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康》记者周宇
年7月17日至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将在丽水市青田县举办。大会举办前夕,《小康》杂志系统梳理了丽水品质农业的亮点做法,深度解码其背后的经验。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十四五”开局,浙江被委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任。推动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现象,在农民身上最为凸显。
图:稻鱼共生-青田县小舟山乡天人合一的田园风光
位于浙西南的丽水市,地貌特征“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个典型的山区市。当地农业占三次产业比重达6.8%,是浙江省平均值3.3%的两倍多。市域面积八成以上是农村,近七成人口是农民,农业经济的影响面和社会关联度非常高。可以说,农业强不强、农民富不富直接决定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成色。
近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实施品质化升级、组织化发展、数字化赋能的“三化”战略,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排头兵、打造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山区样板”为奋斗目标,把大力发展品质农业作为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强起来”,进而实现农民“富起来”。
什么是品质农业?抓手有哪些?有什么样本意义?问题导向下,《小康》系统解码了丽水实践,希望为广大山区推动乡村振兴进而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解码——为什么要打造品质农业?
丽水发展品质农业,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基于对全球、全国农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是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下的必然选择。
丽水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市域内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植被茂盛,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森林覆盖率高达81.7%,位居全国第二。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较少,污染负荷指数全省最低,是全国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和唯一水、空气环境质量均进入全国前十的地级城市。由于丽水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明显水平地域性和垂直差异性的山地立体气候。但同时,丽水农业也面临着山区农业的共性问题——耕地面积少,农业生产经营“小散弱”。
如何扬长补短?早在年,浙江就提出并实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此后,在“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的新定位下,丽水也经历了从聚焦农业生产环境品质化的“生态精品农业”阶段(-),到聚焦农业生产过程品质化的“农业绿色发展”阶段(-),再到现在农业全系统品质化的“品质农业”阶段(-),聚焦农业系统变革,以期实现丽水农业的再次升级。
丽水所定义的“品质农业”是以农产品优质安全为基础,以国际化对标、产业化经营、组织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管控、数字化赋能为抓手打造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相结合的、需求侧与供给侧相贯通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既能发挥山区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克服自然劣势,又符合国家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和浙江省农业高质高效先行的战略要求,更顺应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趋势。
解码——如何打造品质农业?
如何系统推进品质农业工作?丽水以“四品一标一高”为突破性抓手,即有辨识度的品种培优、对标国际的品控管理、“山”字系的品牌打造、顺应市场的品味延伸,古今结合的标准化生产方式以及以“农三师”为核心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贯穿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打造、人才培养全系统,取得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
一品:有辨识度的品种培优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性的“芯片”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丽水市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垂直气候差异明显、生态环境优质优越,有条件在“种子革命”中抢占制高点。
目前,丽水在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茶叶、中草药、食用菌产业均布局了良种繁育基地或种质资源圃,为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和品质农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
粮食作物方面,遂昌县建有全省最大的籼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年制种面积约1.2万亩,可产近万斤优质杂交水稻种子;莲都区建有全国首个“国家水稻分子育种智能示范基地”——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蔬菜方面,龙泉市建有省级良种繁育基地,有低海拔高海拔2个集约化育苗厂,其高海拔育苗厂为目前浙江省海拔最高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水果方面,云和县建有全国首个云和雪梨种质资源圃,莲都区建有全国最大的地方枇杷种质资源圃。经济作物方面,松阳县建有浙江省首个大型茶树种质资源圃,已收集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余份。在全国种中草药中,丽水市分布了种,占69.1%,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药园”。现有莲都老竹处州白莲、本润覆盆子,龙泉唯珍堂铁皮石斛、八都三叶青,青田舒桥百合、浙贝母,庆元三禾元华重楼,缙云双溪口米仁,遂昌石练菊米、金竹三叶青、湖山青钱柳,松阳大东坝食凉茶,景宁雁溪黄精种质资源圃等。丽水还分布着可食用大型真菌多种,庆元建有首个省级食用菌种质资源库,龙泉、景宁分别建有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为农作物省级良种繁育基地。
