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伊始,当我再次以寻找历史文化的名义重走兴化古驿道,穿越辜岭(今古寨岭),去寻找丢失在历史深处的古道长岭,去叩问这条千年古驿道深邃、悠长、壮美的前世,去回忆那一段段美丽的往事。
一、一条古驿道,一段兴化史
鲁迅说过,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五星村鸡鸣三县,分别是莆田、永泰、仙游。贯穿全村的这条肇始于莆田沿海,延伸到闽中山区腹地的永泰、尤溪、闽溪、沙县等地的古道,不知怎样铺石成路,也不知何时通山达海。
古代,永泰大樟溪以南归属兴化县管辖。古老的兴化官道从莆田沿海东峤盐场析出,经城厢过了龙桥到常太上河浪岭,最后进入兴化县地界,从宋时仙游四大名街上宫街直达古邑街(旧兴化县驻地),经打铁宫(今桥光村)进入域内的辜寨头,下了级石板路后,经墩后、乌里、洋尾到达寨前沿溪岸西出,与永泰县境内官道相连,通往省城福州,俗称盐茶古道。另一条用青石铺成的千年古道自至兴泰里石苍、菜溪一带起,从高阳进入村内的下埕、中埕、佛公亭、溪口尾,并与之汇合,担负着各个时期沿线人们的生命补给重担,也加强了统治者的集权管理。
有文献资料记载,宋治平四年(公元年)阴历十月,兴化大地发生大地震,境内桥梁道路遭到极大破坏。约两年,即宋熙宁二年(公元年),兴化军重修莆田至兴化县的驿道余里。在古驿道北上进入兴化第一村——松坪洋(与常太毗邻的霞峰村一个自然村)的险石峰,其石板路边有一块“熙宁二年,改开此路”的石碑,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之后在莆阳大地上又修建另一条重要官道——福莆泉古驿道,是南宋建炎元年(公元年),由莆田人李富、方天贶斥巨资建延寿桥修古道,从而接通福州至兴化军,并在莆阳大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九弯十八转,并铺有青石台阶的辜岭,与古道南端的河浪岭,还有周边的四壁岭、百丈岭、何岭、莒溪岭等,共同捍卫着八闽大地上首次农民起义的首领西平王林居裔的政权。
公元年,陈洪进向宋朝纳土归顺,官兵对人民大肆搜刮,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引发了邑人林居裔领导的农民起义。不久,林居裔率领义军攻破仙游县城后,向泉州方向进发,沿途农民积极加入,队伍扩大到十万人以上。(《续资治通鉴长篇》卷十九《太宗纪》和《八闽通志》卷三十七《乔维岳传》均有记载。)义军于当年十二月围住坚固的泉州城。城中宋军据城固守待援。两浙西南路转运使杨克让率领部队南下支援。起义军在城内外官兵的夹击下,撤围退回游洋固守。虽然义军在以游洋为中心的政权,只历经不到两年余而败,但这个崇山峻岭中的小镇——游洋却一下子进入朝廷权力中枢的视界。从此,游洋作为兴化军驻地延续了四年,而作为兴化县治所存在年。说兴化设军置府历史源头在游洋,一点也不为过。一部古邑史,就是半篇兴化志。
二、一座大山,两个传说
我在创作以这条古驿道为故事背景的长篇小说《古道》期间,曾多次驱车前往沿线探访,这条古道上的许多村庄,也曾多次涉足,以撷取丰富的素材。当车子从笔直的岐山隧道钻出后,就涉足了五星村地界,这个处于莆仙永三县交界的古村落,它是个有故事的村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有,尤其是村里几个地名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如上埕、中埕、下埕等,我不明白为何这些地名中都含有“埕”字。
“埕”字原指沿海一带饲养蛏类的田,在当地是指门前庭中的广场,用于农家晒谷子、豆荚、花生之用。但经过当地文友温建茂的解释,我终于豁然开朗,原来“埕”与“城”在兴化方言中为谐音,一个小小的五星村里,古称和平村,因各个自然村的位置呈五个方位分布而更名为五星村,而“上城”“中城”“下城”只是其中的三个自然村而已。各种资料显示,这些大气的地名,还与一条自山岭上随山形而下的古道有关。。
自古有“闽道更比蜀道难”之说,闽中山区腹地交通不便,惟有驿道相通,它上扼兴化,下控永福,为闽中山区进入兴化之锁阴。据传,历代重修这条古驿道时,捐款者不泛莆田、仙游、永泰、德化、尤溪、闽清等商旅,可以想象这条盐茶古道曾经的繁华。我未曾徒步重走贯村而过的古道,也无暇去征服这条有故事的辜岭,心中颇以为憾。
五星村支部书记陈加树为人正直厚道,思想开拓,注重乡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在他的多次邀约下,我与几位文友终于踏上五星村,去揭开辜岭的神秘面纱。
