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是地道的浙江人,生于宁波奉化县溪口镇。
在当时,奉化有一句谚语:6岁零6日,读书甭拣日。
意思是说,孩子一到6岁,家长们就可以麻溜地送他去学堂了。
蒋介石6岁时,祖父蒋玉表、父亲蒋肇聪都还健在,二老开始着急自家娃的教育问题。
年的浙东四明山区还没有建立新式学堂,没钱人家送孩子去老师开设的学馆里读书,称之为“关书房”,和大家常常说的私塾是一码事。
有钱人家可以自己请家庭教师,一对一辅导功课。
蒋家虽然没有泼天的富贵,但好歹经营着玉泰盐铺,生意很红火。
所以,蒋父专门请了一位坐馆教书的老秀才周能有,充当蒋介石的开笔先生。
老蒋一生中有过13位老师,就比如:威严塾师任介眉、咏竹老师姚宗元、立法委员竺景裕、撰写年谱毛思诚……
但他与每一位老师的师生缘都不深,关系也不咋地,几年就转一次学。
少年时期的蒋介石十分顽劣,臭毛病很多,是一个调皮且坏的小孩。
他自己曾评价,荒淫无度,惰事乖方。事情做不好,乖方不正派。
在榆林读书期间,他听毛凤美讲《易经》像听天书,不管毛凤美怎么变换授课方法,用在蒋介石身上,就是对牛弹琴。
这边知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那边追求起了堂姑母蒋赛凤的女儿阿春。
书不好好读,反而闹出了一场恋爱风波。
蒋母顺儿子的意,登门提亲,被蒋赛凤呛得不敢还嘴:“阿嫂,你儿子这样不争气,还不好好管教,跟着瞎胡闹,将来变成败家子,你就有得哭了。”
父母的溺爱,是蒋介石成为“小霸王”的头一个原因。第二层原因,在于师友不良、德业不讲。
他的老师们来头倒是不小,可是只教书不育人,没有帮助蒋介石树立优良的道德修养,再加上他交了一些狐朋狗友,久而久之,就被混社会的地痞给带坏了。
很长一段时间,他罅隙自娱,沉迷酒姿,年纪轻轻就喝酒,还在风花雪月的场所滞留。
一个青少年这样,的确有些荒唐。不过,坏归坏,蒋介石的聪明还是不容否认的。
在不同的阶段,他把自己定位为圣贤、豪杰、革命 。
他的阅读取向,紧紧围绕着这三个社会角色而展开,不过这都是30岁之后的事情了。
刚刚接受启蒙教育那会儿,蒋介石读《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后来读《大学》、《中庸》、《礼记》、《千家诗》,《春秋》、《左传》等,在10岁左右就已经耳熟能详。
老蒋参加过科举考试的童子试,未中举。
原因在于,一来,他觉得拿八股文当考题实在没意思,翻来覆去背的就是那几句,二来,他的志向并不在于此,于是考到一半便弃笔罢考了,自然也就榜上无名。
有一次,他的老师蒋谨藩讲美国历史,提到大总统为国民公仆,出入扈从甚简一事,其他同学皆感到惊讶,唯有蒋介石觉得正常。
他说:“大总统和平民,两者都是人,行动一样,并不奇怪。”
如此回答,显示出了蒋介石与旁人不同的思维格局。
他从政后,读书更加有目的性。
年的九一八事变给蒋介石以沉重打击。
年2月19日,蒋介石便捧起《日本侵略中国计划》。
他在日记本中抒发感慨:“开卷有益,乃知吾人前日对外交之忽略…而致今日之失败,悔无及矣,以后应每日抽暇看书一小时,而且对外交尤应注意也。”
他读古书,以圣贤自待,旨在进德修身。
年9月1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立了一个目标:“每日早晨必看古书一篇。
他阅读的古籍, 儒家经典之四书五经,因为他知道自己性格有点暴戾,读经书能够治一治他的脾性,尔后治国平天下。
当然,他也读其他的。
通常而言,他一年要读10种以上的书,多可达20余种。
他以豪杰自居,熟读《孙子兵法》、《曾国藩家书》。
年,17岁的蒋介石首次读曾国藩的文集,年和年两次复读。
年到年,蒋介石年年必读《孙子兵法》,从中汲取了不少军事谋略和带兵之术。
成了革命 ,蒋介石热衷于读革命史。毛泽东同志也读史,两人读的方向完全不同。
毛泽东同志读史是研究人,研究从古至今帝王的谋划韬略,蒋介石很少读中国本土的历史,档案记载的,都是他读外国史的故事。
举个例子,他想要了解某个国家,就会先去读一读该国的历史。
至年前后,蒋介石先后看过《俄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土耳其革命史》、《俄国共产党史》、《俄国共产党之建设》、《列宁丛书》、《革命心理》以及《变乱与革命技术》等书。
其中,《俄国革命史》和《法国革命史》两书,蒋介石分别于年、年和年多次阅读。
他读书不是一目十行地读,而是缓慢的精读,不漏掉重要的段落和句子。
如果他拿起一本书,就会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看完,期间不会去看其他的书。
有少部分书,他常年反复读,读三五遍,甚至更多。
蒋介石认为,读书得诵读,直到能够倒背如流为止。
他自己如此,在教蒋经国时,也重点强调了这个观点。
蒋经国从苏联学成回国之后,蒋介石时常给蒋经国写信,敦促其勿要忘记读书。
他说,要多读古文,读到烂熟于心,每个月月末回溯一遍,防止忘记。
这个方法就是《论语》里说的温故而知新。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蒋介石明白这个道理,在读书这件事上用功颇深,涉猎甚广。
蒋介石的文采不错,很多文告都是亲自撰写的,他夸自己笔力雄健。
但他这个人又很矛盾,瞧不起坐而论道的文人书生,说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糊涂蛋。
在国共对抗的那些年里,蒋介石心里总有股气想要发泄。
他说,国民党不但没有好的军人,也没有好的文人,连文章都写不过共产党。
这倒是句实话。
共产党里的笔杆子多,不仅仗打得好,宣传工作做的也是杠杠的。
共产党的 毛泽东同志同样酷爱读书,且做到了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
建国后,毛泽东同志住进了中南海颐年堂里面的一个院子,他给院落取了一个文雅的名字——菊香书屋。
他逝世后,保存在菊香书屋的书多达9万多册,含括了11个大类。
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真读实学,而不像现在的有些年轻人,只是做做样子。
林彪说:案头书不可多,心中书不可少。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都有目标有章法,讲究持之以恒。
这点,我们得向先辈们多学习学习。
本文由刘明生说长征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