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图片 >> 正文 >> 正文

蒋介石撤离台湾,为何美国要极力反对看看美

来源:溪口 时间:2022/12/3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抗战后美国对台湾的盘算

年11月,国务院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作出估计:一旦台湾及其附近岛屿置于“可能受克里姆林宫指使”共产党政府管辖之下,对美国的安全有何战略上的影响,同时指示奉调回国的驻菲律宾参赞经过日本时就此问题征询 的意见。

参谋长联席会议与 的意见大致相同,都认为台湾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安全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在中国大陆易手之后,美国即失去利用中国其他地区作为军事基地的可能性,因而台、澎地位更加重要,必要时可以用作战略空军行动的基地,并据以控制邻近航道;(2)如果为“不友好的”力量所控制,一旦发生战争,“敌人”就可以利用它控制马来亚地区到日本的航道,并进而控制琉球及菲律宾;(3)目前台湾是日本粮食和其他物资的主要来源地,如果切断这一供应来源,日本就会成为美国的负担而不是资产。

基于以上考虑,参谋长联席会议得出结论:

“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不让共产党统治台湾,从而保证其留在对美国友好的政府手中,是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的。”

进一步发挥说,苏联当时只有西伯利亚一条运输线,如果利用其现有港口,50年内不可能向美国远东防线发动两栖攻势。但是随着“中国东北落入苏联手中”,中国大陆又为共产党所控制,形势逐渐对苏联有利。如果台湾为其所利用,会使美国在远东的整个防线被打断。他并不建议美国在台湾建立军事基地,但是无论如何决不能让该岛为苏联所利用。

当时,人民解放军进攻台湾还不是迫在眉睫之事,但是台湾岛内局势很不稳,自年“二·二八”事件后,台湾人民与国民党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到此时,大批国民党人员及机构涌向台湾,对台湾经济造成很大压力,政治局势也更加混乱。美国此时一方面希望制止大陆人员流向台湾的趋势。

另一方面,担心共产党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控制台湾:

(1)利用台湾人对国民党的不满,从内部发动反抗,推翻国民党政权;(2)南京政府在打不下去时,与中共达成妥协,成立实际上由共产党占主导地位的联合政府,由这一政府来接管台湾。李宗仁任代总统时,美国这种担心尤甚。

但是,军方又建议,鉴于台湾的重要性,可用少量军事力量支持政治行动。具体说来,可在台湾的一个或数个港口停泊少量舰队,辅以为维修、士兵娱乐以及空中通讯等所必要的有限的岸上设施。

这一意见遭到国务院强烈反对,认为美国既然 不打算大规模用兵,此时任何显示武力的做法都有害无益,对阻挠共产党扩大影响起相反的效果。艾奇逊为此竭力反对美国在台湾显示哪怕是少量的武力,并要求政府各部门对分离台湾这一敏感的行动进行“遵守纪律的合作”,要大家牢记,必须“克制对台湾表现出热心”。

经总统决策,采纳了国务院的意见,暂时排除使用军事手段(包括使用少量军力),而定为“通过政治的和经济的手段不让共产党取得台湾”。出于同样的考虑,决定美国从青岛撤出的海军暂不进驻台湾。

到年8月,在各种其他手段都行不通之后,国务院感到有可能出现需要使用武力的局面,再次要参谋长联席会议研究美国用军事力量实现以下两种任务的能力:

(1)在未取得国民党同意下强行占领台湾,应付国民党最初的反抗和共产党以后从大陆的进攻;(2)与目前台湾当局取得协议占领台湾,同时负起维持内部治安及对外保卫该岛的责任。

对此,军方的回答与以前一样:

美国现有军力与承担的义务已经不相称,台澎的重要性不足以公开用武,即使通过联合国行动,实际上美国的军事卷人不亚于军方占领。总之,依然是力不从心。

这样就只好诉诸军事以外的手段。美国政府曾设想过:根据日本投降条款直接占领台湾,或与国民党政府协商,给美国以在台湾的治外法权和基地权,但又认为二者都不妥,一是估计国民党不会同意,而且这样做要得罪全体中国人,甚至在亚洲丧失人心;二是支持在台湾的蒋介石残余政权,又非所愿。

二、美国为何极力反对蒋介石

年秋,大批国民党军政人员涌向台湾时,美国驻台总领事克伦茨一再向国务院发出警告称,“委员长”及其政府的主要部分如果迁台,必将危及台湾的“和平和安全”。他甚至考虑到在发生动乱时美国人员撤退问题。

美国国务院也认为“委员长”一旦来到台湾,会把大陆的混乱带来,实际上也守不住台湾。司徒雷登还提醒美国,为了争取台湾人的好感,决不能表现出协助国民党政府迁台。因此,美国当时的做法是尽可能阻止蒋介石以台湾为 据点。

