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旅游报」
文
“奇兵入川·铁血丹心”精品线路
四川省达州市红军文化陈列馆—达州市宣汉县红三十三军纪念馆—达州市万源市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巴中市平昌县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巴中市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巴中市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巴中市巴州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巴中市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巴中市南江县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广元市剑阁县红军攻克剑门关遗址—广元市苍溪县红军渡纪念地—广元市旺苍县红军街—广元市旺苍县木门军事会议会址
年,蜿蜒流经四川省苍溪县的嘉陵江成为横亘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面前的一道坎。后有追兵,前面是嘉陵江天险和由敌军53个团构筑的森严防线,由徐向前任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按照中央“渡江西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在这里上演了一段奇袭渡江的红色传奇。
八一建军节前夕,我们沿着国道,顺嘉陵江而下,来到了当年红军过江的主渡口。曾经地处荒郊、硝烟弥漫的塔山湾,如今已成为游人如织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更名为“红军渡”。
江在路下,景在路上。进入红军渡景区大门,一只穿着草鞋、两人多高的褐色大脚雕塑闯入眼帘。其前后两侧的地面上,一个个赤脚印沿着红色道路延展开去。当年,红军战士就是凭着一双双这样的脚,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飞夺泸定桥,涉过金沙江,走过雪山草地,在枪林弹雨中,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顺着这些红色足迹,我们走进了雕塑后的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整个展馆分上下两层,由序厅、长征前夕、激战嘉陵、挥师长征、苏区奉献、将帅风采等部分组成。展厅里,各式各样的大刀、红缨枪、手榴弹,以及红军时期的公文包、布币等多件革命文物,和着声光电立体放映,向我们呈现了那场战役的艰苦、凶险和激烈。
在那次渡江前,红军曾在上游鸳溪口试行偷渡,结果以牺牲36名战士的代价失败而终。为了此次能够一举成功,红四方面军做了充分准备,北出陕南,声东击西,隐蔽作战意图,加紧赶造战船,秘密进行渡江训练,熟悉江水流变和对岸敌情,成立渡江突击队、船工队和专门担负造船、架桥任务的水兵连,终于突破天险,使得国民党防守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从此,红军踏上西进长征之路。这场战役是红四方面军长征中规模庞大、战果辉煌的一次胜利,不仅彻底粉碎了敌人“川陕会剿”的图谋,策应了中央红军转移,而且壮大了川陕根据地,使得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5万人发展到10万余人,仅苍溪县就有3万人参加红军。
这种拥军热情和参军积极性,我们在纪念馆后的红军标语石刻碑廊也感受到了。“扛起枪来救自己救穷人”“快快快,快团结来参加红军;冲冲冲,冲上前去活捉蒋匪”“共产党是工农穷人的政党”……多条红色石刻标语或横或竖,声势撼人。当年,它们如鲜明的旗帜、响亮的喇叭,鼓舞着广大人民积极参军。在苍溪参军的人中,走出了中共秘密情报战线代表人物罗青长、开国少将李开湘等人。如今,山顶上建起了一座将帅台,台上的将军雕塑目光坚定,气宇轩昂。在他们前面,矗立着一座由三名红军战士和二名赤卫队员组成的高9米、长13米的半身雕塑。他们前倾的身躯如凌空飞鹰,坚毅凌厉的目光如脱弦之箭,昭示着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塑像底座上,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红军渡”三个大字,金光耀眼。
当年的战役异常惨烈。在功勋馆的“英名碑”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名烈士的姓名,而他们只是在苍溪牺牲的2.5万余名烈士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英烈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站在陵园广场,看着悠悠远去的嘉陵江,我们面对秀美的江景,心中满是对先烈的崇敬和追思。-08-:00:00: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