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发展 >> 正文 >> 正文

泾县俗语略考上

来源:溪口 时间:2024/1/14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泾县俗语略考(上)

叶彩霞吴小元

俗语是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语句,常常挂在老百姓的口头上,或叫做熟语,也称俚语。它是地方语言文化的一种,是有别于书面语的口语,语汇多属大众化、通俗型,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它的文彩。现仅对泾县方言中的俗语现象作一个考证,以便对泾县的俗语有一个大致了解。

泾县方言属于吴语系的宣州片,即吴语系宣州话。太平天国战争后,泾县县城、东乡遭到战争的破坏,人口减少,因而在同治年间也有部分移民,泾县城区、潘村、童疃、溪口等地即为外来语中的江淮官话,但它受影响区域并不大,总体上属于吴语,成为宣州区吴语的代表。这也是泾县话与邻近各移民县语音、语汇差异很大的原因。所以作为泾县方言之一的俗语,大多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

一、泾县俗语的历史悠久

俗语求典的寻根运动,从南朝梁代刘霁著《释俗语》八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已开始。史称刘霁“博涉多通”,这正是一个“寻根者”所必备的先决条件,可惜他的著作已失传。清代考证之学大盛,有好些语言文字学者在这方面也作出了成绩,如钱大昕著《恒言录》,陈鳣(zhan)著《恒言广证》,翟灏著《通俗编》,钱大昭著《迩言》,梁同书著《直语补证》,平步青著《释谚》,郑志鸿著《常语寻源》等,但是此类著作,各各分散,即使收集在一起,亦嫌内容仍欠完备,加之并不按照字典顺序排列,临时检索,极不方便。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现代语言文字学者胡朴安编成《俗语典》一书,被称为“宏博详赡,远迈钱、翟”“字画分部,尤便检览”(杨树达、朱师辙的评语),具有现代专科书的功能与效应。建国以后,专业部门编行了好几部成语辞书,九十年代后,又相继出版了《中国俗语典》《俗语词典》,成为语文教学和青年自学的重要工具书。

在历代的俗语词典中,因为《常语寻源》的编者郑志鸿与《俗语典》的编者胡怀琛均为泾县人,所以在收录俗语时对家乡的俗语也加以留心,胡在编词典时就参考了《泾谚汇录》的内容,这也是泾县俗语被吸收保存的原因,成为后世研究泾县地方俗语的重要资料。

二、泾县俗语中的文言同源现象,显示了较高的文化层次

古时文字与语言是相统一的,街谈巷语妇人孺子之言都可入文字。泾县的胡相安在《俗语典》中认为:自西京词赋六代骈俪之后文言才渐渐分为文和言两端,文学形成了两大症状,一是失真,牧童野叟开口必作士大夫之言是;一是不达,饰词以代反使本意不明。其实后世俗语俚词无不见于古人文字,言文本无二径。但在现实生活中书面语和口语又是互相制约,方言俗语从书面语言中吸收营养,它不能脱离书面语言“一意孤行。”反之亦然。

泾县俗语在口头上还留有很多古汉语的痕迹,在历代的专门字典、文学典藉中能找到它的出处。一方面说明泾县历史的悠久,另一方面古汉语的词汇和典故也丰富了泾县俗语的内容。古汉语在泾县的单字口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泾县俗语中的文言同源现象,显示了较高的文化层次。

年出版的《泾县志》中列举了泾县口语中现在仍频繁使用的古汉字63个,现仅举常用的为例:

龅:今读bao,第四声,如龅牙齿,意“突出、暴露”。据《集韵》肴韵蒲交切:齿露。

潷:今读pi,第四声,潷汤,意“滤”,《通俗文》:去汗日潷。

埄:今读feng,第一声,埄灰,意“扬起”,《广韵》董韵蒲蠓切:塕(weng,第三声),尘起。

渳:今读mi,第一声,打点酒渳渳,意“喝”,《广韵》纸韵绵婢切:《说文》:饮也。

箲:今念xian,第一声,箲把,意“竹制或木制的洗刷用具。”《广韵》铣韵息典切:箲帚,饭具。

捅:念tong,第三声,捅台子,意“移动”。《广韵》董韵他孔切:进前也,引也。

涿:今念duo,第一声,涿雨,意“淋雨”。《集韵》屋韵都未切:流下滴。

囥:今读kang,第四声,囥起来,找不到,意“隐藏”。《集韵》宕韵口浪切:藏也。

疄:今读lin,第二声,一疄地,意“田亩单位”,《广韵》真韵力刀切:田垄。

侃:今念kang,第四声,侃斤侃两,意“刚刚好”,《广韵》翰韵苦旰切:正也。

三、泾县俗语语音、语意的转变

泾县俗语只有用特定的语音、语调才能达到特定的效果:

