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一直在等待反攻大陆的机会。年7月,蒋介石前往阳明山避暑,在途中不幸遭遇了严重的车祸,六年后离世。
这几年中,他落叶归根的念头十分强烈。曾言自己选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即位于浙江奉化溪口镇所谓“弥勒佛肚脐眼”的位置。
于是,在临终前,他交代儿子蒋经国,一定要将自己安葬在祖国。
蒋经国十分悲痛,连忙答应了父亲。但当时因为历史原因,蒋介石的灵柩只能暂时停留在台湾的慈湖。
几年后,蒋经国逝世,弥留之际,他交代要将自己的遗体先暂时安置在父亲旁边,日后一定要将自己葬在母亲毛福梅的坟墓身边,说完便溘然长逝。
于是蒋介石和蒋经国的遗体至今并未下葬,还在台湾。而他们的后代一直在为两人的遗嘱奔波。
年8月,在大陆祭祖扫墓后的蒋孝勇,深感自己时日不多,回到台湾省之后立即召开了发布会,想要将“两蒋”的遗体带回大陆安葬。
在会上,他回想起父亲和祖父的遗言,顿时泣不成声,缓了一会,对着镜头说了两句话。
就是这简单的两句话,座下皆唏嘘不已...
蒋介石的遗愿:落叶归根
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是蒋介石为自己选中的三块风水宝地之一,也是他的故乡。他的母亲王采玉也静静的躺在这里。
蒋介石对母亲的感情十分深厚。童年时期,蒋介石的父亲不幸离世,本属于蒋介石一家的财产,却被同父异母的哥哥蒋介卿悉数收回。无奈之下,王采玉只能带着蒋介石和弟弟妹妹艰难生活。
麻绳专挑细处断,短短的时间里,王采玉还没从丧夫的悲痛中缓过来,蒋介石年幼的弟弟妹妹又不幸先后夭折。
但是坚韧如蒲苇的王采玉并没有因此丢失生的希望,她开始专心抚养她的儿子蒋介石。对蒋介石疼爱有加的同时,也煞费苦心地栽培他。可以说,王采玉是将全部心血都寄托在儿子蒋介石的身上。
而蒋介石也深知母亲将自己培养长大的艰辛之处,自己在政界稍微崭露头角时,就开始尽自己所能善待母亲。
王采玉生病时,便表明自己不愿和蒋介石的父亲合葬。为此,蒋介石还专门请了一位风水师傅,踏遍奉化县,找到了一处所谓“弥勒佛肚脐眼”的位置,作为母亲的下葬地点。
并表示,只要到了母亲的忌日,自己必然要去祭拜母亲。要是不能前往,自己的后代也必须代自己前去。并且在忌日当天,不得食荤、动色,自惩自戒,以表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已经无法亲自去祭奠母亲,他能做的就是供奉生母的遗像在室内,时常祭拜。
及至晚年,在政界沉浮多年的蒋介石深知自己的大势已去,在日记中除了记录回大陆无望的遗憾之情外,还在日记中怀念母亲。可以说,晚年的蒋介石是带着政界的失意,投向了母亲温情的怀抱,以此来获得余生的慰藉。
在奉化县,也有另外一位女子使蒋介石在晚年时期也频频提起,甚至动用大陆的关系,希望能将女子送往台湾。
这名女子正是蒋妙月,是蒋介石的堂舅母,数次危急时刻伸手于帮助蒋介石。
蒋妙月也是深居闺阁的女子,但思想并没有被小小的闺阁所束缚。早些年蒋介石已经修完国内的课程,想要去日本留学,无奈家中经济刚刚够温饱,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供其出国。
这件事被蒋妙月听到了,她二话不说,就将自己家中的良田变卖,筹了一些钱,送到蒋母手中,并说:“孩子长大了,就该出去看看。你不要担心费用问题,这钱,我出!”