“十四五”期间,丽水将围绕食用菌、茶叶、粮油、蔬菜、水果、中药材、畜禽、水产、油茶九大主导产业,建成良种基地个;打造丽水特色现代种业企业,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种源优势,力争引进或培育一批现代种业企业。
二品:对标国际的品控管理
百姓对于农产品是否吃得安心,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因此,丽水把“肥药双控”作为提升农业品质、撬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选择世界上最严格的农药法规——欧盟的农药法规作为对标对象,实施最严的准入标准、最严的销售登记、最严的使用管理、最严的质量管控、最严的惩戒措施,通过数字化应用场景,初步实现了农药化肥从销售到使用的全市域、全方位、全流程精密智控。
图:肥药双控在线监管平台
年,丽水全市域开展“对标欧盟肥药双控”三年行动。年底,丽水“对标欧盟肥药双控”工作被国家农业农村部专家组称为“是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把握,是全国农业品质化转型的有力探索,区域农产品全程控制的解决方案,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最佳实践”。年,丽水再度升级,出台《丽水市“对标欧盟肥药双控”新三年行动计划(-年)》。如今,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比年分别下降11.3%、17.68%。
“对标欧盟肥药双控”表面上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背后其实是面临如何科学对标、如何长效监管、农业科技如何提供支撑、如何提升农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课题,而且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丽水探索出的实践经验呈现出三大特点。
特点一,体系建设、机制构建是基础。丽水在年实施“对标欧盟肥药双控”时就从顶层设计上编制了以“指标体系、任务体系、管理体系、责任体系、考核体系”为框架的“对标欧盟肥药双控”思维导图。以如何科学对标为例,丽水构建了动态化的对标机制。邀请专家和专业机构论证,梳理出我国批准登记使用的农药种,其中在我国批准而在欧盟被撤销登记使用的农药共种。根据综合评估,最终提出在丽水市内禁限用种(分四批实施),不建议禁限用农药53种,禁限用农药拟替代农药目录种,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特点二,5S农资店打造、数字化监管是抓手。落实“对标欧盟肥药双控”,必须把好农资销售的“源头关”。年,丽水市发布实施全国首个农资店市级地方标准《农资经营基本规范》(DB/T—),规定了农资经营的资质要求、经营场所、仓储场所、人员要求、管理要求等。所谓“5S”,即规范(Standard)、安全(Safety)、服务(Service)、节约(Saving)、卫生(Sanitation)。
像药店一样规范改造农资店的同时,数字化的场景建设是长效监管的关键。丽水建立了“对标欧盟肥药双控”全域在线监管场景应用平台,实现农业投入品“进——销——用——回”全周期闭环管理。具体来说是一个农业智慧大脑,三大触发入口(浙里办“i丽水”、投诉举报平台的群众举报入口;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资信息化监管系统的智能预警入口;综合执法日常巡查、部门行业监管的日常巡查入口),五个信息库(农药化肥禁限用清单库、农资经营主体库、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库、监管法规标准文件库、监管处置事件库),六张专图〔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专图、农药禁限用专图、农药化肥销售(农资店)专图、农药化肥使用强度专图、全域农业执法网格专图、事件预警处置专图〕,三大处置模式(一般事件、部门协同事件、农业执法事件)和生态信用体系的构建。这一数字化改革的应用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人力管”为“智能管”,变“分散管”为“联合管”,为区域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提供了解决方案。
“肥药双控”的根本目的还是要让农产品更优质,卖好价,农民得实惠。丽水市推出“绿色惠农一卡通”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参照社保卡理念和管理模式,把农药作为医用药品一样实行实名销售、实名购买、实名报销,农民在购买政府指定的有机肥、复合肥、农药等农资物品时,凭惠农卡可享受到10%以上的折扣。
特点三,科技创新、绿色防控是关键。“对标欧盟肥药双控”的目的不是为了禁和限,而是为了倒逼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丽水精炼出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来实现绿色防控的十大模式,分别是:全球农遗传承型模式,如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智慧农业生产型,如莲都气雾栽培;社会化组织服务型,如遂昌无人机“飞防”;古法农耕生产型,如松阳自然农园;科技创新驱动型,如庆元甜橘柚;生态循环农业型,如龙泉山区特色生态循环示范区;品牌建设引领型,如丽水山耕;高山特色农业型,如“景宁”产业;绿色防控技术型,如缙云茭白;社会综合治理型,如云和雪梨。
三品:“山”字系的品牌打造
好品质还需要好品牌的带动引领。丽水立体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禀赋优势得天独厚,但当时丽水有多个大大小小农业主体、多个形形色色农业品牌,难以在市场形成真正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年,丽水在全国率先推出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地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同时,不断探索“丽水山耕”生态有机农产品、“丽水山居”农家乐精品民宿、“丽水山景”乡村旅游、“丽水山泉”高端饮用水等“山”字系品牌集成发展之路。
以“丽水山耕”为例,丽水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的实践有三点启示。