年11月,克伦茨与当时的台湾省主席魏道明秘密接触,事后向华盛顿报告称,魏表示在取得美国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心理上”的支持的条件下,他可以实现台湾“自治”,并说服蒋不来台湾。

据李宗仁告美国驻广州代办克拉克称,在蒋介石新年“引退”时,魏道明曾告诉克伦茨蒋打算去台湾。克伦茨“顺便”提到,由于对日和约尚未签订,台湾在“法律上”还不是中国领土。李认为当时蒋决定去奉化而未去台湾与美国这一态度有关。

但是蒋介石并没有打消以台湾为 据点的初衷。他把巨额黄金、外汇、军火先运到台湾,并且于年1月撤换了魏道明,改派其亲信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克伦茨立即意识到,“陈诚是会对委员长紧跟到底的少数将领之一,因此我不相信能够把台湾交给一个把委员长排除在外的中国政府”。

尽管如此,美国还是希望能争取陈诚按美国的意图办事。陈为争取美援,也曾向美方表示赞同成立台湾“自治政府”,还表示估计蒋不会复出。但是不久,美国就感到陈诚并非其人。陈后来也向美方表示,自己追随“委员长”20年,不可能拒绝其来台。

美国得出结论,认为陈诚是“典型的国民党内最反动的一批人的昏庸的领导”,决心不同他谈经济援助事。年5月26日蒋介石终于到达台湾,美国阻蒋来台的企图遂告失败。

三、在台湾培植取代蒋的势力

同在大陆时一样,美国在一再敦促台湾执政者进行“改革”的同时,物色代理人以取代蒋的嫡系势力。其对象主要是两种人,一是国民党内部的“开明派”,一是反共的“ 分子”。

在蒋到台湾之前,美国属意孙立人。孙是美国留学的军官,与黄埔出身的军人属于不同派系。年在滇缅战役中因解救英军,打通雷多公路立功,升任新一军军长,一直为美国所器重。美国当时希望他取代陈诚为台湾省主席。李宗仁也向美方表示,准备任命孙。

但是李虽然名为代总统,人事权却仍在蒋手中,李自己不便向蒋提出,希望美方提。美国又怕李宗仁在和谈中与中共妥协,因此有所犹豫。陈诚得知后,以攻为守,主动表示愿意让位给孙,并要美方向蒋打招呼要他不要阻挠。蒋也在溪口召见孙,请他回台湾好好训练军队,使孙感到蒋态度“特别亲切”。

但是实际上,蒋对此的回答是,将台湾军政大权都集中于陈诚,大力加强陈的地位。到年6月,孙立人见到美国人时“情绪低落”,怪李宗仁和美国人未及早行事。

美国属意的另一人是吴国桢。吴原为上海市长,上海解放前夕到台湾。吴也是美国留学生,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比较开明、干练,有别于国民党老派官僚。年初吴准备从上海撤退时,曾向美驻沪总领事卡波特表示,愿将上海的官方档案交给美国,或转移,或复制均可,足见其与美国的关系。

吴到台北后,起初扮演美国与陈诚之间的中间人的角色;在蒋介石到台湾后,又以一面促蒋改革,一面争取美援为其活动主要内容。

年10月,吴成立了“保卫台湾,省政府开明化非常委员会台湾支部”,争取美国支持,并表示不反对台湾“自治”,也可以吸收“ 分子”参加政府。

美国当时认为理想的人选是吴任台湾省主席,孙立人掌军权。蒋介石本来对美国所属意的人都不信任,但是到年12月,美国“脱身”政策已很明显,蒋为拉住美国,遂同意让吴国桢当省主席,起初只让他当“代主席”,限他一个月之内得到美援,然后再当正式省主席,后来勉强给予正式任命。

在此以前不久,蒋以孙立人代彭孟缉为“台湾防卫司令”,这都是投美国之所好。美国已看出了这一点,但此时美国不再给蒋以新的军援的政策已定。而且美国的意图是要把台湾与大陆分隔开,将来如能实现“托管”,则由吴国桢等人主持分离政权;而蒋介石想的是要美国支持他以台湾为据点“反攻大陆”。二者意图相左。

,吴、孙二人都不能见容于蒋,吴被迫于年辞职,流亡美国,帮助吴出国的王世杰等也受株连被撤职。孙立人于年以“匪谍”同谋嫌疑被软禁。

所以美国在人事上与蒋介石斗法,以失败告终。

关于“ 分子”,在那一段时期中,美国驻上海、广州、香港的使领馆与各种自称反共的、名目不一的“ ”分子保持联系。这些人向美国讲述他们的“运动”和计划,从“完全独立”、“托管”,由 接管,直到恢复日本统治,不一而足。

