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浯溪石刻肇始于中唐诗人元结,史料记载,刻石爱好者元结因任道州刺史,五次路过祁阳,被这里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所吸引,竟然起心要在此结庐养老,于是将溪称作“浯溪”,一口气作了“浯溪峿台吾庼”三篇铭文,刻于溪边片石,过了几年又将他撰写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镌刻在绝壁之上,从此,后代的文人墨客纷纷而至,或唱和或评说或感慨,浯溪的摩崖石刻规模日渐,蔚为大观,现在还存数五百多方。元结(--)字次山,号漫郎、聱叟,猗玗子,洛阳人,天宝进士,曾参与抗击史思明叛军,能力强悍,后任道州刺史,忧国忧民,为诗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人民疾苦,所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散文亦多涉及时政,风格古朴。诗文俱佳,个性潇洒。祁阳县属永州管辖,有高铁相通,十几分钟就到,对漫游客来说,高铁就是如虎添翼,反而是县城的公交车不给力,司机时而买早餐时而加油,路上罗嗦事不断,一个多小时才到浯溪公园,我们计划三个小时的游览时间,霎时缩水一半。
公园入口有陶铸先生像,不知道他跟这里有何渊源?
公园座落在湘江边,古木参天,风景优美
浯溪,如果不是元结,它充其量只是一条流入湘江的普通小溪流!
浯溪边的元结和颜真卿像,两人都是坚定的爱国者,人品贵重,相互推崇,堪称中唐社稷之臣。
溪口江石,形状鳞峋怪异,大约是它们吸引了元结,石刻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带
湘江
著名的“三绝碑”《大唐中兴颂》在最显要的位置,建有亭子保护,可以从亭上二楼俯观
《大唐中兴颂》序颂原文: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令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繄睨我皇,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复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刋此颂焉,于千万年。
《大唐中兴颂》后世摹刻很多,春节期间曾在剑阁鹤鸣山上看到南宋刻本,现在亲睹原碑,旁边竟然还有北宋黄庭坚的《书摩崖壁后》,心里不免有些激动。
其实,看浯溪石刻,体验很不好,人基本靠蒙,因为石壁上文字斑驳,字体多样,庞杂难认,景区也完全不作任何介绍,哪怕一个指示牌也没有,这是非常欠缺之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