1、读音或字的改变。如:

下饭:《过庭录》:王子野罗列珍品,谓水生曰:何物可下饭乎?惟饥可下饭耳。《朱子语录》:文从道中流出,文只如吃饭时下饭耳。《贵耳录》:刘岑未达时,贫甚,用选官图为下饭,饥时以水沃饭,一掷举一时。《梦梁录》:和宁门卖细色异品菜疏诸般下饭。指菜品味道不错,有利于进食,在泾县话里下读作“ha”,第四声。

睡倒一松来:《南部新书》:杜邠饮食洪博,既饮即寝,或谏之,公曰:“君不见布袋装米乎,放登台即松慢矣。”倦极就寝每有此语。现也相沿,指劳累过度,睡到床上全身轻松。泾县地方里读作“睏kun(第四声)倒一松来。”

醒臭:《山海经》:其血醒臭不可生榖。现写作腥臭。

花花绿绿:元好问《解嘲诗》:凭君细数东州客,谁在花花绿绿间。现指色彩缤纷。此处“绿”发音为lou,第四声。

羊沟:《太平御览》引《庄子逸篇》:羊沟之鸡,《中华古今注》:羊喜抵触垣墙,为沟以隔之,故曰羊沟也。《七修类稿》:俗以暗者为阴沟,若鲁灵光殿赋元醴腾涌于阴沟是也,则明者宜为阳沟。按:此说亦通然未见所出,《三辅黄图》:长安御沟谓之杨沟,以植杨于基上也。宋之问有“杨沟涟凤阙”句,今人所呼或又因缘此耶?现写作“阳沟”,露出地面的排水沟。

2、俗语的意思已远离了本意。如:

泼皮:《元典章》:有新附军人,结连恶少泼皮,为害尤甚。现在泾县的语意中指孩子好带,不娇贵。

走江湖:谢灵运诗:范蠡走江湖,梅福入城市。苏轼诗:人人走江湖,一一操钓网。按:此谓隐居江湖间也,今称游食四方者曰走江湖。《扬州书舫录》谓:元院本旧制,有江湖十二色,盖旧时演剧者,本流转四方以鬻技,故有此称,即今走江湖之义也。现在指在外闯荡骗人。泾县人在说这个词时在“走”和“江”之后要停顿。

难为人:《礼记》:君子以义度人,则难为人。现指故意刁难人。

闲气:《春秋演孔图》:正气为帝,闲气为神,秀气为人。现指受窝囊气。

相好:《诗经》:或相好矣,毋相尤矣。指夫妻感情融洽。现语义变窄,指男女情人间关系中的对方。

三不知:《左传·哀二十七年》:荀文子曰: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三不知而食之,不亦难乎?(姚福《青溪暇笔》)俗谓忙遽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移也。其言盖本左传。(按)《宋史》,马延鸾厄于贾似道求去,陛辞云:天下安危,人主不知;国家利害,群臣不知;军前胜负,列将不知,此亦与俗言相合,识以备参。现指偶尔。

3、与现在的俗语相同意思,但是用双重否定表达。如:

未吃端午粽,棉衣未可送:《剑南诗集》:《五月十日晓寒诗》:弊裤久当脱,短裼竟未送。自注:吴中谚云:俗谓典质曰送。《吴下田家志》:作寒衣未可送。现在泾县民间表达为“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吃得亏,做得堆:明《增广贤文》吃得亏、坐一堆;要得好,大做小。意指吃得亏的人才能交到朋友。现经常说成“吃不得亏,做不得堆“。

(作者叶彩霞系泾县档案局副局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吴小元系泾县政协文史委委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