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乡村未来社区乡村礼堂外立面。
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乡亲们在乡村未来社区共享食堂内用餐。
共享食堂、无人书屋、智慧篮球场、“刷脸”就能进入的大礼堂……在浙江省衢州市的乡镇里,这样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已成为现实。
作为全国率先启动未来乡村建设试点的浙江省,如何践行未来乡村理念逐渐成为该省未来一阶段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大重心;而衢州作为浙江甚至全国率先启动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地区,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衢州是农业农村大市,借助未来乡村建设的契机,我们也想为共同富裕探索出一个新场景。”衢州市副市长徐利水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来乡村长什么样?相较于城市未来社区有哪些不同?共同富裕在这里如何落实?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来到衢州市一探究竟。
“八乡”改造留住乡村记忆
始建于年的黄泥山小区坐落于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是一个有着60余年历史的黄铁矿职工生活区,至今拥有住户多户余人。在这个小区里,老房子红墙绿瓦,错落有致。
然而,前些年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流失、资源闲置、生活品质下降……黄泥山小区一度陷入凋敝。
改变,从未来乡村相关计划开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溪口考察,看到政府部门一些空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比如职工食堂之类的场所。当时我就想,这些资源如果能拿出来适当改造,然后和老百姓共享该有多好。”朱胜萱是溪口未来乡村相关项目的总负责人,同时也是乡伴文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想法竟然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
在溪口镇黄泥山小区改造成的乡村未来社区共享食堂内,龙游发糕、溪口咸肉笋、沐尘水库鱼、三衢石林鸡……一道道浙西风土的乡味美食重现于此。
于大爷正和老伴享用着晚餐,他说:“我们老两口年龄大了,做不动饭,又不会点外卖。现在我们能在家门口的食堂用餐,干净又方便。”于大爷是溪口镇的老居民,提起这里过去的样子,他摆了摆手:“当时‘急难愁盼’的问题一大堆。”
于大爷回忆称,听到小区要改造时,他既高兴又担忧。“乡村的文化还能保留吗?”“改造完往昔亲近和谐的邻里关系还会依旧吗?”一系列疑问在他心中升起。
“农村是熟人社会。”朱胜萱说,与城市版未来社区相比,打造乡村版未来社区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保持好乡土味、乡情味、乡愁味,留住乡村的记忆,“对于这样一个以工业遗存为主的旧改项目,以‘溪口公社·快乐老家’为主旨,我们提出了‘乡里、乡味、乡情、乡邻、乡业、乡教、乡健、乡谈’的‘八乡’改造策略;在场景设计上,尽量保留场地内建筑历史风貌,植入现代设计语言,要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让历史与未来产生对话。”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走访溪口乡村未来社区时发现,在这里,“共享”是关键词。
与共享食堂毗邻的是乡村礼堂,它是由原电影院改造而成的。目前,乡村礼堂已面向社会开放,访客通过线上预定扫描面部信息后,线下“刷脸”便可进入。
在乡村礼堂不远处,三座白色的“小盒子”格外引人注目。这个被称为“邻里盒子”的建筑,实际上是打造“优质生活零距离”的未来服务场景。
在“小盒子”里,当下最流行的便民设施比比皆是:生鲜茶水吧、共享卡拉OK、智慧寄存柜、无人售卖柜、无人医药柜……居民可以在这里一边品尝新鲜果汁,一边谈天说地。
此外,乡村未来社区还拥有搭载智能化篮球短视频系统的智慧运动场,以及共享图书馆、邻里广场等场所。它们相得益彰,映射出“远亲不如近邻”的未来邻里场景。
“一开始,乡亲们对于镇政府要搬进来很是抵触。但通过环境改造和共享机制的建立,他们心里的顾虑逐步打消了。”溪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我们不仅要拆掉物理的墙,更要拆掉心理的墙。”
初秋傍晚,夕阳透过穿孔板洒在斑驳的红砖墙上。“一切都变了,但一切也都没变。”于大爷坐在礼堂门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搭建平台唤得创客归
小区的生活环境提升了,蜕变为美丽家园,但还远远不够。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如何留住人才、引来人才?
