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于年(14岁)娶奉化县岩头村毛氏为妻,此为元配夫人。毛氏原名毛馥梅,后来因馥字难认,乡间人叫不惯这文绉绉的名字,便改为福梅,也有人叫她福美或福妹。毛福梅生于年农历11月19日,比蒋介石大5岁。女大于男,在当时风俗很普遍。毛的父亲毛鼎和在岩头村开设祥丰南货店,大家都叫他“祥丰老板”,是一位封建道德观念较深的商人。
毛氏所以能嫁到蒋家,说来还有一段小故事。原来蒋介石在榆林村学习时,常于课余到离榆林二三里路的岩头村堂姑家去玩。堂姑嫁到岩头毛家,有女年龄与介石不相上下,面貌清秀。两表兄妹时常见面,颇为亲热,蒋介石便产生了娶表妹为妻的念头。
消息传开,被其堂姑得知。堂姑对蒋介石的印象并不太好,一听此话,很不高兴,就对人说:“瑞元这个无赖,他娘还当作宝贝似的,我看以后必是个不成器的败家子,我的女儿岂肯嫁给他......。”话说得很不好听,偏偏又传到蒋母王采玉耳中。
王采玉问明儿子,确有此事,心中埋怨堂姑:“你是蒋家自已人,不愿将女儿嫁给我儿子,倒也罢了,为何还要出言相讥?我倒非要在岩头毛姓中择一门户相当、人品俱佳的闺女为媳妇不可”。当即与蒋介石的姑表伯陈春泉商量,请他到岩头帮助物色。
陈春泉与岩头许多人家有交往,特别是对土绅之家的情况,无不了如指掌。他经过多方斟酌,便对蒋母说:“祥丰南货店老板毛鼎和的幼女福梅,品貌端庄,尚未许人,只是年纪要比瑞元大几岁。”
提到毛鼎和,王氏也知道,丈夫与他素有交往,家境殷实,很有名望。女孩年龄大几岁,也正合自己心意。她认为早娶一个比较老练的大媳妇,既可为家务分劳,又可帮助自己管教顽劣的儿子,还可早日抱孙子,一举三得,有啥不好?于是请陈春泉做媒,双方交换八字,排算相合,然后过书下聘,议定翌年冬迎娶新人过门完婚。
毛福梅拜堂成亲那天,小女婿闹出一场大笑话。自从蒋父去世,蒋家虽大不如前,但蒋母王采玉还是要支撑门面,为儿子大办喜事。迎亲之日,故居悬灯结彩,宾客盈门。新郎蒋介石身穿长袍马褂,头截红结子瓜皮小帽,脚穿白底元色绸面的新鞋、兴高采烈,招待宾客。
下午4时许,新娘花轿到达门前,这时按例鸣放喜爆(竹),一群随轿看热闹的孩童和跟大人前来吃喜酒的小客人,都拥到天井去抢拾爆竹蒂头。年方14岁的蒋介石,见此情景,顿时忘乎所以,也急忙奔出,挤在其他孩童之中,抢拾爆竹蒂头,引得亲友哄堂大笑。
奉化向有“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的俗话,人们都忌讳此事,认为它预兆新婚夫妇可能不合。正坐在轿中的新娘毛福梅听到此事,其痛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蒋母气得蹬脚大骂。新郎、新娘拜堂献茶仪式完毕,蒋母又将儿子叫到自己房中,痛加训责。
毛福梅嫁给蒋介石,是由两家老人做主包办的旧式封建婚姻,毛氏又是一个缠足的旧式家庭妇女,因此结婚以后,夫妻两人感情一般。年,蒋到宁波文昌街陈家祠堂读书,王氏命他将毛福梅带去伴谈,赁屋居住于植物园,照料生活。
这一时期,蒋对毛感情较好,雇用一个梳头娘姨供毛氏使唤,又聘请同学林绍楷的妹妹林瑞莲教毛福梅读书。但时间只有六七个月,蒋就把毛氏送回溪口。此后蒋介石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再进保定军校,又赴日本留学,学习军事,很少有回家聚居之日。
蒋母王采玉为蒋介石娶年龄大一些的媳妇,原有早日抱孙之心,但多年不见生育,未免有些心焦。后来知道毛氏终于有孕了,她喜形于色,关怀备至。那时蒋介石在日本留学,寒假归来探亲,夫妻之间偶尔因故争吵,毛氏顶撞几句,他一时兴起竟举起皮鞋脚向毛氏腹部踢去。
当时毛氏怀胎已七八个月,被踢之后悲伤已极,倒在床上哭泣,开始不觉十分疼痛,片刻之后加剧了。王氏闻声赶来,大骂儿子,命他尽快请医生诊治,服药安胎,但已无效,当夜就小产了。王氏啼哭痛骂,重述家庭痛史,责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道理。蒋介石素来对母亲孝顺,便跪下听训。
年暑假,蒋介石由日本回国,滞留上海。王氏亲自送媳妇前往,为了促使其夫妻和塍共处,痛哭训子,闹着要到黄浦江投水,以死相劝。蒋介石跪地求饶,说今后誓不再与妻子争吵,并激好友张静江、戴季陶同来劝解,留毛氏在沪居住。
王氏回乡前夕,还去托付在沪乡亲随时探询儿子与媳妇相处情况。后来得悉媳妇再次怀孕,又亲自前往,延医诊脉,说是男胎。这时蒋介石已返校受训,婆媳就一同回乡。到翌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毛氏分娩,生下个儿子,乳名建丰,谱名经国。经国的面貌很像他母亲。这时,王氏46岁,蒋介石23岁,毛氏28岁。结婚将近10年,得一经国,婆媳喜悦异常,十分疼爱。