那天在五星村里温金泽老人的陪同下,我们行走在古老的盐茶古道上,它如一条蜿蜒的白蛇盘旋在长长的辜岭中,时隐时现,一直缠绕至山顶,延伸到山那头的打铁宫、古邑街,再默默地通过上宫街到山外面精彩的世界。
随行的温老娓娓道来两个发生在这条古驿道上的传说故事,给古道陡增一层神秘的色彩。
传说古时某个暑期的一天,明武宗朱厚照(民间皆称正德君,性喜微服私游。)下江南,他游览完福州府后,听说兴化县的一个小山村中竟有三座城(即上埕、中埕、下埕。兴化方言中,埕与城音同)。一时好奇心起,遂取道永泰走这条官道入村,当时天色已晚,因他是微服私行,前后又无驿站,进民家投宿又怕被人识破,无奈之中,见路旁有一无名宫庙,就入内将就一宿。
其时,庙中已寄居一个乞婆,她正在西厢歇息,对于新入侵的来客不理不睬。正德君便自顾卧于东厢。谁知时当盛夏,蚊虫肆虐,正德君随口说了一句“宫主何在,蚊卿免参”。说来也怪,他话甫出口,云游归来的吴圣天妃女神刚好听到,她马上施法驱蚊,但见鞭起蚊飞,纷纷避于西厢,再无蚊子侵扰于东厢。
挨至天明,正德君整衣起坐,感念女神护驾有功,便走到大门口时抬头见宫庙无名,恰好门后有一木板,就随手取一块黑炭竖书“龙田宫”三个大字于板上,然后不顾觉悟后正献殷勤的乞婆,独自扬长而去。这成为吴圣天妃入莆第一个行宫至高无上的荣耀,也给五星村留下一个“乞食婆思量皇帝某”(某,方言,指某人之妻,此指当皇妃,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意同)的民谚。
望着这条四尺有余充满沧桑斑痕的石板路,就不难想像古人的艰辛与勤劳。
传说,莆仙众多宫庙供奉的神祇张圣君(亦称张公法主),原名张慈观,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他有变幻莫测之术,练就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法术无边,惠民济世。他于某个暑天行走于辜岭(今称古寨岭)这条长过十里的羊肠小道,见这里山势险峻,高耸入云,地偏人稀,不时有野兽出没,威胁行旅。张圣君目睹此景,决意于更深夜静之时施行法术来拓宽小径,并砌成直达山顶的台阶。为防脚滑,他用铁耗勾痕,利于通行。至今,一块块山石铺就的台阶上,耗齿刻痕之迹尤存,其神仙铺路的故事也在一个个登山者口中代代相传。
三、一道青山岭,一程红军路
险峻的辜岭历来是兵防之地。《八闽通志》有载:邱孝直于宋元丰二年〈年〉奏请朝廷,在永福(今永泰县,辜岭旧隶属之)辜岭设辜岭巡检司(司址辜岭寨在今古寨头),辖永福、兴化两县,巡检兼捉私茶盐贼盗等公事。后该巡检司迁至永福嵩口,戏剧《嵩口司》便是演绎嵩口巡检官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正直形象,此乃题外话;
明《八闽通志》载:“辜岭属永福二十八都,盛产厚藤纸”。明嘉靖四十年,漳州人王凤因在辜岭一带种菁失利和粮食不足,聚众数千人在二十八都(今永泰梧桐)盘富山寨造反,永泰西南乡里遭烧掠一空;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为了防止日寇从福州借道山区南下侵犯闽南地区,欲炸毁辜岭山道,时五星乡绅温扶庭带领村民力阻,山道才幸免被毁。
辜岭要塞辜岭寨(位今古寨岭之古寨头)辜岭还是一条红军路。年,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派邓子恢前往闽中指导红军团和团开展工作,并巩固和创建新的根据地。邓子恢便化名老李,独自一人取道辜岭前往目的地。当他登山至半岭被当地一种叫“赤竹丝”的毒蛇咬伤了……幸好碰到热心肠的行路者谢庆春,他的伤口被简单处理,然后又被背下山到一村民家敷蛇药,数日后蛇毒基本缓解。之后,谢庆春又把邓子恢背着上辜岭并把他安置在位于麦斜的家中,一边帮他疗伤,一边还掩护他继续开展工作。
