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伴随着解放军在前线上的势如破竹,国内形势迅速发生了转变,情况愈发对于蒋介石政府不利。
当年6月17日,解放军华野与中野合二十多万人发起了豫东战役,面对国民党25万大军,解放军以少击多,将国民党军区寿年兵团主力和黄百韬兵团九万余人围歼,取得大胜。
此战更是使得蒋介石政府彻底失去了在中原战场上一切反抗的能力。
此时的国民党内部已经日薄西山,望着前线将领的相互推诿,内斗纷争的此起彼伏,有一个人彻底坐不住了,他就是蒋介石长子蒋经国。
从个人职务上来看,蒋经国并没有担任军职与解放军在战场上正面决战,然而他所感受到的危机感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将领。
1,“太子”蒋经国的信件
年,蒋经国正在江浙沪地区进行调研,在这次调查之中,上海经济秩序的混乱给他造成了巨大的震撼。
由于蒋介石不顾国家实际情况执意发动内战,面对突如其来暴涨的军费开支,国民党政府猝不及防。
几百万大军的人吃马嚼,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国民党官员能耐再大也无法凭空变出这笔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采取了最为简单也是最为粗暴的方法,那就是增发纸币。
这种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大量增发的法币在投入市场以后,立马便在民间造成了极大的动荡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而伴随着战场上的失利,东北华北的先后解放,南京政府只能采取更大规模的超发,为自己吊着一口气。
截止到年春天,国民党超发的法币已经达到了抗战之前总发行额的将近五十万倍。
再加上国民党内贪官污吏的横行,四大家族的疯狂敛财。整个国统区已经彻底沦为了“人间地狱”。
上海,这座昔日的远东经济中心,此时已经百业凋敝、民生艰难。底层的平民百姓生活更是一落千丈,甚至在街头都随处可见因为饥饿而死的难民。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蒋经国深深地知道,此时的国民党政府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了,经济市场更是已经彻底崩溃,再这么下去,恐怕不用共产党动手,自己就先撑不下去了。
因此在年六月二十六日,他终于下定决心,向自己的父亲蒋介石写下了这样的一封信:
父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最近二星期以来,儿曾与沪杭等地之负责官员,深谈国事,并私访民间,接近商民、工人,以至乞丐、难民。
在各方面所得之感想殊深,经过日夜之考虑,而不得不忍痛直呈大人者,即多数人之心,皆惶惶然而不知如何是好。
我政府确已面临空前之危机,且有崩溃之可能,除设法挽回危局之外,似不可不作后退之准备。
而决非因消极或悲观而出此言,即所谓退者,亦即以退为进之意也。有广东,方有北伐之成功;有四川,才有抗日之胜利。
而今后万一遭受失败,则非台湾似不得以立足。望大人能在无形中从速密筹有关南迁之计划与准备。
而对此考虑或有过分之处,但以目前局势之演变而论,军事与经济并非无崩溃之可能,实不可不作必要之防备也。为儿者心有所思,不敢不直呈于大人之前也。
这封信虽然短,但是其中包括了两件大事,分别对应着国民党此时的主要弊病,那就是经济和军事。
经济上,蒋经国指出了目前上海的困难,表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而在军事上,他又表示应该考虑将主力撤退至台湾,偏安一方。
也正是在这封信中,蒋经国首次提出了将国民党撤退台湾的打算,为国民党日后的战略定下了基调。
如果我们细细思考,那么便不难发现,蒋经国的两个建议是十分矛盾的,既然要挽救江沪地区经济,那么也就是说要尽力保住江南一带,又何必要撤到台湾呢?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然而作为历史的旁观者,从事实上来看,蒋经国的说法几乎完全照映现实。
2奔赴上海,角逐政商界
收到蒋经国的信件以后,蒋介石还是十分欣慰的,他立马与蒋经国进行了深谈,并委任其担任“督导专员”,前往上海进行经济改革。
在当时,上海就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如果这里能够稳定,那么全国就可以稳定。为了能够为蒋经国的行动扫清阻碍,蒋介石此番任命赋予了他极大的自主权。
用一句当时的话来讲那就是:蒋经国手中拿着的是一把“尚方宝剑”。
此次前往上海,对于蒋经国而言意义非凡,这次改革的成败不但关系到国民党的存亡,更是与他个人前途息息相关,因此蒋经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虽然此次改革面临着不少问题,蒋经国颇为自信,一到上海,就设立了经济督导员办公室,雷厉风行展开了行动。
蒋经国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四条,一,发行金圆券,将原先超发的法币废除,二,从民间收兑黄金、白银、银元和外汇,将那些足以保值的贵金属进行回收,以此为新币提供保障;
限期登记国内富商的所有外汇和海外资产,如果发现有违者,那么严惩不贷;四、稳定上海物价,一切商品不得超过8月19日的物价水平,禁止一切哄抬行为。
同时为了鼓舞上海民众的士气,蒋经国还发表了告上海人民书《上海向何处去?》,文中,蒋经国宣称:“投机家不打倒,冒险家不赶走,暴发户不消灭,上海人民是永远不得安宁的。”
“人民的事情,只有用人民自己的手可以解决,靠人家是靠不住的,要想将社会翻过身来,非用最大的代价,不能成功!”
“不惜以人头来平物价!”