年以后,蒋介石在上海花天酒地,娶娘姨出身的姚怡诚为侧室,从此对毛福梅冷淡了。毛氏和婆婆王氏终日以念佛度其余生。丰镐房楼上经堂内供奉观音大士像,农历初一、十五均为斋期。江口白雀寺的当家静语、雪窦寺方丈大胜、静培,都是丰镐房斋期的常客。
婆媳俩常到雪窦寺朝山进香。该寺住持朗清和尚迎奉权贵,对他们婆媳俩大献殷勤,特地在雪实寺后院布置一间清静的客房,作为憩息之所。毛福梅还出大洋元,修筑入山亭到雪窦寺长达5华里的崎岖山路。
年11月,蒋介石曾给大舅哥毛懋卿信,提出与毛福梅离婚,内有:“闻步声,见人影,即成刺激”等语。但未办法律手续。
年,蒋介石去日本之前,致函奉化县长:“请许可与夫人离婚。”并回溪口强迫毛福梅办理离婚手续。但毛氏为蒋母王采玉主持的明媒正娶的蒋介石元配夫人,平时恬静自律,吃斋念佛,与世无争,蒋与毛氏离婚,与情理上说不通,乡里亲戚故旧均不认可。毛氏也坚决表示不离蒋家老宅,况且长子经国是毛氏所生,尚在苏联留学,正宗嫡嗣,毛氏自然是丰镐房主妇。
事情闹成僵局。后来还是蒋介石的孙家舅舅琴凤考虑蒋宋结合有利蒋今后政治前途,便将毛福梅和蒋介石的侧室姚怡诚接到肖王庙镇哲住,默认离婚。办一个表面登报离婚手续,并在奉化县政府备案,将蒋毛同署名的“协议离婚书”一份转交宋家,这也等于一个官样文章。
待蒋宋在上海举行过宗教和世俗两个婚礼后,姚怡诚带纬国去苏州,陈志坚作为家庭教师相偕同去。毛福梅仍回丰镐房,生活由蒋介石供给。逢年过节,亲友往来,一应乡俗依旧以毛氏为正宗。
毛氏与蒋“离婚”之后,仍然不离蒋家,这当然不是蒋介石的宽宏与恩赐,而是毛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蒋家争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毛氏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也得到了儿子的支持。当经国闻知父亲遗弃生母,便写信给母亲,百般慰藉。
毛氏也得到蒋氏族人和乡里故老的普遍同情与赞扬。自从年婆婆去世,毛氏便成了丰镐房的主妇、当家人,并没有因“离婚”而改变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在溪口人的眼目中,仍认为毛氏是元配,一般人都称她“大师母”。
蒋氏宗谱中,多处称毛氏为蒋介石元配,如载:“年,公(指蒋介石)十五岁,赴畸山下村读于皇甫氏,始作策论,与元配毛氏结婚。”
毛氏治家严谨,性好整洁,卧房里所有家居用品,都有生财册登记,都有一定摆设,不许乱加移动或乱放。有一个自幼跟随她的侍婢叫蒋聪玲,每天打扫揩抹,忙个不停。
蒋每次回溪口,事先都有通知。毛氏对蒋介石尊敬有礼,数十年如一日。得到蒋介石回乡通知后,总是打发蒋聪玲到镇上叫几个临时工,帮助彻底打扫卫生,将丰镐房大厅内外冲洗一番。大厅外面小明堂的石板,也要用水洗刷,做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丰镐房平时对佣人是不供给伙食的,但蒋介石回溪口时则例外,除找人帮忙为蒋及其侍从备办菜饭之外,总要增加儿席客饭,供车镐房帐房、总管等用膳。毛氏也照例要下厨房,亲手为蒋做几样家乡菜。蒋每次回来,也总要抽暇到丰镐房与毛氏叙谈。
有时蒋偕宋美龄一同回溪口,住在“乐享”别墅。宋美龄一向有睡早觉的习惯,蒋介石起床后,相隔一个半小时,她才起床盥洗。蒋即利用这段时间,带着卫士步行到丰镐房老宅。毛氏知蒋回籍,早做好艾青粗子一类点心,供蒋享用。
蒋用过早点后,回转乐亭,宋美龄往往还在蒙被大睡。蒋特别喜欢吃奉化式的鸡汁烤芋艿头,毛氏每年要送几十斤奉化芋艿头、咸菜到南京给蒋吃。毛氏因为怀念在苏联的儿子蒋经国,有时与蒋争吵,要他把儿子叫回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蒋能和睦相处。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回溪口休养,毛氏护理他,照料他的生活。一天,蒋介石和颜悦色地对她说:“你这么多年来的委屈、痛苦,我都明白。现在你有哪些事要办?需要些什么东西?只管说,我一定替你办到。”
蒋介石这时在毛氏面前所表示的内疚、歉意,是真诚的。毛氏不加思索地回答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你还我经国!”蒋介石点头应允。她的全部寄托和希望都放在爱子经国身上,经国留学,长期不归,她日夜悬念,成为一大心病。
毛氏经常为乡里族人做善事,如修桥、补路、救济贫困、平粜赈灾等。年夏,因溪口一带粮食不够吃,毛氏和溪口镇镇长蒋立祥商量办平粜。这时蒋经国已经回国,在江西任职。毛氏与镇公所分别派人,一起去江西办米,并写信嘱咐蒋经国,好好招待,大力支持。
在蒋经国帮助下,办来石米,丰镐房与镇公所各一半,办理平粜。次年,在毛氏吩咐下,丰镐房又办来平粜米石,单独办理平粜。由此种种,毛氏在溪口很受乡邻的尊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