖国东南的一方小岛上,遥望那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年,身在台湾的蒋介石留下遗嘱:“我死后,将灵柩暂厝慈湖,那儿风景好,很像我们奉化老家。”说完就闭上眼睛,再也不说话了。

也许此时他的脑海中,正如画面般闪过故乡的一切吧:危崖耸立的武岭,流水旋洄的剡溪,善良慈爱的母亲,松青柏翠的慈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