正是因为蒋妙月的资助,蒋介石才有机会出国留学,追随孙中山,才有后来的蒋介石。
后来,蒋介石因刺杀袁世凯的死党郑汝成,被袁世凯下令追杀。蒋介石急忙找藏身之所,但每条出路都被袁世凯堵死,无奈之下,蒋介石决定先回老家浙江奉化县。
没想到的是,面对蒋介石的到来,家乡的人都采取了漠视的态度,有的怕被连累,直接当着蒋介石的面,“砰”地关上了大门。
结果是家家都闭门不出,蒋介石深感世态炎凉。
就在这个时候,蒋妙月将其偷偷拉到家中,让他藏在地窖中,每天拿食物给他吃。
在搜查到蒋妙月家的时候,搜查队的人直接破门而入,蒋介石在地窖中大气都不敢出。
只听见蒋妙月十分冷静地告知对方:“这里没有你们要找的人,我早就没见过什么蒋介石。”
那些官兵见蒋妙月的样子不像是在说谎,就查了几个房间,不屑“哼”了一声,说:“蒋介石回来记得马上告诉我们!窝藏罪犯是死罪知道吗?”
蒋妙月状害怕模样,连连说好,然后送走了官兵。
在地窖中的蒋介石这才松了一口气。
可以说,蒋妙月又救了蒋介石一命。当年蒋介石想要退守台湾,曾想要带蒋妙月一同前往,但又劳心蒋妙月年事已高,身体多有不便,而台湾局势尚不稳定,只好作罢。
在奉化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两名女子都对蒋介石恩重如山,更何况他的母亲还安葬在奉化县,因此,晚年的蒋介石想魂归故里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蒋介石想回归大陆的原因尚是如此,那么蒋经国又为何也要求子孙将自己葬回大陆,这当中又有何渊源?
蒋经国自责亏欠母亲,希望能安葬到母亲身边
兴许是蒋介石早就有预感自己不可能直接安葬在大陆,于是生前便在台湾选择了一块宝地,那里绿植郁郁葱葱,溪水潺潺而流,水碧山青,颇有几分奉化县溪口的影子。
这里就是埤尾,蒋介石看上这块地方以后,便更名为“慈湖”,名字中的“慈”也有怀念母亲之意。
蒋介石吩咐蒋经国,死后就将他先浮厝于慈湖。所谓浮厝,就是暂时把灵柩停在地面上,用砖石垫四角,离地三寸,以便改葬。
蒋经国一一照做,陵墓也按照蒋介石的意愿设置,陵墓的一旁摆满了蒋介石一生的勋章和荣誉。
安灵仪式上,逝者死去却不下葬,众人对此议论纷纷。而蒋经国却对父亲的做法深有体会。
于蒋经国而言,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也是他的愿望。
但官职再高,身在台湾的蒋经国十分怀念远在大陆的母亲毛福梅。
毛福梅的一生用悲惨是难以概括的。历史的这座大山,重重压在乱世中的女性弱小的身躯上。
毛福梅是蒋介石的第一任妻子,听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毛、蒋两家都是奉化溪口人,两家长辈谈了几次后,毛福梅就和未曾谋面的蒋介石结为了夫妻。
然而不幸的是,蒋介石对毛福梅的到来十分厌恶,新婚之时还手拿鞭炮玩,完全没有新郎官的样子。婚后甚至多次对毛福梅拳打脚踢。
而蒋介石遇到宋美龄后,便直接要与毛福梅离婚。
毛福梅在蒋家上照顾婆婆,下又辛苦带着儿子蒋经国,一生勤俭,把蒋家上下打理的妥妥帖帖,自是问心无愧。面对蒋介石突如其来的要求,毛福梅自然不答应。
但蒋介石又搬出奉化县县长,毛福梅无奈只能签了离婚书,但同时也表示,自己是不会离开蒋家的。
于是幼年时的蒋经国几乎是毛福梅一人带大的,他对母亲的感情十分深厚。随后,蒋经国随着父亲去政界历练,母亲毛福梅就一直留在蒋家。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日军无差别的轰炸也发生在了奉化县。在一次轰炸中,毛福梅躲不及,惨死于弹片之下。
蒋经国得知消息后火速赶往老家,在母亲尸体前放声痛哭,并写下“血债血洗”四个字——他对日本已经恨之入骨。
在台湾的蒋经国也不止一次在日记中提到自己的母亲,他不敢忘记母亲的恩情,同时又对自己没能及时在母亲膝前尽孝十分自责。
蒋经国认为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日后将自己安葬在母亲身边,能与母亲作伴。
年,蒋经国逝世。临终前,他交代子孙,要将自己安葬在母亲毛福梅的左右。于是,蒋经国的遗体也暂时安置在台湾桃园的头寮宾馆,这里距离慈湖只有一公里的距离,蒋氏父子在这里对望了几十年。
那么“两蒋”的遗愿最终会圆满完成吗?
