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新闻 >> 正文 >> 正文

溪路绕转二三里,夫妻连体千年樟颖之星语

来源:溪口 时间:2023/3/21

宁波市奉化区有两个村庄的名字非常相似,一个叫桕坑村,还有一个叫柏坑村。

桕坑村隶属奉化区溪口镇,剡溪穿村而过,柏坑村隶属奉化区大堰镇,县溪穿村而过,有水库名叫柏坑水库。

桕坑、柏坑,名称非常相似,位置却南辕北辙,很容易搞混淆,我就搞混过,第一次到达桕坑村,问村民,柏坑水库在哪?

村民说,桕坑村没有水库,柏坑水库在大堰镇,相去甚远。

关于柏坑村,以后文章再专门介绍,本篇专门介绍桕坑风情。

桕坑,最早时写成臼坑。

臼,字典释义为舂米的器具,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

臼坑,穿村而过的剡溪,溪中有石,坑石有穴,洼深如井,因此而名臼坑。

剡溪发源于宁波市奉化区和绍兴市新昌县交界的剡界岭,一路有六诏、跸驻、两湖、臼坑、三石、茅渚、斑溪、高岙、公棠九处胜景,被称为“剡溪九曲”。

臼坑,就是剡溪九曲之四曲。

《四明谈助》记载,剡溪四曲“在臼坑,有莲叶峰,为戴表元故里。表元,字帅初,至元、大德间(-),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无异辞。其自序:‘买榆林之地而庐焉’,此也。”

由此可知,臼坑是戴表元故里,也称作榆林。

臼坑,后来写成桕坑。

桕,字典释义为,乌臼,即乌桕树,叶可染皁,籽压为油,涂头令白变黑,为灯极明。

村中多乌桕树,因此写成桕坑。

桕坑名人戴表元,是宋末元初的著名文学家,被称为“东南文章大家”,号剡源。

南宋末年,多年与金和蒙古交战,国力渐衰,公元年,戴表元升迁临安教授,行户部掌故,但他辞官不就,归隐剡溪,读经史,作诗文。

元初时,戴表元累得升迁,仍归故里,读书吟诗终老,著有《剡源集》,其中就有《桕坑》诗。

西去疑无路,谁知是剡津。

行多收桕客,住有掘苓人。

寺隐山前古,村经水后贫。

时时百里外,来此祭田神。

剡溪流经桕坑村,迂回婉转,连续多个大“S”相联绕,形成了旖旎的山水风情。

臼坑山下的余脉向南凸出,与剡溪相依,形成了一道榧树湾,风光优美。

剡溪的自然风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向往。

元末明初,天下纷乱,台州临海诗人陈基、江苏苏州诗人高启都曾游历剡溪九曲,留下了大量诗篇。

陈基臼坑诗:

四曲洼然为臼坑,冈峦逾秀水逾清。

云深莲叶峰为头,下界时闻钟磬声。

高启臼坑诗:

密筿覆碕岸,石穴黝而深。

居人负薪归,驻听风水音。

回看莲花峰,霭霭生夕阴。

不有僧钟来,高路谁能寻。

诗人们都写到的僧钟,来源于净慈寺。

净慈寺位于臼坑山莲叶峰下,始建于唐乾符六年,即公元年,初名仁王院,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宋治平二年,即公元年,改净慈院,明洪武初年改为净慈寺。

民国时期,林森在游览净慈寺之后,亲题“佛国有缘”四字。

净慈寺历代屡经倾废重修,现存之寺重修于年。

净慈寺前榧树湾,向南绕山迂回。

沿剡溪的江拔线公路修建之前,剡溪沿线的村民出山,要沿溪步行走小路,或者乘筏到溪口,但是途经桕坑的筏,还不及岸上步行快,就是因为榧树湾太湾太长。

《四明谈助》记载说,“臼坑山下有净慈寺,寺前溪路绕转二三里,而陆路自东至西数十步,好游者箄行,自东登陆,历游寺中,从容茶话,至西岸坐箄,绰有余闲。”

文中所说的“箄行”,指的是乘坐竹筏或木筏,到了桕坑东岸,登陆上岸到寺中来饮茶聊天,然后步行数十步到西岸,旧时一步等于五尺,撑筏的人绕道榧树湾,比步行的人还迟到。

桕坑因桕树而名,但是现在村中更以樟树而闻名。

村后臼坑山,有樟树步道,拾级而上,浪漫而阴凉。

樟树步道的起点,夫妻连体千年樟,令人称奇。

连体千年樟,据传是净慈寺开山方丈所植,至今已有多年,年被评为浙江省最美古樟。

雌雄两株古樟根部相连,融为一体,历千年而相依相靠,自成一景,可谓天下奇观。

现在的雌樟树杆上,藤蔓横生,看不清雌樟的面容。

从早年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雌樟精致的五官,高挽的发髻,与女人的侧面容貌颇为神似。

从樟树步道上端的凉亭,可以远望剡溪旖旎蜿蜒而下,沿溪而行的甬金高速公路,对原有的剡溪风貌,已有太多改变。

目前,金甬舟铁路工程已经启动前期工程,铁路建成后,剡溪的自然风貌又将有较大改变,趁着改变之前,把剡溪九曲走遍。

“剡溪九曲”胜景,无限风光,下篇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