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第期
我从记事起,每年正月,一大家人,祖父辈的、父辈的、同辈的,大概十几人,一大早出发,从誓节杨月洲溯着桐汭河,出阮村,穿俞村,经茆林,一路沿着桐汭河的东岸走到溪口,有个渡口,用竹排渡行人,就到了桐汭河的西岸。沿着桐汭河西岸继续前行,绕过余家垱,不出几里,就能见到两条白白的河缓缓流来,交汇在眼前,这就是桐水和汭水的交汇处——上莫村。从鸡声茅店月的清晨开始走,走到这里,大概有30多里路。
上莫村是桐水和汭水的交汇处,以此往下,一直到杨杆大溪滩合溪口,大概80多里,桐汭河才与广德另一条河无量溪合二为一,汇为郎川河,流入南漪湖。这段80公里的河水,称之为桐汭河,而上莫村往上,则称之为桐水和汭水。
《左传》记载:“哀公十五年,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这是关于桐汭河最早的文字记载。桐汭河流到誓节,河道已经很宽了,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渡口,这就是誓节渡。誓节渡始为民间津渡,设置于唐代。而誓节之名,也源于唐代。清光绪《广德州志》卷二十“津梁”记载:“誓节渡,州西五十里,唐末黄巢为乱,土人张姓者帅乡兵捍之,誓死不退,遂殁于溪,故名。”由此理解,“誓节”为“誓死守节”之意。
桐水和汭水合于上莫村,而它们的源头也是同一座山,即白石山,即历代所说的“水出白石”,所以桐汭水也称白石水。杜预在《春秋左氏经传集解》里说:“白石之水,冲突则三湖皆为泛滥是也……三湖汇徽州、江宁、宁国、广德诸溪之水,而白石之水最大。”这里的三湖即石臼湖、固城湖和丹阳湖。
年和年汛期期间,桐汭河誓节段堤破河决,一泻而下,无数民房倒塌。我当时年幼,和乡邻避水在誓节饭店的三层楼楼顶,亲见洪水汪洋淼漫,淹没村庄。房屋倒塌时总是先看见一阵白烟在绿树丛中升起,然后是一阵巨响,而乡邻们站在楼顶,远远望着自己房子,那些土墙木架的房子是禁不住水泡和冲刷的,所以每每白烟升起,巨响传来,总有乡邻在身边大声惊呼,抱头痛哭。
顺着桐水向上走10里左右,就到了独树街。我们一大家人匆匆在我大姑妈家吃午饭。下午继续沿着桐水往上走,解村、朱村,翻过鹁鸪山,就可以看见杨树桥,过了桥,不出三四里,就到琳塘了。这时有三注溪流注入桐水。沿着最大的那条小溪过九房村后,小溪越来越窄,两岸全是山峦,竹林苍翠,些许农田,到了一个叫烟袋冲的地方,算是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我的祖父弟兄三人。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我的大爷爷曾逃荒到这里,见这里人烟稀少,就回去兄弟三人商量,决计携妻带子安家烟袋冲。所以每年过年,按照风俗,我们都要先到大爷爷这一房拜年,住几天,然后他们一大家人,才从山上下来,沿着桐水到上莫村,然后从上莫村沿着桐汭河到誓节渡的杨月洲。
我小时候在烟袋冲住的时候,曾经爬过白石山,但没有爬上去。沿着烟袋冲的这条小溪一直往山里面走,一路溪流里,都是山洪冲下来的大石头,山石粼粼,溪水粼粼,落差大时,自然形成悬泉,景色很好。白石山当地人都叫“泰山”,实际上应该为“太山”,因为此山为广德诸山之最峻者,所以有时也称为“太首山”。
清光绪《广德州志》卷三“山川”记载:“白石、太首,《一统》诸志皆分为二。白石在州南八十里,太首在西南八十里。询郡人,实一山也。去州九十里,山石粼粼,草木不生,四时常濕。远望之,其色莹洁,故名白石。其曰太首,盖州之大者,此其首矣。”因为桐水出自白石山的西南侧,所以有的地方又把白石山、太山称为“桐源山”。
桐水从白石山西南侧发源,流到烟袋冲,有10里的路程,而从烟袋冲流到杨滩桥,也有10里,从杨滩桥流到上莫村与汭水合流,大概50里,然后桐汭河从上莫村流到誓节,大概30里,从誓节流到杨杆合溪口,是50里。这样算来,桐水段的桐汭河流域是里。
而汭水从白石山的东南侧发源,分为上汭和下汭两段,上汭流历太平村的麒麟坑、画工冲,从成道山后绕出。下汭从发源地涌出后即向东流,过戈冲又流到成道山前,然后上、下二汭又合二为一。从徐村经百泉山麓曲折向西,历黄崖岔,在两河口注入从广德最高山峰马鞍山来的溪水后溪流变大。然后朝东流,经俞家墩到柏垫,又西转至裘家塔、刘村滩,然后到上莫村与桐水合流,整个流程80里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汭水段的桐汭河长里,比桐水段的桐汭河流域多出10里。
汭水从白石山东南流出,途经多砂砾山,而桐水从白石山西南侧流出,途经多石山。两水平日温和,缓缓而流,一路潺湲,在上莫村汇合。但遇暴雨,汭水泥沙俱下,桐水裹石而流,所以桐汭河两岸,急湍曲折处多为沙滩,平流曲折处多为鹅卵石滩。
桐汭河从白石山两侧悬泉涌泄而出,中间因干旱而浅竭,因黄茅水涨而改道另行,都是不可避免的,犹如神瀵。《左传》以后,从魏晋时期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郦道元的《水经注》到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宋代的《桐汭志》、明代的《一统志》、清代的《读史方舆纪要》对其源流分合,经由之道,都有简略的记载。它绵绵不绝近二百里,灌溉周边农田,滋养她的儿女们,一代代休养生息,这是一条再平凡不过的河流,依着这平凡而静静的河流,我们常常陷入它深深的记忆里。
(作者系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副校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制作:童达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