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无疑是痛苦与复杂的。“孤臣孽子,愁闷孤独,操心也危,虑患也深”,台湾作家王丰就以这十六个字,概括了他的一生。
临终前,与蒋介石希望葬在中山陵旁不同,蒋经国希望后人将自己葬在浙江宁波的溪口老家。
至今33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蒋家父子只能殓而不葬,仍暂厝于台北慈湖。
蒋经国为何选择要葬在溪口老家?蒋家父子又为何至今仍未下葬,这其中有何波折?
盼望葬在母亲身边,逝世33年未果
年,蒋经国病重,次子蒋孝武的前妻汪长诗与父亲汪德官,特地从瑞士回到台湾省前去探望,并受共产党之托将一盘录像带交给蒋经国。
蒋经国播放录像带,看到画面中一幕幕都是他的故乡溪口镇,镇中蒋氏宗祠、故居、祖母及母亲的墓地都得到了很好保护。蒋经国看得泪眼滂沱,对汪德官父女说:“共产党的情我领了!”
年1月13日,蒋经国走完了他复杂的一生,午睡时他突发胃肠道大出血,经抢救无效去世。此后,台湾局势风云变幻。
邓小平曾说:“如果蒋经国还健在,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有过两次合作的经验。我不相信国共之间不会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
如今,其灵柩仍“奉厝”于台北慈湖的大溪陵寝,蒋介石则在附近的慈湖陵寝。
年,台湾当局第一次讨论了蒋家父子的下葬问题。蒋纬国主张归葬大陆,“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蒋方良、蒋孝勇当时则主张葬在台湾。
蒋家内部分歧很大,直到远在美国的宋美龄提出主张两阶段移灵,“先在台湾安葬,等两岸统一后再落叶归根”,才使得争议暂时平息。
可在蒋家陵墓修建期间,支持下葬台湾的蒋方良等长辈相继去世,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年,台当局再次提出将蒋家父子迁葬五指山。
但又有蒋家后人提出意见,认为蒋经国在其日记里曾经说过“身为人子,母亲在世时无法随侍在侧,如果过世后,希望可以葬在母亲身旁”,因此应该移灵回到大陆。
移灵一事又起风波,蒋家内部无法统一,大陆则拒绝表态,时任国台办发言人面对记者数次提问一连回应“我们看到了有关报道”“我还是刚才的那个回答”“我们看到了有关的报道”“我刚才已经做了回答”。
年,台当局以“浪费公帑”撤军两蒋陵寝,当时还因为撤军时宣布关闭陵寝,引发了民众强烈反对。时隔半年后,两蒋陵寝才又重新开放。
如今,两蒋陵寝已成为台湾省重要旅游景点,游客络绎不绝,其所在地桃园县还特地制作了Q版蒋大头与蒋小国模型吸引游客拍照。
蒋经日记里说母亲在世时无法随侍在侧,这里边又有何隐情呢?
昔日红色青年,留苏期间父母离异
年,蒋经国出生于浙江宁波的溪口镇。彼时蒋介石刚到日本留学不久,之后又加入同盟会开始搞革命。蒋经国就由他的母亲毛福梅与祖母王氏一同抚养长大。
蒋经国15岁到上海读中学时,恰逢“五卅惨案”爆发,他与同学愤然参加游行示威与抵制洋货运动,结果被学校以“思想危险,行为越轨”为由开除。
没书读的蒋经国决定出国留学。
前往北京学习时,他结识了生平第一个共产党人朋友——李大钊,二人一见如故,李大钊又介绍了许多苏联人给蒋经国,“(北京)洋溢着国共友谊的气氛。我本人亦惑于这种心理环境,彻底改变了我原来(赴法留学)的计划。”
蒋经国就这么告别了祖国,前往苏联。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父母在留学期间离异,而他在苏联这一待竟长达十二年。
年4月,蒋介石制造事变,只身在苏联的蒋经国一下成为了留学生中的焦点。
小蒋为求自保急中生智,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举行的声讨蒋介石大会上,他跳到主席台上带头高呼:“打倒反革命蒋介石!”
次日,蒋经国又在苏联《消息报》公开发表声明:“蒋介石已经结束了他的革命生涯。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死了!他已走向反革命,并且是中国工人大众的敌人。蒋介石曾经是我的父亲和革命的朋友,他已走向反革命阵营,现在他已经是我的敌人了!”