徐利水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乡村之所以会出现人才流失等问题,是因为就业和产业功能的缺失。接下来乡村振兴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要对乡村的产业进行培育、再造和引进。
9月初,在溪口镇的创客花园里,一场创客沙龙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前来参加沙龙的创客们,都是龙游县的返乡创业青年。
张韫是地地道道的龙游人,几年前,她还在义乌市做旅游生意。在外漂泊,张韫认为是“不得已”。
“总觉得外面机会更多,平台更大,环境更好。”一次过年回家,看到家乡发生的变化,张韫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我是个卖大米的。”如今的张韫已是特色农产品经营店的老板,介绍起自己的创业内容,张蕴调侃道。
在她眼里,返乡创业与在外打拼最大不同就是周围都是“自己人”。“我们在联创公社里能‘抱团取暖’,不仅有精神交流,有时还会有业务合作。”张蕴说。
张蕴口中的联创公社,是由原老职工招待所改造而成。中国城市报记者在联创公社内看到,室内布局根据功能需求分割成公区和独立办公区。公区配置咖啡吧、乒乓球室、瑜伽室等场所,并配有数字智能化设备、统一管理门禁系统和安防监控系统。
就现阶段而言,联创公社的建立大大地推动了乡村未来社区“融合化”进程,并为乡村人才发展、返乡青年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与支持;另一方面,结合联创公社植入一处读书、学习、社交的学习空间,能够满足社区全人群教育学习需求,构建“终身学习”的未来教育场景。
小小的共享书屋内,所有的书籍都由小区居民捐赠,参与募捐的人可以获得社区的信用积分,用来兑换生活用品、免费泊车券等。
溪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捐书活动形成一个社交圈层,并激励社群自发举办各种线下活动,形成一个社交品牌,在向外输出传播的同时也增强了社区的学习氛围。
“乡村未来社区一期完工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年轻人在夜晚的智慧运动场结队打球挥洒汗水;小朋友在家人的注视下,围着球场周围的彩色跑道来回奔跑;旱喷广场周围,老人们躺在造型舒适的长木凳上闲聊……”朱胜萱做过百余个乡村项目,在他眼里,乡村不等于农村,乡村居民不等于农民。在求“新”和守“旧”中寻找平衡,或成为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十四五”全域推进
未来乡村建设
年9月18日,《衢州乡村未来社区指标体系与建设指南》发布会暨溪口乡村未来社区开园仪式在龙游县溪口镇举行。溪口镇也成为衢州市首个开放的乡村未来社区启动区。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衢州乡村未来社区指标体系与建设指南》主要围绕乡村未来社区建设思路和发展目标、乡村未来社区主要建设目标、场景设计与指标体系、乡村未来社区指标体系分解与解读、保障措施等五个板块来编制,并根据不同属性和特征,将试点分为“城镇型”“田园型”“旅居型”三类。
可以明确的是,溪口乡村未来社区的成功实践,证明了未来乡村不会只是遥远的未来。“十四五”期间,衢州将全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
目前,衢州市形成了“6+12”的未来乡村建设格局,即全市6个县(市、区)每地重点探索1个未来乡村,同时同步建设12个相对成熟的未来乡村。截至目前,柯城区余东、衢江区莲花、龙游县溪口和开化县下淤等4个未来乡村核心区已基本建成。
据了解,衢州市未来乡村规划建设的宗旨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为主轴,围绕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依靠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着眼有人来、有事干、有钱赚,通过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彰显乡土味、乡愁味、乡亲味。
在业内专家看来,未来乡村不仅是一种可以落地的乡村振兴范式,其场景构建方式也将成为乡村振兴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记者:郑新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