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春名校长工作室”的牌子,挂在芷师中学校长曾凡春的办公室门口。这是芷江教育史上首个名校长工作室。曾凡春说,给侗乡的校长们当老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大家信他。他有过民办、公办教师经历,在乡村、县城小学以及中学校长的岗位上都履职过。在偏远的大树坳乡,他改变了当地的教育生态,老师们争着到他当校长的乡村学校工作,拜他为师。
侗乡教育的灯塔需要更多的名校长来点亮。曾凡春年近花甲,乐意担此重任,引领更多的校长来做优秀的点灯人。
一门心思,只想当老师
芷江县城向西北走六十公里,离贵州不远的大树坳乡,那里有曾凡春的育人故事,那里的人至今仍称他为“老校长”。
他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高中生。毕业后,村里有意选他当村干部,他也有机会当乡干部,但这个侗族青年,一门心思,只想当一名教师。
于是,十九岁的曾凡春,成了大树坳中心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那时候,每月工资不到四十元。
乡村艰苦,工资又低,这并不妨碍他的快乐。他的数学课,充满了生活气息:进城的路有多远,坐车还是走路?家里的鸡蛋怎么卖,论个还是论斤?曾凡春带着学生解开生活的谜团,把枯燥的数字融入到生活中。这样,数学的原理和公式也就不攻自破了。学生们喜欢他的数学课。
曾凡春的家离学校近,走路不过十分钟。他每天都不急于回家,成天泡在学校里。后来,他干脆接下了寒暑假守校的活儿。家里人都念叨他,把家当成了旅馆,学校才是他的家。
“做教育的人,不能只管上课。你要懂得你的教育对象,多花时间跟他们在一起。”在曾凡春看来,看着孩子们成长,这是教师最幸福的事情。
功到自然成。曾凡春成为全县最早一批高级教师,由民办考入公办,当上大树坳中心小学、初中校长……他不疾不徐地走在自己认定的路上。
“同一个片区的老师,都想去曾校长那儿,甚至不愿意进城。”有人回忆,有一年,芷江一中公布新生录取名单,前十名中,大树坳中学就占了五名。曾凡春像一位手艺人,花了将近二十年,把藏在山里的大树坳,打造成了芷江的农村样板学校。
古朴校园里的青春气象
年,芷江县政府决定,将芷江师范学校闲置的老校区加以利用,建立新的芷师中学,以缓解城区日益紧张的学位压力。新学校缺少积淀,老师家长都抱着观望的态度。谁当校长,成了关键。
彼时,曾凡春已经在城区学校工作多年,是芷江“资历最深的校长”之一。县里再三考量,希望他接过重担,陪学校走过最难的起步阶段。
曾凡春没有拒绝。55岁的他,情怀如故。
曾凡春将“传承百年学校底蕴,绽放德礼育人风采”作为芷师中学的办学理念。他从传统之中,为师生找寻精神坐标。从开学第一天起,学校就坚持清晨自修,课间诵读,夕会阅读。古朴的校园,因为朗朗书声,生机重现。
芷师中学的另外一面,是开放自由的。曾凡春把绝大部分与学生有关的事,都交由学生会来管理。学生会通过公开竞聘、选举产生。分散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干部,既是校纪校规、学风校风的监督员,也是实际的践行者。
曾凡春不是因循守旧的人,他放手让老师和学生去做,允许他们犯错。大课间该怎么跑操,艺术节怎样组织,违规违纪如何纠正,有问题自己解决。曾凡春关心,却不插手。“没有人能教会谁成长,除了他自己。”曾凡春说。
青砖、黛瓦、老房子,阳光穿过高耸的香樟,洒进教室。芷师中学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这里:古朴的校园像一本封面泛黄的旧书,翻开却有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城乡学校“变形计”
年,名校长工作室成立后,曾凡春多了一重身份——全县一百多位校长、园长的“老师”。除了工作室的集体研修,他还和三名校长结成了师徒。
梨溪口中学的校长肖明清,就是其中一位。
拜师后,曾凡春成了梨溪口中学的常客。他观察学校,和师生交谈,常常就学校管理上的细节,和肖明清聊天到深夜。肖明清感叹,农村老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总觉得没盼头,曾凡春就主动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有参考坐标,老师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一年时间里,梨溪口中学就有四位老师考进了城里。
曾凡春对徒弟知无不言、倾囊相授,还让两所学校有了亲密的互动。老师之间有送教下乡、跟班学习,学生之间也有“教”与“学”。曾凡春把芷师中学的学生干部送到梨溪口中学跟班;他邀请梨溪口中学的孩子来芷师中学,与同龄人同吃同住同学习。
肖明清用“变形计”来形容这种互动。农村的孩子从城里回来后,变得自信了,他们身体力行,影响和改变着身边的人;在城里,他们内心深处受到的触动,铆足了劲,要飞到外面的世界。
去往未来的路上,曾凡春就是他们的灯塔。
与曾凡春校长面对面焦点问答:文学艺术中也有数学
Q:我们学校有大课间集体诵读活动,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活动?——蒲襄蝶芷师中学班
A:上千人一起诵读,整齐划一,这是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但诵读,不是为了搞形式主义,而是为了锻炼大家的能力。诵读帮助大家提升注意力。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平时读书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只要大声读出来,精神就一下子聚焦了。诵读培养我们的气质,大声诵读时,需要我们把身体站直,抬头挺胸,才能显得有精神,有气质。同时,多在公众场合诵读,也能提高大家的自信心,今后需要公开发言或者上台演讲时,就不会紧张。
Q:我知道您是教数学的,想问一下您,阅读和数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唐弋芷师中学班
A:有的同学会说,数学是理科的事,阅读是文科的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新高考改革后,没有绝对的文科理科之分。而阅读,几乎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数学这种看起来纯理科的科目,如果我们无法读懂试题,无法准确理解考题要表达的意思,做题时也无从下笔。大家不能用割裂的眼光来看待阅读和数学的关系,实际上,很多数学家、科学家,同样是文学家、艺术家。比如达·芬奇,他是伟大的画家,可他也是发明家、科学家,人们研究他的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发现他精妙的构图,运用了数学中的黄金分割法则。数学的严谨和文学艺术的感性之美并不矛盾冲突。
Q:您有什么好书想要推荐给我们吗?——补凯雯芷师中学班
A:我发现同学们都喜欢读故事书,从故事中学习写作,得到人生启迪。这自然是快乐的。但我想向大家推荐另外一类书籍,就是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书。比如趣味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或者是理论性强一些的《进化论》《果壳中的宇宙》等科学著作。读这类书,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培养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还能让我们对身边的世界有更多了解。人是如何成为人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除了动植物,我们还和哪些生命共享地球?在繁重的学习考试之余,读读这样的书,从书中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
潇湘晨报记者余娅白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