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台海网9月23日讯据福建日报报道 秋分日,广大农民迎来了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在欢庆丰收的农民兄弟中,有一群被称为新农人的返乡入乡在乡创业者。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再造传统农业,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一支有生力量。
聚焦乡村人才短板,福建出台一系列兴农政策,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助力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
陈晓冬在直播中展示“陈老师芭乐”。通讯员陈旭玲摄
“陈老师芭乐”火了新农人“各显神通”
在上个月落幕的第五届福建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上,来自诏安县的新农人陈晓冬,展现了农业领域的网红经济学。
年,28岁的她从厦门一家上市公司辞职,回到家乡诏安县金星乡院前村创业。
“村里资源匮乏,靠山不吃山,靠海吃不饱,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陈晓冬发现,院前村产业不振,栽培多年的芭乐虽别具风味,但品种弱、产量低、规模小、销售难、效益差,“只能以每斤几毛钱的价格贱卖,甚至烂在树上无人收购”。
为改变现状,她从品种改良入手,引进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研发自动种植机、自动挖掘机、植株保温防冻装置等现代农机。很快,品质与产量双突破,合作农户家的芭乐亩产超过公斤。
好产品如何卖出好价钱?陈晓冬瞄准了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新风口,决心将土芭乐打造成网红芭乐。
不久后,“陈老师芭乐”IP引爆全网。
“我们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在社交平台开展内容营销和粉丝运营,联合百万级粉丝网红直播带货。”陈晓冬说,主打单品“哈根达斯芭乐”因颜值高、口味软糯似冰淇淋,迅速成为爆款,网销价格5倍于常规品种。“黄金奶油芭乐”“芭比娃娃芭乐”“草莓芭乐”等新品种,市场表现同样不俗。
4年间,“陈老师芭乐”带动金星乡10个村近千农户增收,去年实现产值近万元。同时,陈晓冬的网红经济实践也给老乡们带来更多启发。网红生蚝、网红牛奶枣、网红释迦等注入互联网基因的特色农产品,正组团出道。
凭借“陈晓冬网红芭乐”项目,她荣获本次创意大赛初创组一等奖。
这次大赛参赛项目众多,涵盖农产品加工、现代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领域多业态。透过这一窗口,可以窥见农村产业发展新趋向新态势,从而描绘一幅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农人画像。
除了网红经济,生态农业正成为新农人的首选。政和益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曾华带来的农光互补模式,采取棚上发电、棚下种养模式,改变原有的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地使用率的同时,还能产出清洁电力。
多业态融合,是延长农业价值链的关键。福建莲参行有限公司负责人帅文,将建宁县莲子产业与养龟产业结合,实现立体种养的同时,导入休闲观光业态,打造“荷龟园”综合体,走一二三产融合道路。
社会化服务,正成为农业迈向专业化与规模化的新引擎。清流县新农人魏建森带来了“我是庄稼的全托保姆”项目。通过水稻生产耕、种、防、收全流程托管,他帮助当地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难题。目前,“田保姆”已为全县2万多亩水稻提供托管服务。
“广大新农人紧追时代方向,紧盯乡村痛点,紧扣产业需求,已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壮大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次大赛承办单位福建省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的站长詹勇说。
在沙县田间,农户正在操作农用无人直升机喷洒无公害生物农药(资料照片)。福建日报记者林辉摄
女大学生成为种植大户新农人培育渐成体系
金秋九月,梁永英家的多亩水田稻浪飘香,喜获丰收。
10年前,这个上杭县中都镇军联村的第一个女大学生,辞去了在省城的工作,回到老家,当起了新农人。年春天,梁永英在村里流转了65亩耕地。但由于经验不足、技术匮乏,其中15亩早稻烂在田里,错失农时。后来,得益于一次“回炉重造”,让梁永英看到了希望,找到了解决方案。
在上杭县农业农村部门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梁永英通过课堂学习与田间实训,接触到了科学种养、绿色防控、市场营销等农业知识。经过与授课专家的深入探讨,梁永英确定了转型方向——规模化与机械化。
从65亩到近亩,梁永英成了全县经营规模最大的水稻种植户。随后,她对所流转的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变小丘为大丘,改分散为连片。很快,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在此基础上,拖拉机、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工厂化育秧棚等全套农机具入驻农场。绿肥轮作、秸秆还田等绿色技术也得以推广。在她的带动下,周边多户农户转向机械化种植,辐射近0亩耕地。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不能仅凭一腔热血,更需要现代农业知识武装。同时,农业农村现代化呼唤更加多元的人才。开展新农人职业教育,补齐乡村人才短板,正当其时。
