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8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叶培峰
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著名爱国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的一首《武陵春》让后人心心念念,“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特别是其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成为了宋词中的千古名句,也是凸显“舴艋舟”元素的最精彩词句。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山东历城(济南)人,出生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女性文学家,其主要文学成就是词。其词作风格多变,既有婉约纤丽的一面,也有豁达豪放之风,艺术价值极高,创造出“易安体”,史称一代词宗。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据文史专家权威考证,《武陵春》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客居浙江金华期间所作。当年李清照五十三岁。那时,她处于国破家亡、流离异乡之中,志趣相投的夫君赵明诚身患疟疾去世,珍藏的书籍文物大半散失了,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文史专家权威考证李清照的《武陵春》是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避难、客居浙江金华期间所作,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双溪”就是金华的“双溪”即现在婺江双溪口地段(婺州公园一带),自古为金华十景之一。主要依据是——李清照一生行踪轨迹:
年(宋神宗元丰八年)出生齐州(今济南)
年(宋哲宗元符二年)汴京(今开封)
年(宋徽宗崇宁三年)齐州
年(大观元年)青州
年(宋徽宗宣和三年)居莱州
年(宣和七年)居淄川(今淄博)
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途经镇江居江宁(今南京)
年(建炎三年)途经芜湖居池阳
年(建炎四年)途经越州(今绍兴)、明州(今宁波)、奉化、嵊州、台州、黄岩、居衢州
年(绍兴元年)途经温州,欲赴三山(今福州)、泉州未成行,后赴越州
年(绍兴三年)居临安
年(绍兴四年)避乱金华
年(绍兴十三年)居临安
年(绍兴二十六年)卒临安居处
笔者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双溪”至少蕴含着两层意思,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一是“双溪”地理位置,指的是自然界之“双溪”;二是“双溪”已非自然界之“双溪”,而是作者心中之“双溪”,指的是李清照当时寄情山水、寓意其中的更深层次的诗意表达,即“一叶孤舟飘零在双溪之上,连那溪水都成双成对,而她却恰如那一叶舴艋舟随风飘零,形单影只,载不动许多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因此,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解读。至于第一种解读,笔者认为其中的“双溪”也并不一定是金华的“双溪”。
通过大数据搜索查阅,国内有着“双溪”地理名的地方不下一百处。真的是“双溪”何其多,可到底是哪里的“双溪”上摇曳着的舴艋舟令李清照情有独钟、遐思联翩,从而灵感顿发,抒发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千古名句呢?
还是按照“李清照一生行踪轨迹”来说吧。笔者认为金华、杭州、温州永嘉都有发言权。
金华的发言权,有专家助阵,明摆在那里。理由是:李清照的《武陵春》是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避难、客居浙江金华期间所作,“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句子中的“双溪”自然就在金华。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王琦注引薛方山《浙江通志》:“双溪在金华县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之源出东阳之大盆山,过义乌,合众流西行入县境,又合杭慈溪、白溪、东溪、西溪、坦溪、玉泉溪、赤松溪之水,经马铺岭石碕巖,下与南港会。南港之源出縉云之黄碧山,过永康武义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之水,经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於城下,故曰双溪。”
杭州的发言权,得天独厚,也很重磅。李清照颠沛流离之际,时刻念叨着南宋京城临安,临安的山川河流无不令她魂牵梦绕。虽然李清照的《武陵春》是在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避难、客居浙江金华期间所作,但是那时候客居在金华的李清照难道就不能提笔写写她所挂念、熟悉的临安城的“双溪”呢?!如今的杭州双溪漂流旅游景区有江南第一漂之称,位于杭州市西北30公里处的径山镇,杭州双溪漂流景区范围7.5平方公里。这里交通便利,可以东去西湖,南登径山,西攀天目山,北往莫干山;这里满山茶园,遍地竹林,苍翠欲滴,四季如春;这里清流潺潺,竹回路转,清凉逼人,妙趣横生。
永嘉的发言权,源远流长,掷地有声。中国山水诗流传,始于楠溪江。公元年,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是温州永嘉的特大文化IP,谢灵运重视水利,常常穿着“谢公屐”、乘坐舴艋舟在楠溪江等地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引得李白、杜甫、孟浩然、苏东坡、叶适等人或亲临永嘉或心向往之。唐代著名大诗人孟浩然有诗曰:“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苏东坡有诗曰:“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这自然能引起李清照对温州永嘉的特别感觉和别样情愫。加上有史料记载,早在年李清照四十七岁,那年正月宋高宗赵构车驾曾泊温州。李清照赶来从黄岩雇船入海,“从御舟海道之温”,三月间又随御舟离开温州。这足以证明李清照来过温州,至于她是否在楠溪江上泛过舴艋舟,虽然没有留下史料文字,但是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遥想李清照当年心系家国情怀,虽则客居金华一段时间,但诗兴大发之时,她的视野必不受区区一个金华、一条“双溪”所约束,必是意象万千,诗意盎然的,“双溪”舴艋舟有可能只是她神来笔触之下的一个文化符号、词中意象罢了。永嘉境内的大楠溪、小楠溪旧时也曾叫过“双溪”之名。楠溪江,一条“流诗的江”。舴艋舟,曾是楠溪江流域重要的交通工具,是温州永嘉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山水诗的核心文化符号之一。如今,“楠溪江舴艋舟”承载了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使命,频频受到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网等一大批核心主流媒体的青睐,例如今年4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春和景明下江南》——温州将楠溪古村落的民俗文化与旅游线路深度结合,游客在一天里可以体验踩碇步、访古屋、探民俗、坐舴艋舟等具有楠溪特色的旅游线路。“山水诗城,耕读永嘉”像舴艋舟一样抖擞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千帆竞发、扬帆远航。笔者认为,如果李清照穿越时空而来,想必楠溪江是她的“最佳舴艋舟寄情之理想地、梦幻地”,因为“楠溪江舴艋舟文化馆”可供参观,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前溪村的舴艋舟可供乘坐,“楠溪江舴艋舟乡村振兴”的船歌唱得嘹亮,而这是金华、杭州所缺乏的。如今,一打开互联网,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舴艋舟”关键词,扑面而来的皆是楠溪江面上美丽、灵活、轻巧的舴艋舟!楠溪江舴艋舟的文化底蕴在那儿,敢为人先的精神在那儿,乡村振兴的劲头在那儿,更何况当前处于瓯江山水诗之路建设“绝佳风口”位置的浙江永嘉正在精心打造“中国山水诗新高地”。
至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舴艋舟”也是有史料可考证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由三国魏时的张揖编撰,共收字个。)写道:“舴艋,舟也。”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华文明史上最早把“舴艋”与“舟”记载于文本的史料。这一权威文字条目足以证明古代有一种名字叫做“舴艋”的舟。清代乾隆年间的王念孙在《广雅》的基础上,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其中的《玉篇》写道:“‘舴艋,小舟也。’小舟谓之舴艋,小蝗谓之蚱蜢,义相近也。”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地解释了“舴艋舟”是形状像蚱蜢的小船。
笔者认为,楠溪江上的舴艋舟是原汁原味、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舴艋舟,有文化有精神有诗意有传承有愿景有远方。如果有能力创作一部关于舴艋舟的长篇仙侠小说,那么李清照必是最佳的女主人选。
“双溪”何其多,与其喋喋不休考证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蚱蜢舟”句来自何方,还不如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荡漾开来的文化创意研究中来,让经典诗词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