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介绍 >> 正文 >> 正文

你可能不知道的奇闻报时石与报时泉

来源:溪口 时间:2025/3/28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m.39.net/m/a_4463792.html
澳大利亚变色石澳大利亚变色石

一、“报时石”与“报时泉”

岩石能报时?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但在澳大利亚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确实有一块能“报时”的奇石。屹立在沙漠中的这块怪石高达米,周长约米,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几亿吨重。

这块怪石通过每天很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早晨,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时候,它为棕色;中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它为灰蓝色;傍晚,夕阳西沉的时候,它为红色。它是当地居民的“标准时钟”,当地居民根据它一日三次的颜色变化来安排农事以及日常生活。

怪石除了随太阳光强度不同而改变颜色外,还会随着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幻形象:时而像一条巨大的、悠然漫游于大海之中的鲨鱼的背鳍;时而像一艘半浮在海面上乌黑发亮的潜艇;时而像一位穿着青衣、斜卧在洁白软床上的巨人……

为了解释怪石“报时”的现象,许多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对怪石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对怪石的结构成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些科学家试图这样解释怪石产生的“怪现象”:怪石之所以会变色是由于怪石处在平坦的沙漠之中,天空终日无云,空气稀薄,而怪石的表面比较光滑,在这种情况下,怪石表面有镜子的作用,能较强反射太阳光,因而从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颜色的变化能相应地在怪石上得到呈现。

怪石变幻其形象则是由于太阳光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活动而产生反射、折射的数量及角度的不同,这种变化反映到人眼,即成为怪石幻形。

科学家对怪石“报时”的说法虽不能完全解释产生的原因,但也为世人稍微解开了一丝谜团。

报时泉报时泉

报时泉位于广西柳州市柳江县百朋镇尧治村。泉水涨潮一般很有规律,每天早上7点、中午12点、下午5点便喷出泉水。村民就用它报时。83岁的姚世禄老人回忆小时候在村里读书,“当时没有钟表,老师就看泉水来定作息。”他说,“第一次听到哗哗水流,我们就上学;第二次响,午休;再一次看到水流过教室旁,我们就放学了。”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村民反映,可能受大气候的影响,近20年来,此泉不是那么守时了,来潮有时提前或推延几小时。

村民还介绍说,更为奇异的是,此泉还能预报天气。如果突然一天来潮六七次,隔日即见大雨或暴雨;如有规律的涨潮,则说明天气变化相对稳定,晴雨相宜。在乌拉圭的内格罗湖畔有一股能报时的清泉。它每天都定时喷射三次:第一次在早晨7时;第二次在中午12时;第三次在晚上7时。三次喷射时间正是当地居民吃早、午、晚餐的时间,故又称作“三餐泉”。

黄石公园

美国的黄石公园一向以间歇泉闻名于世,一些远道而来的旅游者到黄石公园去,主要目的就是想看一看那里的间歇泉。黄石公园里有一个叫“老实泉”的间歇泉特别有趣。这个间歇泉不仅喷发猛烈,而且特别遵守时间,总是每隔一小时左右喷发一次,从不提前,也从不迟到。所以才得了这个“老实”的美名。可是,后来因为地震,老实泉发生了变化,现在不如从前那么遵守时间了。

二、神奇的土地

在海拔多米高的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来乡寺院村土家山寨有5块能使普通水稻变成香稻的神奇水田,至今仍没有人能解开此中奥秘。

这5块地的面积约有2亩,位于寺院村数百亩梯田的中央,从外貌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这块地种出的稻谷却与周围水田经同耕、同播、同生长、同管理种出的稻谷判若两样,犹如生长在两片天地。最奇特的是,不论变换什么稻种,这5块田地都能产香稻,而且不论遇上多大的灾害,它总是旱涝保收,其稻香气味不减,米粒晶亮、喷香扑鼻,馥郁四邻,成饭后如用油拌过一般,胜过糯米。

据说石柱寺院香稻在汉朝时就名扬华夏,是巴蜀官吏呈献皇宫的贡品,而普通平民却只能种而不得食,所以有“皇米”和“宫米”之称。

香稻

湖南省洞口县在考察旅游资源时,发现了一处国内罕见的香地。香地位于该县门镇清水村西北方向,面积50平方米左右。这块地里不断喷射出一种奇特的香味,但只要超出香地范围一步,香味就闻不到了。据当地民众介绍:这块地被称为“宰神仙香地”,一年四季都出香气。曾有人想挖地寻宝,但一无所获。香气还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早晨露水未干时特别香,太阳如火的正午微微香,日近黄昏或雨过天晴香味又慢慢变浓。并且,其香味甚为奇特,谁也说不出是什么花草的香味。有人推测可能是地下放射出来的一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但究竟是哪一种微量元素谁也说不清。

油菜花

在长江西陵峡中的王昭君故里,即湖北省兴山县香溪口附近,有一块不用播种但能收获油菜籽的神奇土地。这块土地面积约平方千米。当地人每年冬天将山坡上的杂草灌木砍倒,用火将草木烧掉。待几场春雨一洒,就生长出碧绿的油菜。据了解,这里方圆20多个村庄的人家,每户每年可收野生油菜籽60多千克,基本上能解决生活用油。一位70多岁的老农说:“我从出生就吃这种油菜,老辈人也吃它。记得有一年发洪水,坡上的树连根拔走,可第二年春油菜照样生长。”野生油菜多年生而不绝的科学依据尚无人揭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