蒋介石孙子回台召开发布会
蒋介石的子孙没有忘记两蒋的嘱托,一直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奔波,希望能将两蒋的遗体安葬在故乡。
年8月,蒋介石的孙子蒋孝勇经过审批,回到了祖国,与同前往的还有妻子蒋方智怡。
此时蒋孝勇的身体状况并不明朗,医院开了药,便马不停蹄赶往浙江奉化的溪口镇。
在这里,蒋孝勇和妻子一同祭拜了在奉化县溪口镇的祖先。蒋孝勇泪眼婆娑,激动地说:“这是我的故乡,这是我的列祖列辈啊。”
蒋方智怡也十分动容,几十年前蒋介石举家搬迁,离开这片土地,去了台湾,但是蒋家的根永远在这里。
在蒋方智怡的搀扶下,身体孱弱的蒋孝勇缓慢地走在蒋家大院里,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过往的一切都在他的脑海浮现出来。
“这个秋千,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爷爷还在后边推过我呢!”蒋孝勇说着就咳嗽了起来,蒋方智怡连忙拍他后背。
蒋孝勇明白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但是父亲和爷爷的坟墓至今还在遥远的台湾,只能远远看着这片故土。
于是,他回到台湾就召开了发布会,主要是向世人传达蒋介石和蒋经国的遗愿:
“我的爷爷蒋介石、父亲蒋经国晚年常思念祖国。”
“爷爷与父亲想要落叶归根,我们后代一定要不遗余力去帮他们实现。”
这两句掺杂了几十年的悲凉和无奈。对蒋孝勇而言,客死他乡的长辈,临死前心心念念想要回到故乡,因为历史原因,却只能留在台湾。而他们留下的唯一遗愿,已经搁置了许多年。
作为后辈,蒋孝勇十分悲痛。
在场的许多人听后也唏嘘不已。
不久后蒋孝勇便逝世了,临终前,他也交代妻子蒋方智怡,也要将自己安葬在祖国大陆。
结语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蒋方智怡多次来往大陆,成为了蒋家后代回大陆最频繁的人。
年,蒋方智怡还带了自己的儿子蒋友青和儿媳妇来扫墓,回台时,反复他们交代:“这里是蒋家的根,你们一定不要忘了父亲、爷爷和太爷爷的遗愿。”
可见,蒋家的后人,一直在为“两蒋”的遗体安置而操劳奔波。
蒋介石和蒋经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是否应该按照蒋孝勇所言,是需要重新考量的。
于“两蒋”个人而言,他们在浙江奉化这片故土长大,这里又长眠着他们牵挂的人,他们作为游子,深深思念着这片土地,因此晚年想在奉化安葬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于国家大义而言,我们也不能忘记蒋介石的另外一重身份,他曾是一名迫害无数同胞的历史罪人,数不清的亡灵在他的手下喊冤。
他发动内战败退台湾后,还在不死心的幻想反攻大陆,甚至亲近讨好美国人。
这些罪状,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
那么,蒋介石和蒋经国的遗愿,不单单只是蒋家人说了算,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怎么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