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介绍 >> 正文 >> 正文

猪满为患不止金寨安徽此地42人狩猎

来源:溪口 时间:2023/4/4

「本文来源:安徽商报」

野猪泛滥!

安徽打野猪的县,不只有金寨!

在黄山市休宁县,一支由42人组成的狩猎队,已经捕杀了52头野猪。

10月27日深夜,正在巡逻的黄红光看了一眼手机,此时已是12点多。由黄红光与另外两名队友组成的狩猎队,正在一辆皮卡车上慢悠悠地四下寻找着。

深秋的夜,凉风已然刺骨。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休宁县溪口镇的队员们丝毫不惧。从车上射出的灯光,刺破了漆黑的山林。突然,当灯光照进一片稻田时,迎着灯光射过来的是两束绿光。“野猪……”已经巡逻两个多小时队员们立即绷起神经。

仨人立即下车。一名队员给子弹上膛,另一名队员背着枪做好警戒。“砰——”刺耳的枪声划过,野猪被惊动,转头逃窜,持枪队员赶紧补了一枪。两次枪声后,一头多斤重的野猪倒在了血泊里。

深夜的猎杀

这是日前休宁县溪口镇专业狩猎队深夜狩猎的一幕。51岁的黄红光说,这场狩猎将持续至明年1月31日。

溪口镇狩猎队有8名成员,一般三到四人组成一个小队。“狩猎一般都是晚上,白天野猪比较危险。”60岁的程树礼是溪口镇狩猎的队长。每次进山前,队员们带好枪支、将子弹袋围在腰间。“我们一般会穿长筒鞋,但鞋子不能发出声音。”程队长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长筒是为防毒蛇,而不发声响则为了不惊动野猪。

上万元的热成像仪也是队员们的必备。“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野猪。”白天,队员们在片区巡逻,找到其经常作案的地方,晚上则在其作案地点四处搜寻。“一旦发现野猪踪迹,我们要求必须亮灯开枪。”程树礼介绍,只有亮灯确认是野猪后,队员才能开枪,以防误伤人。

打死的野猪有两种处理方式。“远离水源或公路的,我们会选择就地掩埋,掩埋深度不低于80厘米。”程树礼表示,另一种方式则是移交给相关部门处理。记者从休宁县获悉,就近处理的野猪和移交的野猪,都有相应的补偿。“就地掩埋按0元/头,送交县统一处置按元(含运输费用)补助到乡镇政府。”

看到这里很多人要问:“打死的野猪为啥不让吃?”

据悉,年2月颁布的野生动物禁食令,野猪也属禁食野生动物。所以,打死野猪后,休宁县要求对其深度掩埋或统一处置。

“猪”满为患

休宁的野猪已到了不打不可的地步了。

官方数据显示,该县野猪数量已达多头,种群密度达3.8只/km,超过了2只/km合理种群密度标准。据悉,休宁县林业部门聘请安徽师范大学吴海龙领衔的专业团队到县开展野猪种群专项资源调查,经调查全县陆域达到3.8只/km,境内的野猪总数量±头,约为~头。

“没有了顶级捕猎者,野猪的繁殖能力超强,一年1-2窝,一窝能繁殖6-8头。”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虞磊说,野猪吃的东西多,适应能力强,仅仅靠大自然无法控制野猪数量,而且它们破坏性大,也很危险。虞磊也很支持合理打野猪,控制其种群数量。

野猪的危害

“野猪经常糟蹋庄稼,稻谷、玉米它都喜欢吃。”身为村支部书记,黄红光听了村民太多对野猪的抱怨。“尤其稻谷收割季,野猪不仅吃稻谷,还成群结队糟蹋,导致稻谷根本无法收割。”

野猪经常糟蹋庄稼(资料图片)

记者从休宁县获悉,自年起,该县共发生野生动物致害事件起,损失估值万元。野猪每年给休宁县造成的损失,折合人民币达万元以上。年、年均发生过农民在农林业生产过程中被野猪伤害事件。部门批准,休宁县依法对野猪种群进行人为干预。

专业“打猪队”

经相关部门批准,休宁县依法对野猪种群进行人为干预。

今年9月,经乡镇申请,休宁县林业局批准了溪口镇、海阳镇、齐云山、渭桥乡、蓝田镇、板桥乡、东临溪镇、榆村乡、白际乡9个乡镇采用枪猎的方法调控野猪种群。各乡镇成立了专业的狩猎队,狩猎队员是经层层选拔,由政府部门配发狩猎证和持枪证。黄红光就是溪口镇11人狩猎队伍的一员。

野猪不是谁都能打!

“野猪是‘三有’动物中‘有经济价值’的动物,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只需经市级相关部门批准,即可对其进行捕杀、利用等。”虞磊介绍,虽然野猪是野生动物,但是并不是不能人为捕杀。

~年度,安徽省林业局下达休宁县猎捕野猪计划为只。

打“猪”不能随便打。10月17日,该县林业局召开了全县42名参加的野猪防控狩猎知识培训班,聘请了安徽师范大学、铜陵市狩猎队进行授课,提高队员安全狩猎技能。“很多年前,狩猎人打野猪会带着猎狗,现在猎狗几乎没了,大家晚上狩猎就更需注意。”黄红光称,狩猎时带着热成像仪,主要是怕伤着人。

截至目前,42人的专业狩猎队已猎捕野猪52头。

此外,休宁县还对野猪造成经济损失进行补偿。目前,该县根据《安徽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赔付标准,承担县级补偿22.18万元26人次,已依法补偿到位。

审核:马翔宇编辑:胡霈霖校对:张建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