中共省委搬至青溪驻地办公时,这条悠长的古道,曾是闽中革命各个地下交通站的重要补给线和联络线,古道沿线的高阳游击队、霞峰游击队、九坑游击区、中共上宫支部、红军团、团等部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那些革命英雄壮士健步从古道上走过,奔向新阵线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解放前,辜岭寨下地处偏僻,匪患猖獗,民不聊生。五星村民在游击队的指导下,派人在下厝自然村后山顶建一座两层楼高的哨所(也称炮台),并派人放哨保卫,先后在辜岭或周边的潼关隔、隔头岭、古寨下等山地打击或消灭了一股又一股匪患,既保障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又确保辜岭这条党的地下交通线的安全,为之后的闽中革命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游洋镇有史料记载,年6月,国民党刘汝明残部余人企图取道潼关、上辜岭后向莆仙沿海撤退,闽中游击队高阳支队根据上级指示,派温友秀带领温顺茂、温元章、温宣基等埋伏于辜岭(今古寨岭)要隘伏击成功,书写了又一个红军游击队以少胜多的革命战例。
同年7月,解放军南下部队取道永泰进入仙游地带,还是走这条英雄的红军路到达打铁宫直取游洋,接管了古邑乡公所,成立了仙游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古邑乡人民政府。
四、一座辜岭,半部村史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或许南唐皇帝李煜也和正德君一样,趁这个季节游历了辜岭,仿佛这词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写就似的。但见一重重山岭中,好像哪个油画家不小心打翻了颜料,青的,蓝的,黄的,红的,应有尽有;一转转石阶旁,枯黄的枫叶,深红的漆叶,火红的火炬树……似是怀春的少女打扮得花枝招展,以迎接她的如意郎君。
是的,古道太寂寞了。一路上,我们把流淌的汗水挥洒在日渐被世人遗忘的古道山岭间。我好像听到汗水跟脚步击打石板路的声音,打破了山间特有的寂静,惊飞了潜伏在树林或灌木丛中的雀鸟,一声悲鸣中,从这一棵酸枣树中翻飞到另一棵红叶遍身的枫树上,不知不觉已弯过九道弯转过十八回转,上了“乞丐弯”,油然想起上山前有个村民念的顺口溜:“辜寨岭,古天梯。一里松,一排人。五里亭,半山腰。一搭担,赶紧走,过关到顶找饭吃……”
碎石铺就的小径赫然变小,变陡,小径千转百回中越过基石对峙的辜寨关后,关口一派寂静,使人很难想像这里曾是历代兵防重地,如今兵走关废,一片凋零。突然在心中有了悲凉的诗境:“驿道三千级,探幽辜寨春。雄关依旧在,不见戍边人”。
于一个豁然开朗处,在一片惊鸟悲鸣中,我透过树荫俯望山下谷地,一条条苍龙般的高速公路穿山越岭,又互相缠绕互相融入互相拥抱,然后又各自分开各奔东西,又钻进洞通过桥梁消失在崇山峻岭中,与贯穿于谷地各村落间的村道明桥遥相呼应,互相映衬,构成现代立体交通网,我似乎看到山下一拔拔村民,从这些密密麻麻的路网中走出村口,翻过大山,去外面闯荡,又仿佛看到一批批逃离喧嚣城市的人,密密匝匝地通过各种现代交通工具,从这一条条道路涌进“世外桃源”来……
望着绵延起伏的山岭,看着脚下陡峭险峻的古道,心里感慨万千:这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辜寨岭,曾经是军马嘶鸣,战旗飞舞,客商云集之地。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五星村开通第一条公路“游梧公路”从沽山村进入境域内,接于永泰县梧桐镇潼关村,给居民生活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年。湄渝高速通过五星村,在永泰梧桐设有进出口,距离本境域8公里,进一步改变了村民的出行方式。
青山为架,绿水作弦。兴化古驿道这条闽中山区至沿海的捷径,已慢慢被人们淘汰,这是历史必然选择,也是社会发展趋势,我们不必太过惋惜。因为,这条古道上的风景奇观依旧迷人。那陡峭的山峰,清澈的河流,绚丽的山花,墨绿的丛林,是那么赏心悦目,深远幽静。还有山岭间的老鹰岩、老鹰岩瀑布、龙头寨等,与山下龙田吴妈宫、象形古厝群、大宗祠、高速公路彩虹桥、险滩峡谷等景致,在一大批有志于文化传承的有识之士的保护和传承下,必将让古道历久弥新的光辉,照亮古兴化县璀璨辉煌的历史文化,也照亮憧憬乡愁的人们的心灵,一起去追逐诗意盎然的梦想。小山村中的上埕、中埕、下埕,变成上城、中城、下城,还会远吗?!(.1.11林文坤于深圳)
作者简介:林文坤,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莆田市秀屿区作家协会会长,莆田文学院特约作者,《渔村文艺》执行主编,创作散文、小小说、诗歌、杂文等作品,著有小说《躁动的石马湖》、《古道》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