而所有这些,都以取得美国公开支持,给予物质支援,甚至出兵为先决条件。还有人写信呼吁美国立即出兵占领台湾。美国尽管一直以很大的兴趣注意这方面的活动,并设法物色可以扶植的人选,但结论是:

“没有新的证据表明当地主张独立的团体在人数、组织、武装和领导方面足以击败(在台湾的)驻军而建立反共、亲美的台湾当地人的政府”。

所接触的人都是“自封的”革命运动代言人,所言不实,“完全缺乏现实感,没有任何武装和群众基础,完全指靠美国来替他们实现其目标,还要养活他们终身”。美国扶蒋反共已经力不从心要支持这些毫无根基的人来既反对国民党又反对共产党,当然更办不到。所以美国虽然同情“ ”,但无法依靠这方面力量实现其分离台湾的政策。

四、美方努力实现“台湾托管”

利用联合国名义,行美国控制之实,本来是国务院一批人最得意的方案。特别是年6月以后,靠以上种种方式实行分离台湾似乎都无望成功,于是依靠国际力量之说又起。

6月间,国务院又提出一份政策建议书,重点是立即向联合国提出台湾问题,要求召开特别联大,由美国发表声明,说明《开罗宣言》发表时所预见到的与台湾有关的战后形势没有成为现实,同时中国政府在台湾“治理不当”已使其丧失在台湾行使主权的权力,因此台湾人民有权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云云。

该政策文件认为这样做虽然也要冒一定风险,但利多于弊,主要是美国可以避免单方面行动而被谴责为“帝国主义”行为。27月间,政策设计司司长凯南进一步提出要立即推翻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实现大陆与台湾分离, 说服菲律宾、澳大利亚等远东国家发起国际行动,美国要使这些国家相信这是为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并答应对其给予必要的保护。

如果不成,美国可以宣布单方面对台控制,理由可以是:自《开罗宣言》以来事态的发展已使该宣言无效,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和岛上居民的利益都要求美国干涉。同时要求菲律宾等国家象征性地出一些兵,以减缓美国单方面行动的印象。根据这项计划,要通知孙立人,争取其支持;并且告诉蒋介石,他如还想留在岛上,只能作为政治避难。

问题是,首先需要有关国家同意采取行动,最重要的是英国的态度。自年春以来,美国就开始摸英国对台湾的态度。当时英国政府已在积极考虑承认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英国外交部的官员向美方表示,英国对台湾问题考虑不多,原则上认为西方国家肯定不应该容许共产党接管台湾;但是英国决不准备为此采取行动。

美国介入中国内战排挤了他国在华利益,自己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英国当然犯不上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替美国解围。

9月份,英国外交部向美国正式表明英国对台湾的四点意见:

(1)估计中国国共两党都将对台湾提出主权要求;;(2)没有四大国协议无法改变目前台湾的法律地位;(3)不大可能将台湾问题提交联合国,这样做害多于益;(4)谁控制台湾要看国共斗争的结果,台湾落入共产党手中的可能性很大,很难阻止,只有希望共产党占领该岛时不引起太大的破坏。

至此,英国的态度已很明朗,决不愿做任何事帮美国实现其对台意图,特别是不赞成将台湾问题提交联合国,更不用说替美国出头了。

其后,年11月到年1月,英国一再向美国正式交涉,对美国继续向台运送军火物资表示“关切”,因为如果共产党接管台湾,取得这些武器,就可能加强对香港的进攻能力。他们特别要求不要运坦克和B-25轰炸机。英国态度如此,英联邦国家更不会单独为美效劳。

法国态度与英国差不多,个别外交官在年初也曾表示过对台湾独立感兴趣,但是法国在台湾更少利害关系,而且在对付印支人民的独立斗争中自顾不暇,更不会为美国出头。11月巴黎外长会议时,法国外长舒曼曾就美国继续向台湾运军火事向艾奇逊表示了与英国同样的“关切”,因为怕共产党用这些武器进攻印度支那。由美国自己出面在联合国提出,则违反艾奇逊一再强调的,必须“掩盖”美国真实意图的原则,何况主要盟国不同意,未必通得过。

在蒋介石方面,没有迹象表明可能同意这一项计划。尽管有些国民党官员向美国表示可以同意各种与美国共管,甚至由美国占领的建议,但这都是为求美援而投其所好,并不代表蒋本人的意见,也未必真准备付诸实施。蒋一心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好趁机在美国支持下“反攻”大陆。

即使可能作为权宜之计,接受所谓联合国“托管”,也一定要以美国支持其将台湾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为前提。这与美国的意图根本不同。

更重要的是,即使通过某种途径,这一方案竟然在联合国得以通过,要付诸实施仍需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因为蒋集团既可能予以抵制,共产党更可能根本不予承认,照样进攻。而美国已排除对台湾用武力的可能。

所以,诉诸国际力量的如意算盘实际行不通。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时间回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