总而言之,就是老子不管儿子死活对中共下手,儿子也来了这么一通“大义灭亲”的操作。
共产国际心知肚明,于是将其作为牵制老蒋的棋子——保其性命无虞,但想要回国,没门儿。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蒋介石则在南京宣布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为了迎娶宋美龄并以此获得宋家的支持,4个月后,蒋介石又回到老家溪口,要求与毛福梅离婚。
时任奉化县县长徐之圭正好碰上了这件“大案”,还偷偷向好友分享阅读了蒋、毛二人的协议离婚书,说:“本老爷三生有幸,办此千古大案。”
好友打趣道:“贵老爷若在这份协议离婚书上批个‘不准’二字,必定流芳百世,扬名千古。”徐伸伸舌头,笑着说:“敢问阁下长几个脑袋,敢和蒋总司令较量?”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与蒋介石谈判时答应会帮助蒋经国回国。经多方努力,年2月,斯大林召见蒋经国,要他回国促使蒋介石与中共和苏联深入合作。
蒋经国终于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土地。
生母惨死,蒋经国终成孤臣孽子
回国后,蒋经国第一时间找到蒋介石,重重磕了三个响头,二人心照不宣地演了十年“父子反目”大戏就此落下帷幕。随后蒋经国回到溪口与毛福梅共同生活了半年,于年到国军各部开始了从军、从政生涯。
就在蒋经国开始展露才华之时,却饱受“蒋经国搞赤化”流言困扰,又收到生母毛福梅惨死的噩耗。
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日寇轰炸溪口,毛福梅被炸塌的围墙砸中,第二天被人发现时已经死亡。
毛福梅无疑是蒋经国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自小时候起父亲就不在身边,是母亲与祖母倾注了她们全部的爱,对他悉心抚养。
后来蒋介石送蒋经国读书留学,母子二人相隔万里十余年;母亲迫于无奈接受与丈夫离婚时,蒋经国没能陪伴;回国后也未能赡养母亲多少时间,就赶赴赣南;母亲遭难之时,更无人守在身边。母亲后半生受苦受难,蒋经国心中本就满是愧疚。
然而,毛福梅身份特殊,蒋介石为了防止日寇威胁,也为了不让宋美龄吃醋,要求蒋经国低调处理。
多年后,在写给蒋介石的一封家书中,蒋经国曾吐露真情:“儿对此事已不过于悲痛,乞释念……”但当时,蒋经国顾全大局,于是只好压抑内心,遵从父亲的意思一切从简。
下葬完母亲毛福梅后,蒋经国回到赣南继续工作。原以为生母一事就此尘埃落定,却没想到后来日军还是得到了消息,将毛福梅的坟墓拆毁,灵柩则又遭盗贼开拆。
而这时的蒋经国已经全然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儿早存移孝作忠之心,故对此事已坦然于怀”,与蒋介石一起不为所动。日军见蒋氏父子毫无反应,才只好作罢,任由乡人将灵柩盖好。
后来重修坟墓,毛福梅的墓碑碑文原是“显妣毛太夫人之墓”,其中“太夫人”是子女对生母的尊称。然而蒋介石仍认为不妥,最后将其改为了“显妣毛太君之墓”。
年,蒋经国随父飞往台湾,从此永别大陆。同年5月20日,蒋介石的副手陈诚宣布了《台湾省戒严令》(白色恐怖),台湾全省实施戒严(含台湾本岛、澎湖群岛及其余附属岛屿)。
自此,蒋经国在父亲的帮助下,依靠“反共”宣传与情治工作,逐渐走向了国民党权力核心。
尽管如此,大陆一直没有放弃蒋家父子与陈诚。
年,周总理出访时专程绕道广东,在一个小岛上接见了一位密使,托其转达美国分离两岸的野心,与中共和平统一祖国的希望。
周总理还请密使给蒋经国带了一瓶多年陈酒,使得蒋经国很感慨:“周先生还记得我喜欢饮酒。”
直到年,此时蒋介石已去世12年,台湾省“总统”蒋经国终于独木难支,解除戒严,结束了那场长达数十年,波及十余万人,近人被处决的白色恐怖。
蒋家父子制造的威权王朝就此走到了尽头,而其下葬问题至今仍无定论。
参考资料:
张日新,《蒋经国日记》,中国文史出版公司
王丰(台),《蒋介石父子危机档案》,九州出版社
刘娜,解读蒋经国一生:对共产党态度多次转变,《环球人物》杂志
马新河,对于蒋家后代蒋方智怡提出希望将两蒋(蒋介石、蒋经国)陵寝移灵中国大陆浙江奉化,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拒绝表态,中时电子报
王义铭,两蒋移灵讨论16年纠葛不休宋美龄曾主张分两段,中新网
廖心文,边境小岛密会台湾信使——周恩来为两岸关系开路和播种,北京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