眼下,福建正实施百万农民培训行动,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工程、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三大工程,为新农人成长赋能。
“我们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采取‘订单式’‘菜单式’模式,实现‘农民下单、专家配菜’,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线上培训、跟踪辅导等形式,让农民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许惠霖说,福建还实行“四免一补”政策,选送一批农村青壮年到涉农大中专院校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
从“田间学校”到高校讲堂,从技能培训到学历教育,福建新农人培育渐成体系。截至7月底,全省今年已完成中专以上学历教育人,新增培训高素质农民6.8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68.7万人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乡村人才提出了更大需求。在许惠霖看来,当前新农人培育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拓展,新农人社会评价体系也亟待建立。
年,龙岩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办法,将农民作为一项职业纳入职称评定范围。当年,22名“田专家”获评中级职称,并在项目扶持、资金贷款、培训、招聘等方面享受倾斜支持。“农民可以评职称,意味着更强的职业自豪感。”许惠霖建议,在更大范围推广这一做法,激励更多农村实用人才以及广大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
在三明市大田县济阳乡,当地农民举行“晒秋节”活动庆祝丰收(资料照片)。福建日报记者林辉通讯员郑宗栖摄
为新农人解忧引领返乡入乡创业新风尚
在晋江市“九九星创天地”,活跃着一群90后新农人。这个专属于农民创客的孵化平台,见证着他们的成长。
“九九星创天地”的发起者,是同为新农人的洪良彬。
年,来自晋江市龙湖镇曾厝村的他,从IT行业转战农业社会化服务。多年的农业创业经历,让他感受到了新农人的不易。“做农业,投入大,回本慢,招人用工遇到困难,更是家常便饭。”洪良彬说,他希望聚合力量,抱团取暖,为新农人创业保驾护航。
“九九星创天地”应运而生。这个半公益性质的农业孵化器,通过资源整合,面向入驻新农人,提供现代农机作业、技能培训、商业资源对接等服务。几年前,这一平台完成了鱼稻共生、品牌大米等项目孵化,见证了不少项目从雏形成长为年营业额超千万元的“潜力股”。
在晋江市,新农人的“娘家”数量众多。近年来,当地组织建设创意创业创新园、国际工业设计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福大晋江科教园等科技创新载体,积极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共享平台。去年,晋江市还设立万元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为农业创客解资金之渴。
在农村创新创业,已成为福建新风尚。数据显示,年全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达22.9万人,较“十二五”末增加近7万人。但对于广大返乡入乡在乡创业的新农人而言,缺人脉、少资源、信息不对称等瓶颈,始终是老大难问题。在詹勇看来,策略在于建平台,打造资源聚集高地。
“我们以培育省级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为抓手,搭建返乡下乡在乡人员创新创业平台,为新农人创新创业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更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詹勇说,截至年,全省已培育省级以上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个。
与此同时,广大新农人呼吁强化政策供给,在用地、用电、信贷、税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以用地为例,建宁县溪口镇的新农人,在计划引入集装箱民宿项目时,便遇到了“拦路虎”。由于项目用地属于农林用地,要发展民宿,必须经历复杂的土地性质变更程序,涉及发改、林业、国土等相关部门。由于部门之间衔接不够顺畅,项目推进举步维艰。
为优化政策供给,为新农人解忧,福建先后出台了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等政策措施。
去年出台的《福建省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复垦腾退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鼓励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农业产业,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创新创业;允许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项目用地建设。
农村天地宽,创业正当时! (福建日报记者张辉)
