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发展 >> 正文 >> 正文

拥抱春日抗疫故事彰显奉医红色担当

来源:溪口 时间:2023/2/20
                            

全力以赴防控疫情

我们在行动

1月8日11时,北仑区应急响应等级从一级调整为二级应急响应。奉化区驰援北仑的名核酸采样人员和支援宁波的15名核酸检测人员先后凯旋归来。目前,余名医务人员仍在奉化各集中隔离点坚守岗位。他们的抗疫故事,彰显着奉医力量和红色担当。

程星:驰援北仑,借“小黄”跑遍新碶街道

1月1日上午接到通知,她没有丝毫犹豫踏上了前往北仑的大巴,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参加驰援任务。“我支援过武汉、镇海,有经验。”医院急诊科护士程星是一名中共党员,在平时工作中,程星没有丝毫马虎,各项任务也总是冲在前头。

“前有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现有大白爬楼上门采样。今日成果:早上集体采样,下午爬了19户楼。双腿发软,借辆小溜跑遍新碶街道。”驰援北仑的第5天,程星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幽默的信息。1月5日下午,程星的任务是为居家隔离的人员上门采样。北仑区石碶街道多是老小区,使得上门采样工作更加繁重,身穿密闭的防护服,暴爬楼梯挨家挨户敲门,只为不漏采一例市民,顷刻汗水便布满额头,湿透衣衫。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这是程星和队员们在北仑的工作写照。每天设置4个闹钟,将自己从睡梦中艰难叫醒,前一日的疲惫还未消散,就必须整理好自己,迅速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作为一名党员,驰援北仑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能帮助我们大宁波,我很骄傲!”在北仑开店的奉化老乡特别送来了两大桶奉化牛肉干面,大家吃着家乡的味道,身体暖了,心里更暖!面对高强度的工作,程星和同事们一起拼体力、拼意志,在北仑的7天6夜里,圆满完成了7轮核酸检测任务。

狄毅:坚守隔离点,“大家安,则小家安”

“去隔离点的那天,刚好是元旦,也是岳父60大寿……”1月1日晚,医院骨科医生狄毅接到要立刻进驻隔离点的电话,来不及给岳父大人买蛋糕,也顾不上跟家人好好吃一顿团圆饭,便奔赴隔离点。

狄毅在他的抗疫日志里写道:“入住隔离点后,一岁多的小儿子打来视频电话,嘴里不停地叫着爸爸,心里一阵不舍…老婆笑着说,你放心,家里有我在,等你安全归来。她虽然嘴上没说什么,我却能看到她眼里闪烁的泪光。作为一名党员医护人员,我深知,大家安,则小家安……”

当晚,狄毅和同事们一共收治了名隔离人员。测温、登记、询问不适症状、进行核酸采样、交代注意事项…工作繁琐忙碌却必须规范有序。经过7个小时的奋战,动作越发熟练,声音却逐渐沙哑,防护服下的衣衫湿了又干,肿胀的小腿酸痛不已,但没有人喊苦喊累。

在隔离点的日子,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而且至少坚守14天才能轮换。狄毅所在的隔离点,不仅要管理好隔离人员,还要开展中高风险地区返奉人员的核酸采样任务。对于每一位医护人员来说,再疲惫的身躯也挡不住他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1月4日晚,狄毅看到手机有6个未接电话,原来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大儿子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正在输液。看着儿子憔悴的模样,心疼万分。“同事们在北仑抗疫,我们一定要守住奉化,等疫情散去,我们都要好好陪伴家人。”这是狄毅的心声,也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声。

陈虹:守住后方,手绘画传递“疫”线正能量

自北仑疫情发生以来,医院手术室护士陈虹和儿子安安共同作画,为在北仑抗疫的丈夫和前线的医护人员加油。“画的都是他们抗疫中的故事,想用这样的方式支持他们,希望他们看到画会感受到温暖。”

年12月6日至今,作为共产党员的陈虹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支援镇海3次大规模核酸采样,参与溪口镇、大堰镇核酸采样。在一线采集核酸,是对医护人员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考验。采样遇上寒冬,要频繁地忍受消毒液带来的刺骨寒意,陈虹的手经常冻得发红发紫,甚至不能打弯。

陈虹的家庭个个都是战“疫”的卫士,丈夫苏翼是医院泌尿外科医生,也是一名中共党员,1月1日他自愿报名驰援北仑。正在值班的陈虹听到先生的决定,没有感到意外,她说,这是身为医护人员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共产党员更是应该义不容辞。“我公公也是一名医生,临近退休的他在12月仍守卫镇海,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前辈挺身而出、冲锋在先,后辈更须不畏艰险、不辱使命!”

6岁的儿子安安知道,父母去镇海、北仑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但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慢慢认识到团结的力量:“每个人都是一盏灯,几盏灯不能照亮黑暗,很多盏灯在一起就能把黑暗照亮,我的爸爸妈妈就是能照亮黑暗的灯。”

原标题:《拥抱春日抗疫故事彰显奉医红色担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