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处江南古陆北东端,在悠远的历史岁月里,这块土地随着地壳活动的演变不断变换着样貌。到距今约1.8亿至1.3亿年侏罗纪燕山褶皱运动期间,受地壳强有力的挤压,火山在地球上大面积喷发,许多地层褶皱隆起。宁波境内天台山、四明山及宁波、宁海、余姚等盆地形成,成为现代宁波地貌的雏形。
霞光中的宁波山海因为属海陆交汇之地,宁波地区的山脉呈低山丘陵地貌。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总体呈北东走向。又受风化及流水侵蚀切割,两大山脉的山势有的陡峭高峻,有的低缓平坦,峰峦叠翠,柔萌清逸,一派江南山画风光。临海处,又化作星星岛屿模样,受海浪长期冲蚀,山体岬角奇立,湾滩绵延,风格自成。
宁波象山花岙岛在宁波山体类通名中,山势较高的一般被通名为“山、峰、尖、林、陡”等。
“山”是宁波最常见的山体通名,一般指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度较大、坡度相对较陡的高地。如四明山、太白山、安山、八脚山、白峤山、妙山、五磊山、九峰山、凤凰山、福泉山、大蓬山、栲栳山、跃龙山、雁苍山、龙泉山、梁皇山等等,数不胜数。
宁波四明山冬日四明山脉对宁波影响很大,堪称宁波的“母亲山”。它位于浙东南火山喷发带宁波——仙居火山喷发亚带上,发源于天台,横跨慈溪、余姚、鄞州、奉化、嵊州、上虞六市区。四明山脉山峰起伏,岗峦层叠,海拔约在-米之间,主山峰金钟山海拔米。
宁波四明山雪景在宁波古代,人们称四明山为“句余山”。后来在四明山大俞山峰顶发现一个神奇的岩洞,洞里有四个大小不一的石窗,日月星光可透过这四个石窗照亮岩洞。道家认为这里是灵异之地,可通天达意,因此命名此洞为“四窗岩”,“句余山”也因此被改成为“四明山”。
唐代宁波独立建州后,取名“明州”,来源便在于此山。蒋介石下野住奉化时,曾特意去四窗岩游历。
宁波奉化溪口古镇四明山脉从广义上讲,为天台山支脉。天台山脉位于浙东南宁波—仙居、定海—黄岩两火山喷发亚带上,处于宁波、绍兴、金华、温州四市的交接地带。除四明山支脉外,宁波东部沿海象山、北仑等岛屿及舟山群岛也均为其入海余脉,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
可能正因为岛陆同源,所以无论在舟山还是宁波,当地先人都喜欢把“岛”通名为“山”,如象山、舟山、岱山、普陀山、渔山等皆如此。
宁波余姚中村的早晨“峰”一般指山的突出的尖顶,故也称之为“尖”。在宁波山体通名中,“尖”使用的数量远远多于“峰”。由此推测,“尖”应为宁波本地山体通名古语。宁波“尖”峰有蟹背尖、四角尖、西古尖、树倒山尖、宋家山尖、太角山尖、虎口尖、小羊尖等等。蟹背尖又名虾脖尖、摘星峰,海拔米,为天台山脉宁海境内最高峰,也是宁绍平原上宁绍台三府交界最高峰。
天台后岸村“林”一般指成片的树木、竹子。但“林”字通名在宁波使用数量较少,仅梅林、含珠林、清风林等。
“陡”字通名更为罕见。本义为山势峻峭,用作山体类通名时,意为陡峭的山体,在宁波仅有蜈蚣陡、章家陡、瓜子陡等寥寥几个地名。
(文/徐雪英图/石维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