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优势 >> 正文 >> 正文

李清照竟然在奉化溪口住过还留下了珍贵的

来源:溪口 时间:2022/6/8

公元年,大宋王朝风雨飘摇,为避金兵之乱,李清照来到奉化溪口六诏村寓居了约四个月,为奉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其中包括《金石录》,之后,李清照为寻访王羲之遗踪,又一次来过六诏村。

近日拜访甬上收藏鉴赏家吴慈先生,他饶有兴致地分享起一件与奉化有着特殊渊源的收藏品。

照片来自宁波晚报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段历史,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曾经到过奉化,而且还为奉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吴慈先生从阁楼下来,手里拿着四册古籍。

记者一边小心翻阅这四册其貌不扬的古籍,一边听着吴慈先生讲述起有关李清照与奉化的故事。

远隔一千多公里的李清照,为何会来到奉化?

主讲专家陶然照片由通讯员李瑶瑶、吴央央提供

据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陶然考证,宋建炎四年(公元年),李清照来了奉化。

那一年,大宋王朝风雨飘摇、国破家亡,为避金兵之乱,李清照一人携古董收藏流落江南,其中包括《金石录》。当年的正月至四月之间,她在奉化溪口镇六诏村寓居了约四个月。之后,李清照为寻访王羲之遗踪,又一次来过六诏村。

证据来自于元代学者袁桷所著的《清容居士集》卷46,《跋定武禊帖·不损本》。其中记载:“赵明诚本,前有李龙眠蜀纸画右军像,后明诚亲跋。明诚之妻李易安夫人避难寓吾里之奉化,其书画散落,往往故家多得之。后有绍勋小印,盖史中令所用印图画者,今在燕山张氏家。”清代全祖望的《鲒埼亭集外编》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袁桷和全祖望都是史学名家,他们的记叙应该是有所依据的。

四册《金石录》宋抄本藏书,又源自谁手?

记者发现,这四册书的书顶处隐约可见相同的“赵明诚金石录四本”字样,字迹已经严重褪色,另外,分别写有“宋一”、“宋二”、“宋三”、“宋四”。书封面写有《宋赵德甫金石录写本残册四册》,并有四个小字“蜗庐所藏”。

翻开封面,书内页印有三方钤章,中间一方为“蜗庐长物”。吴慈告诉记者:“从‘蜗庐所藏’可见,这四册书源自民国时期著名甬上收藏家孙翔熊,号蜗庐主人。《金石录》虽有抄本流传,但至今孙翔熊收藏的宋抄本可谓‘独一无二’的珍品。”

听完故事,记者再次翻阅这四册充满历史感与厚重感的古籍,心头不免激动。回首历史,李清照与奉化的故事可能已无人提及、甚至无人知晓,但这四册藏书仿佛无声的诉说着她留给奉化的丰厚历史馈赠。

据我国第一部专家撰述国宝鉴赏读物《国宝大观》记载,《金石录》是宋代赵明诚所著的一部采用目录与跋尾体例写成的金石学专著。宋建炎三年(公元年)赵明诚病卒,留下《金石录》初稿。两年之后,李清照终于将《金石录》整理成书,并写成《金石录后序》,记述这部凝聚两人心血的金石专著成书的经过,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婉约情致,不知打动过多少读书人。

《金石录》全书三十卷,前十卷为目录,共著录二千种,每种注明年月与撰书人名;后二十卷为跋尾,总五百零二篇。在藏书界,有谁能得到这本书,就足以傲视其他的收藏家,可见此书之珍稀。这部书在南宋刻过两次,一为孝宗淳熙间(-)龙舒郡斋刻本,一为宁宗开禧元年()浚仪赵不谫刻本,但这两版本皆不显于世。而元、明两代近四百年间没有重新雕版,只有抄本流传,抄本是指按原书手工抄写的书籍。

李清照

山东省济南人,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他的丈夫名叫赵明诚,字德甫(或德父),山东省诸城人,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所谓金石学,就是研究古代钟鼎彝器和碑碣石刻的学问,它实际上是我国早期的考古学,始于汉代,盛于宋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