启示一:顶层设计上,“三位一体”1+N模式。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必须要有系统思维,政府的决心、国企的承接、民企的参与,缺一不可。“丽水山耕”在组织架构上是“政府引导、协会注册、国有公司运营”的“三位一体”模式,三者形成的统一体,为N个产业集群主体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共服务。
丽水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浙江省丽水生态产品(丽水山耕)全产业链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局性创建工作。目前,“丽水山耕”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作模式,形成1个集团公司+1个生态农业协会+1个农合联执委会+14家全资(控股)子公司+6家股权投资企业的组织架构。截至年底,“丽水山耕”服务的产业集群主体有家,新培育产业集群产品个。
启示二:服务方式上,以产品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包”。“丽水山耕”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检测、溯源、认证、金融、培训、营销、渠道、咨询、文创十大常态化服务。
启示三:规范管理上,以标准认证为主抓手。针对“丽水山耕”四大类食用产品、三类非食用类产品制定团体标准与36个产品贮运操作手册,形成以“A标(通用标准和认证规程)+B标(产品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品牌标准体系,并经国家认监委复函批准实施“丽水山耕”农业品牌认证,成为全国首个开展认证工作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优质茶叶安全生产规范》《优质稻米安全生产规范》《甜橘柚安全生产规范》《茭白安全生产规范》《香菇安全生产规范》《黑木耳安全生产规范》6个“丽水山耕”安全生产规范。
四品:顺应消费的品味延伸
品质农业顺应消费需求,既强调要吃出健康,也要吃得美味。丽水打造“丽水味道”美食品牌,延伸初级农产品产业链的同时,把美食产业打造为富民产业,把最优质的原料变成最优质的美食产品。典型案例包括年产值达27亿元的缙云烧饼,带动2.3万人就业;遂昌长粽带动箬叶产值10亿元,长粽年产值也可达1.5亿元。
品质农业下的丽水品味体现在原味、美味、文味三个方面。首先是原味。丽水秉持“质量兴味、绿色至上”的理念,在最适宜的区域,靠最优良的环境,用最健康的土壤,生产最优质的食材,为后续的食材加工筑牢第一道关。比如曾经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遂昌高山冬笋,长于海拔0米高山之上,潜藏在当地特有的高黏性黄土下,肉质更紧实,口感自然爽脆细腻。如缙云土面的原料需要选用传统农耕有机栽培的优质小麦品种,才能保证爽滑细腻、醇香宜人的口感。
其次是美味。丽水依托产业基础、顺应市场需求,将厨师队伍进行品牌化打造,以比赛的形式磨砺烹饪技艺,培育了一批“丽水味道”的领军师傅,打造了一批消费者喜爱、竞争力强的标志性“丽水味道”美食。这些美食的传播扩散和受市场的欢迎度又反过来倒逼原材料更加优质。
第三是文味。丽水美食所代表的丽水农业是植入乡愁文化的产业。在培育美食产业的同时,丽水以文化为载体,植入传统文化、民间技艺以及丽水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道德观,从丽水“品味”中体现丽水农人的“品行”。
一标:古今结合的标准化生产方式
标准化生产决定了农业品质的稳定性。组织化、规模化生产,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是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保障。
对于山区市丽水而言,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面临很多难题。一方面,由于山垄田坡度较大、高低差大,又缺乏作业道路,影响农机具转移,无法让农机具下到田块,同时山垄田田块小而不规则,影响了作业效率。另一方面,适合山区的农业机械比较缺乏,农机补贴的针对性也不高,资金到位周期长。针对现实难题,丽水探索出“古法农耕+现代科技”的解决方案。
图:稻鱼共生
古法农耕,传承的是先辈们“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法则和独特的精耕细作、物质循环利用的农耕智慧,最典型的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茭鸭共生”以及“茶羊共生”“林菇共生”“梯田共生”等共生模式。
在传承千年农耕文化的同时,丽水植入现代科技的元素,实现更高价值,尤其是根据产业来探索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解决方案。如粮油生产方面,重点发展水稻机械化栽植、高效植保、烘干、加工和秸秆还田等装备;食用菌生产方面,围绕食用菌生产过程的基培料粉碎、搅拌、装袋、灭菌、接种、烘干、冷藏和真空包装等环节,重点发展基培料粉碎机械、菌包生产流水线、机械接种、冷链等技术装备;茶叶生产方面,重点发展推广茶园中耕管理装备、精制茶自动化生产线,大宗茶机械化机采、精选,茶园管理机械和修剪等装备及精深加工设备;果蔬和中药材生产方面,重点推广性能良好的设施大棚和玻璃温室,发展果蔬机械化播种、育苗和栽植,推广丘陵山地果蔬轨道运输机械,发展果蔬采后机械化处理、储藏保鲜冷链设施和装备;禽养殖方面,重点发展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投喂装备、饲料加工设备、环境控制装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等;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方面,加快“互联网+农机”“智慧农机”的示范和推广,推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扩大农用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作业和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面。
一高:以“农三师”为核心的高素质农民培育
品质农业的最终落脚点是农民能否增收致富。丽水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培育高素质农民(丽水“农三师”),帮助更多劳动者通过掌握一技之长、自主创业就业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年,丽水在浙江省率先启动“农三师”(农作师、农商师、农匠师)培育工程。其中,农作师包括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捕捞能手和加工能手等;农商师包括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匠师包括技能带动类、文体艺术类和传统技艺类人才。目前,丽水已累计培育“农三师”72人,覆盖蔬菜水果种植、食用菌、畜禽养殖、农家乐民宿、来料加工、农村电子商务、超市经营、乡村工匠等领域。广大“农三师”活跃在乡村山野和田间地头,在助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有三大经验。
