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一位青年干部的扶贫路把根扎得再深一些安

来源:溪口 时间:2023/4/3
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806.html

安青网讯“雯雯啊,这么晚了还没回去啊?快进屋……”亲切的招呼声回荡在寂静的山村里。晚上七点,安徽省休宁县溪口镇冰潭村又出现了一个年轻而熟悉的身影。“因为贫困户白天外出,找不到人,我就趁他们晚上回家上户。”说话的是溪口镇90后青年干部黄旭雯,有着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这是她工作的第六年,六年来她在最基层,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地道的“村里人”。

初心——从农村来,到农村去

黄旭雯出生于休宁县的一个小乡村,大学毕业后便回到了这个在这里出生、成长的地方。工作不久后接到任务,前往冰潭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一职。冰潭村坐落于溪口镇西部,距县城43公里,离镇区19公里,全村共8个村民组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86人。

“刚接触扶贫,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第一次去贫困户家,家里没人,打电话也不接。”就这样,连贫困户面都没见到就结束了她的首次帮扶。但她知道,要想扶贫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必须先将政策吃透、摸清。刚到村的第一周,她就跑完了所有的贫困户,不在家的电话联系了个遍。同时坚持学习脱贫攻坚政策,每月到贫困户家入户走访,用当地话和贫困户唠嗑,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在一次又一次交流中打开贫困户的心结。渐渐的,村里的扶贫工作开始有了些思路。90后的黄旭雯,皮肤晒得黝黑,与同龄人相比,身上多了些跋山涉水的痕迹。在炙热的太阳下,她都不打伞,最多戴顶草帽,她觉得这样才能贴近百姓,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大学期间,黄旭雯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每年都会跟着校支教团队去贫困乡村,与贫困留守儿童一起度过暑假。在所学专业领域,会经常接触到一些与贫困相关的心理和行为。“我来自农村,现在又回到了农村,我希望把自己的根

扎得再深一些。我感恩养育我的这片土地,让我回到了最朴实的乡亲当中。”别看黄旭雯个头小,但话里透着一股坚实的力量。如今,走村入户、宣传政策、访贫问苦、精准帮扶,成了她的工作日常,农村情怀已经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倾心——从不信任,到常感恩

“这是我写的对联,送给你们!”冰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朱兴邦将一副亲笔写下的对联交到黄旭雯手中表示感谢。黄旭雯第一次去朱兴邦家,看到破旧的泥砖墙、凌乱的家具后下定决心,要改变他的住房现状。“刚开始她跟我说帮我修房子,我不太相信她,她一个小丫头,怎么会懂这些呢?”70多岁的朱兴邦信不过年纪轻轻的黄旭雯,觉得自家房子挺大,也住得过去,不想再折腾。黄旭雯几番去找他,耐心细致地解释相关政策,连续跑了几次才得以同意。如今,看着自家整洁安全的房屋,朱兴邦乐得合不拢嘴。

去年六月,溪口镇境内遭遇强暴雨袭击,而冰潭村小丙组由于地形原因,易造成洪涝险情。一大早,镇村干部就进组转移当地群众,黄旭雯也跟在后头。大家劝她一个小女生不要进去,但她实在放心不下,坚持要一起帮忙。贫困户朱永谬家住溪流旁边,由于家门口摆放的柴火堵住水流,导致房屋浸水。待洪水退去后,黄旭雯又赶去小丙组,帮朱永谬清理淤泥、收拾柴火、办理农房保险。

“这是我妈让我给你带的,你拿着!”贫困户吴玉文拎着一大袋苹果,从冰潭村马不停蹄地来到镇政府递给黄旭雯。黄旭雯反应过来后,抱着苹果追出去,在交谈中了解到吴玉文母亲胡转英身体不适,在溪口镇中心卫生院就医。知道情况后的黄旭雯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去卫生院,全程陪着胡阿婆找医生、拍片、取药……她每次去胡阿婆家,阿婆总会给她塞这样那样的零食,“雯雯这个小女孩跟我孙女一样,我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她说,她都会帮我办。”胡阿婆喊她雯雯,她说这样亲切,村里好多人都是这样称她。

青山绿水出好茶,山水冰潭群山环绕,生态资源丰富。每年四五月份,茶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眼看着这么好的资源,如何发挥利用,成为了眼前的难题。于是黄旭雯想到可以鼓励有劳动能力、有意愿、有技术的贫困户发展茶产业,村里10余户贫困户及更多的村民通过茶叶采摘、管理茶园、流转土地得到了实惠。今年疫情期间,村民的售茶渠道成了问题,黄旭雯立即联系当地绿园茶厂、碜口茶厂,经过沟通,茶厂负责人均表示会通过收购鲜叶等方式增加茶农收入,同时为周边百姓提供就业机会。如今,冰潭村正努力依靠茶叶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实现致富目标。

沉心——从帮扶人,到坚守者

去年四月,黄旭雯调离原工作岗位,成为了镇扶贫工作站一员。那时,工作站的一名同事刚调走,一名同事在休产假,面对一包接一包疑点数据,一个接一个报告,一张又一张报表,黄旭雯只能通过一个个电话一遍遍问,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刚到任的那段时间,全县都在进行相关信息录入,由于登录人数太多,网络系统拥堵,黄旭雯便自觉调整工作时间,别人吃饭、休息时她工作,除了工作站的工作,还要整理自己联系村的档案材料,加班到凌晨已成为常态。

“她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下村的路上。”对于黄旭雯,同办公室的同事这样说道。她们经常进行工作交流,但她的手机总响个不停,都是村民、同事打来向她咨询扶贫政策、业务知识的电话。

去年八月的一个周末,黄旭雯被同事拉着去参加团县委组织的军地青年联谊活动,突然接到县扶贫开发局的电话,她二话没说,立即打车赶回县城修改数据。她总是打趣地说:“等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再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吧。”多少个周末,她都坚守工作岗位。如今,完善扶贫系统、上报数据表格、整理档案资料……这些工作做起来都游刃有余。

从一名大学生到田间地头一身土一脚泥的扶贫干部,黄旭雯走访了全镇大部分贫困群众,努力为群众解决难事实事,忙前跑后为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帮贫困残疾人申请无障碍改造,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为村里捐款捐物……短短几年时间,冰潭村3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同时在所有扶贫干部的奔走、努力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下,溪口镇2个贫困村顺利脱贫出列,户人实现脱贫。勤劳朴实的溪口人民,把日子越过越有希望。

脱贫攻坚路上,和黄旭雯一样的青春力量正在不断注入,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在田间地头默默为父老乡亲摆脱贫困帽子而努力的年轻干部还有很多。回乡之前,他们懵懂、犹豫,回乡之后,他们脚踩泥土、胸有山壑。他们走出家乡,毕业后选择服务家乡,他们热爱这里,扎根这里,坚守这里。

通讯员范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