除了喊口号之外,蒋经国还趁热打铁,在上海组织起来了一支高达一万多人的队伍,“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负责对上海市各大富商名下的商店、工厂和仓库进行排查。
不得不说的是,对于这份事业,蒋经国还是看得很重的,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方面,如果此次改革成功,可以挽救危若累卵的国民党政府;
另一方面,在这件事情上,自己如果办得好,那么在蒋介石的提携之下,自己的地位更是会一飞冲天,彻底从幕后走向台前;
最后,这也是一个增强“太子党”影响力的绝好机会,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为何蒋经国在来到上海后的几天时间内便能够组建出一支上万人的“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
其实这支队伍的建立与蒋经国的“太子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得知“太子”即将搞一场大事,蒋经国昔日的心腹,好友,同学纷纷予以支持,他们出人出钱,以一种几乎“空降”的方式,硬生生在上海拉出了一支万人队伍。
而这也给了蒋经国充足的底气,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先后召见上海经济界的头面人物,勒令他们,要么交出全部黄金外汇,要么立刻停业,改革进行的顺风顺水。
然而这份短暂的辉煌很快便结束了,蒋经国终于碰到了此次改革中最大的对手——扬子公司。
扬子公司是由背靠着四大家族之一的孔家,孔令侃所开设的,自从物价飞涨开始,他便开始了疯狂的囤积物资,甚至还为此从国外购置了一艘邮轮。
在扬子公司的仓库中,囤积着数以万吨计的物资。
如果蒋经国想要将改革推进下去,孔令侃是绕不开的一座巨山。
然而问题来了,孔令侃的姨母正是蒋经国的继母宋美龄,对于这个外甥,宋美龄向来都是视如己出,大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势。
蒋经国想要彻查孔令侃,那么就要和自己的母亲撕破脸。
然而此时的蒋经国已经无路而走,在这几天,他费尽千辛万苦维持的上海经济秩序已经隐隐出现了崩溃之兆。
要么铁下心来将改革进行到底,要么就要眼睁睁看着改革彻底失败。最终,他下定决心将扬子公司全部查封!
蒋经国的举动立马引起了国民党顶层的震动,很快宋美龄专程前往上海,约蒋经国、孔令侃面谈,企图缓和关系。
可没想到的是,在这次见面中,蒋经国与孔令侃大吵了起来,在临走时,孔令侃愤怒的说:“你不要逼人太甚,狗急了也要跳墙!假如你要搞我的扬子公司,我就把一切都掀出来,向新闻界公布我们两家包括宋家在美国的财产,大家同归于尽!”
这件事很快便惊动了蒋介石,此时的他正在北平亲自督战,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立马乘飞机赶往了上海。
第二天,蒋介石就召见了蒋经国,要他立刻打消查抄扬子公司一事,并且宣布结束了上海的经济管制。
上海的这场经济改革只持续了70天的时间,伴随着它的戛然而止,物价再次以更惊人的速度飞涨,蒋经国所推行的金圆券瞬间也变成了废纸,经济管制彻底失败。
这次失利对于蒋经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对于国民党当局和自己未来的前途,他感到一片茫然,回南京后的几天,他几乎每日都借酒浇愁。
3最终失败,撤往台湾
在国民党执政的二十多年以来,政府腐败无能,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截至此时,唯一留下的退路,那就是撤往台湾,结束自己作为一国政府的历史。
毫无疑问,蒋经国的猜测是正确的,随着人民战争席卷全国,蒋介石已经逐渐无路可退,不得不开始准备向台湾撤退。
年12月19日,蒋介石任命蒋经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负责当地工作。年1月10日,蒋介石又派蒋经国将中央银行现金黄金92万两,银元万元全部转运台湾。
虽然在当初的那封信件中,蒋经国提出的挽救经济彻底失败,但是关于撤往台湾的问题,却得到了蒋介石的默认,面对着败局已成定局,在这时,父子二人的关系也逐渐开始缓和起来。
这一点从蒋经国的信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3月8日,在蒋经国向宋美龄请安的时候,写到如此对话:“父亲非至万不得已似不将离开溪口再父亲所食用之奶粉与酒已用尽请设法带来若干儿经国敬禀”。
3月19日,蒋经国在草拟“重整革命之初步组织意见书”,呈送蒋介石时,也受到了蒋介石的基本认可,认为可以采用;“但以各部主管人选还不以物色为虑”。
4月27日,在一次聊天之中,蒋介石对蒋经国说:“这几年来,因为要想国家自由,民族独立之希望过切,所以用心过急,使人民遭遇到很大的痛苦。”这句话相当于也变相承认了在上海经济管制之中,蒋经国的正确。
年10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蒋介石政府迎来了彻底的失败,为了保守中国大陆上剩下的最后一点地盘,蒋氏父子在这段日子里,同吃同住乘坐飞机频繁奔赴于广州、台湾、厦门之间。
年11月30日,在新中国已经建立将近两个月以后,蒋经国再次跟随蒋介石前往了成都,对当地的中央军官学校进行视察。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危机的行动,此时的解放浪潮已经进入四川,如果蒋介石在此期间被捕,那么事情可就精彩了。
因此在几天之后,国民党行政院就立刻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决议迁都台北,请蒋介石父子返回台湾,然而或许是由于失败所带来的失意,蒋介石并未作出答复。在蒋经国的陪同之下,仍然在当地逗留。
12月10日,侍卫人员对蒋介石说,刘文辉便衣人员已经布满军校大门附近,希望蒋介石立刻从后门出去,然而此举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断然拒绝,他严肃地说:“我从大门进来的,还是从大门出去”。
在他的要求下,警卫们只得从命,护送着父子俩人从军校大门走出,下午2时,一行人抵达了凤凰山机场,在此登上了美龄号专机回到了台湾。从此告别中国大陆,再也不曾返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