第一,突出梯度培育,加大激励政策。每两年,丽水按照“乡镇推荐、县级评选”认定中级“农三师”名,按照“县级推荐市级评选”认定高级“农三师”50名,形成层次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选拔培育机制。同时,不断打通“农三师”上升通道,每年将有15名左右的优秀高级“农三师”评定为E类人才,每年从高级“农三师”中评选3名以内金牌“农三师”,当选5年内享受D类人才待遇;设立“农三师”科技领雁项目,视同市重点研发项目。
第二,突出内外结合,实施精准培训。一方面,聘用知名专家担任农业产业发展顾问,为“农三师”人才提供培训、咨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及对本土专家团队的“传、帮、带”作用。在培训方式上,既注重课堂授课、理论提升,同时将课堂开在田间地头,突出现场式体验式教学,将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纳入“农三师”实践平台。
第三,突出典型引领,扩大辐射影响。注重发挥高级“农三师”引领作用,通过导师带徒,组建工作室、合作社、协会等,组团服务、抱团攻坚。如缙云县高级农作师李春萌回乡成立五羊湾茭白合作社,首创“单季茭一年两收增产模式”“提高单季茭白再生茭抽生数量”等方法,带动多户农户种植茭白,辐射周边基地1.6万多亩,并在四川、贵州等9个省开展茭白扶贫。接下来,丽水将重点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行动,把培训做实,让农民专业。
解码——品质农业有何样本意义?
通过品质农业“四品一标一高”的路径,丽水在以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是农业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年,丽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培育形成了茶叶、食用菌、高山果蔬、稻田养鱼、木本油料、竹木加工、珍贵树种等一批具有鲜明丽水辨识度的特色优势产业。另一方面,百姓收入越来越高,丽水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全省“十三连冠”;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全省“六连冠”。
站在全国的角度来看,丽水探索品质农业的发展模式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价值蝶变、路径蝶变、格局蝶变三个层面。
价值蝶变——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系统蝶变首先是价值蝶变,是农业发展观念的蝶变。丽水打造品质农业实质上是农业发展思维的迭代与升级:温饱思维探索品类、小康思维优化品种、丰裕思维崇尚品牌、生态思维追求品行、系统思维强调品质。
丽水的品质农业是以农业市场化的理念来发展农业,以农业产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农业,以农业功能多样化的理念来开发农业,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建设农业,是按照山区比较优势的原则,用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这个做法既符合中央的要求,又紧密结合丽水的实际,更顺应市场需求,可以说是“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路径蝶变——机制创新是重点
系统蝶变,仅有理念是不够的,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
丽水推动品质农业,是从体制、机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入手,产生了大量的“三农”领域“有效创新”,从而激活了品质农业的“内生动力”,形成闭环。
“对标欧盟肥药双控”,看上去是肥药减量的工作,实际上是以这个为抓手,来探索农业现代化治理的机制;“丽水山耕”品牌打造,实际上是在探索“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下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的机制;“农三师”的培育,实际上是在探索有限财力下精准高效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机制。
格局蝶变——在山区高质量绿色发展中找坐标
变革还体现在跳出丽水看丽水,跳出“三农”看“三农”的格局中。我国国土空间面积的2/3是山区,推动山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乃至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水把品质农业的工作放到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示范任务中来谋划,放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中来推进,这一做法审时度势、先知先觉,体现出大视野、大格局。
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两山”理念是讲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是关于发展的科学观点,是深刻的发展观革命,其核心是高质量绿色发展,路径是生态产品的价值高效转化。品质农业就是生态产品价值高效实现的最典型代表之一,实现了美丽生态向美好业态、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产品直供向模式创供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丽水“对内”建立起包括生态种植业、现代养殖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数字产业在内的“六业千亿”乡村产业体系。同时,优化了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科学划定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带、遂松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龙庆品质引领发展示范区、云景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形成了松阳、遂昌、缙云、莲都、景宁在内的“浙江浙南早茶产业集群”和龙泉、遂昌“浙八味”道地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对外”不断加快农业开放发展的步伐,包括充分利用市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突破农业产业发展瓶颈,以东西合作、山海协作为突破口,打造全国优势地区的“域外农业”,实施农业品牌输出与联姻。如在新疆新和、四川泸州、西藏那曲、青海海西等异地托管了一批“域外农业”,将丽水品质农业的观点、做法进行输出。年7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将在丽水举行,以全球的视野,向世界展示丽水“三农”智慧。
编辑:董科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