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下牢溪,估计全宜昌人无所不知,距离宜昌城区也就10多公里。春季在这里赏花漫步、夏季在这里戏水纳凉。这是一条流经宜昌市三游洞旁的小山溪。这条小溪并不长,但河水清澈透碧。位于小溪两边都是农家,还有一座废弃的工厂旧址。每年夏天,来这里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觅得一处农家,吃着烤串,喝着泉水冰镇过的啤酒,溪水中戏水游泳,真是一件乐不思蜀的美事。
夏天在溪水中嬉戏游玩的人们下牢溪的上游发源于过去的宜昌县(今夷陵区)境内,一个名叫大垭的地方,顺着小溪两边的山谷,缓缓向下流动,就在流过三游洞景区的不远处,便汇入了南津关下的长江之中。
关于下牢溪这个名称,估计90%的宜昌人都知道,关于它名称的来历,能回答的估计不足10%。我们仿佛要回到从前,要从一个颇为传奇的神话故事说起。
三游洞景区前的浩浩长江据传在上古时期,常常是洪水泛滥,就在长江三峡以上的地带,曾经是一片泽国,四面八方汇聚的河水,被鄂西一带的高山挡住,无法宣泄畅通,于是经常酿成了很大的水灾。
而上古帝王舜非常关心这件事,就把前些时派在三峡治水的鲧[gǔn](禹的父亲)召了回来。他知道鲧治水时,一味只采取筑坝围堰的方法,东堵来,西堵去,水势却越堵越高,一旦决口,就更加不可收拾。舜便立即下令,处死了鲧。接着,他又命令鲧的儿子禹,接替他父亲的职务,继续去那里治水。
禹虽是鲧的儿子,但他治水的方法却与鲧大不相同。他接受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决定放弃他父亲过去所采用的那种一味堵的方法,而改为边导边堵,以导为主,让大水有路流人大海。在他多年的努力下,终于凿通了三峡,从此滔滔长江流水,滚滚东下,一泻千里,流入东海。
秀美的长江三峡风光禹凿通三峡不久,来到宜昌一带巡视水情。一天,他意外地发现在三峡出口旁,还有一条山溪。一条高大的石坝横卧在溪口,坝里波浪滔天,水声隆隆,好似千军万马在那搏斗一般。
原来,在这条山溪里,住着一条青龙。在鲧没来治水以前,青龙每年都要到东海去游玩一次。由于它去东海时不择路径,冲没了不少的田园和人家,给百姓带来灾难,鲧查到青龙的这些过错,便将它提住,关在这条山溪里,并做了一道大石坝,将山溪和青龙一齐封锁在山谷之中。青龙一时斗不过鯀,被困在这山溪里,急得暴跳如雷。鲧被处死后,没有人来约束它,它似乎又要耍起威风来。眼看洪水将要漫过石坝时,禹来到这里。
今天的下牢溪,水清如许禹找到那条青龙,问它要干什么?“你的父亲太不讲道理,把我关在这里有好些年了。我不过每年要到东海一次,你要晓得,凡是龙,终归是要回大海的。民间不就有龙归大海的说法吗?硬要把我关在这里是不行的!”青龙说到。
禹一听,觉得青龙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他想了一下,便对青龙说:“我父亲过去把你关在这里的做法,我并不赞同。但是,你每年去一次东海,总要冲坏不少田地和庄稼,这也不是好办法嘛!现在只要你答应我一件事,我便放了你。”“说吧!只要你能放开我,要我做什么事都行。”青龙说。“我放你出去后,你只能从我已经开凿出来的长江走,决不允许你再四处泛滥。青龙一听禹所提出的这个要求,并不难办,它很快便答应了。
上图右边的小船便是驶向下牢溪禹见青龙同意了他的要求,用手指向石坝,石坝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山谷里的积水,从小孔里源源地流了出来,青龙也随着溪水,顺着长江游到了东海。
此后,这条山溪便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状态。正是因为这里曾经关锁过一条青龙,于是“下牢溪”因此而得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