五谷丰登时云端庆丰收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在风吹稻花香中,我们迎来了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个特殊的丰收节。今年6月1日施行的《乡村振兴促进法》,首次将“中国农民丰收节”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行走在福山福水间,举目皆是菊黄稻香满庭芳,一幅幅丰收图景尽收眼底。
在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建宁,农户正往来穿梭于层层金黄稻浪间,抢抓晴好天气收割稻谷。今年,全县制种面积达15.3万亩,预计全年可生产种子超3万公斤。
在这丰收的沃土上,以往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肩挑背扛的场景已很少看到。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劳动力,放大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现在我们种地很轻松,自己都不要下田,只要打电话,就有专业技术人员来为我们服务,耕、种、防、收、烘全程机械化。”溪口镇枫元村制种大户郑春华说。
为他提供机械化服务的是县里的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多台套农机具,全年能为20万亩稻田提供机械化服务,业务范围从建宁延伸到了江西的南丰、广昌、黎川等地。在建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0.8%。
今年是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第一年。在这五谷丰登的季节,福建交出了一份鼓舞人心的丰收答卷:2月初就把播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的生产任务,按季节分品种分解到县到乡、落实到村到田;省政府出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九条措施,重点支持规模种植双季稻、大棚轮作单季稻等;强化产能建设,建立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个,推广优质稻万亩;春粮、夏粮稳中有增,秋粮丰收在望,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可顺利完成。
稻黄菽绿香如酒,万户举杯贺稔年。在福建广大乡村,农民兄弟围绕“福山福水庆丰年,乡村振兴颂党恩”主题,以不同的形式,欢庆这一独属于自己的节日。
9月3日,福建省“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位于福安市穆云乡的主会场启动。活动融合闽东地方特色农产品展示、福安当地特色传统美食品鉴、现场直播带货、主题摄影展览等形式,展示我省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的精神风貌。
按照计划,从启动仪式到10月初,我省还将在福清市、厦门市海沧区、安溪县等分会场举办省级庆丰收活动,全面展示各地乡风民俗、特色产业、人文地理、民族文化、小康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等内容。同时,借助丰收节契机,打造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组织全省“名、特、优、精”的农产品展。
依然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让庆丰收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这并没有阻碍农民兄弟庆丰收的热情。从线下到线上,云端庆丰收正成为新风尚。
9月17日,厦门市上线“厦门乡村丰收乐游地图”。集美区“看山望水记住乡愁”、海沧区“创意东孚过云生活”、同安区“山水莲花初心之路”、翔安区“云溪梦田”……一条条乡村振兴示范路线,只需动动手指,便可足不出户领略其中美丽。同时,地图还整合各区的农副产品资源,将火龙果、龙眼、蜂蜜等全市农特产品的采摘、售卖地标注在地图上,市民点击即可获取联系方式和位置。
礼赞丰收,致敬农民。年首次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以来,每年秋分日,已成为全国亿万农民自己的节日、农耕文明的符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窗口。在这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共享“丰收喜悦”,留下“丰收记忆”。
福建省农科院稻田彩绘周宁示范基地(资料照片)周宁县政府供图
记者手记
为新农人营造更好创业创新环境
农村创业创新日益成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战场”,返乡入乡在乡创业的新农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近年来,福建农村创业创新蓬勃兴起。年,全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达22.9万人,较“十二五”末增加近7万人,为乡村带来了生机活力、增添了人气财力。
但创业的残酷与艰辛依旧难以回避。与城市相比,农村创业环境并不友好。囿于配套政策、服务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加之农业项目大多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农村创业创新项目质量相对低下,成功率低位徘徊、联农带农效果有限。
推进农村创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一方面,要强化政策供给,在创业补贴、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用地支持等方面,给予新农人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