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发展 >> 正文 >> 正文

贵州的土城千年古镇,有中国最后的一位袍哥

来源:溪口 时间:2023/5/2

土城因其地理位置,是赤水河中游古盐道驰名的水陆码头,也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在土城古文化发掘史上,有秦币、汉砖、汉墓、老盐号、宋酒窑、古栈道、明代军事屯堡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呈现出土城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沉淀。

这里水陆交通便利,是古时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位于长征街的盐号旧址便是清代贵州著名的四大盐号之一。

走至石板街深处,回头眺望,石板路坎上坎下,商铺鳞次栉比,雨水淋湿未干吊挂着的商幡,格外醒目吸人眼球,尤以十八帮一些幡旗,从幡旗里映射出了古滋州历史发展印迹和岁月沉淀的文化底蕴,为今日古滋州镇增添了不少文化新意和别样的景致。

走在土城古老街巷,我的眼睛几乎未曾离开过相机的取景框,我将那一条条古旧的街巷,一张张淳朴的笑脸深深地定格在对千年土城永久的记忆里。

土城因盐而兴,盐帮在当地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位于“十八帮”之首的袍哥,无疑是一个更具传奇性的组织。在石板街上的袍哥堂口大厅,坐着一位老人――他是中国的最后一位“袍哥”罗明先。

走进石板街,远远就能看见“袍哥”的旗帜随风飘荡,“袍哥”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一个诡谲而神秘的代名词。

都说去到土城镇,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去跟“袍哥”合影,据悉,这是中国最后一位“袍哥”。老人今年94岁,一身布衣长衫,头戴圆顶小帽,耳聪目明,面目慈祥,漫长的岁月也无法消磨他的江湖之气。

随着古镇行走,不仅可看到被“川盐”漫漫吞噬的土城盐号,同时也可看到“船帮”老大的豪华住宅,还可目睹船工们住宿的“客栈”,以及被岁月剥蚀、听歌唱戏的古戏台。

在土城老街上,还有船帮、盐帮、马帮、铁帮等旧址。想当年这里依靠赤水河,水陆交通便利,逐渐成为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于是帮会林立,成为这里码头的一大景观。

漫步古镇街头,无论是街前街后,还是小桥院落,一棵棵古老榕树见证着古镇的沧桑、古朴。

老街突然热闹起来。远处,在众人的目光下,一位穿着旗袍打着油纸伞的女士袅袅婷婷地走来,美丽时尚的身影,古色古香的店铺,缠着头巾背着竹篓看热闹的老人,在历史的交融中凝固。

土城是著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年1月29日,红军以土地城浑溪口为主要渡口,挥师一渡赤水河,揭开了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辉煌篇章,也留下灿烂的长征文化,一系列相关的革命遗址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散落于寻常百姓人家的红军旧居,是红军和老百姓亲如一家的写照与明证;每一处红军的旧址都记载着那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感染着每个到访者,也成了居民的“传家宝”。战火早已远去,这血与火的洗礼,又使古镇变得坚韧与刚强。

镇上有两条一长一短、呈丁字形的古街,一色的长条石板路,两边都是二层的房子。其中一条短街大约有二三十户,每家的门楣上分别挂着“蔡畅住居”、“邓颖超住居”、“贺子珍住居”、“刘英住居”、“李坚真住居”等标牌。

从年1月24日红一军团攻占土城,至1月2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为止,红军指战员在土城逗留了6天时间。被编在中央纵队休养连的女红军们就居住在这条街上。因此,土城人民把这条街亲切地称之为“女红军街”。

在土城,除了领略千年古镇的自然风情和古朴神韵以外,特色小吃春卷、凉糕、苕汤圆、苕丝糖等,也给人带来色香味全的味蕾享受,满足了吃货们的需求。

夜晚的土城古镇,在暖黄的灯光笼罩下下显得格外的平静和温暖,让来自异乡的人会有一种融入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