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百战名将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治疗。1天,他透过窗户,远远看到了1位多年未见的老战友。2位老战友的目光交汇一处,将军的手不由自主地抬了起来,对着老战友敬了1个军礼。
民国3年,在上杭县1户贫苦的罗姓农家,1个可爱的娃娃呱呱坠地,父母为他取名为罗汝明。罗家父母虽然生活困苦,但还是花费积蓄,送罗汝明进入私塾读书。在私塾里,罗汝明接受了知识的洗礼,成为了1名正直、诚实、有担当的少年。
民国15年,因为实在交不起学费,罗汝明被迫辍学,当了杂货铺的售货员。民国18年,红军抵达星聚乡(今溪口镇)一带,开始“打土豪,分田地”。罗汝明听说了红军的主张,赶到星聚乡报名参军,从此坚定跟着红军走。
几十年戎马岁月,当年的毛头小子成长为我军著名战将,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历任了红1方面军司令部参谋、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4野40军军长等职务,屡立功勋。新中国成立后,罗将军再次肩挑重担,被任命为海军第二副司令,将全部心血投入到新中国海军事业中。
罗将军位高权重,却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罗将军的儿女们回忆:“父亲要求我们事事靠个人努力,在外面一律不准打他的牌子,谁敢违反就要赶出家门。”
比如罗将军的小儿子从中学毕业后,按照国家分配,前往山区修建铁路。1次,将军的小儿子遭遇工程事故,脚趾硬生生被石头砸断了。消息传回,将军的其他子女找来,求父亲把弟弟调回来。
将军得知小儿子受伤,也是心如刀割,但还是回复:“其他工人同志能受的苦,我儿子也一样能受,不准调他回来。”就这样将军的小儿子留在了原单位,继续为国家修建铁路,做出了一番贡献。
还有1次,罗将军的儿子正在上5年级,突然感染了风寒,被医院。将军因为公务繁忙,医院,暂时照料一下自己的儿子。医生问警卫员:“你是不是孩子的父亲?”警卫员摇了摇头,医生又问:“孩子的父亲怎么没来?”
警卫员按照将军的吩咐,回答:“孩子的父亲是个科长,工作实在太忙了,一时过不来。”医生看了看孩子身上带补丁的衣服,真的相信了,给孩子紧急治疗。等到孩子出院时,又是由警卫员出面,搭乘公共汽车将孩子接回了家。
这就是严于律己、刚正不阿的罗将军,向来一是一二是二,从不人云亦云,也不会违心屈服。年冬,罗将军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1天,将军打开病房窗户,正在晒太阳。
突然,在对面的走廊上出现了1个身影,正是将军的老战友。将军强撑着身体,站起身来,通过窗户向外望去。老战友也朝这边望来,2人目光汇聚一处,将军的手不用自主地抬了起来,朝着老战友敬了1个军礼,相顾无言。
罗将军一生为国为民,始终把老百姓的事看得特别重要,把个人私事放在很低的位置上。他1个搪瓷缸子用了30多年,1件衬衫上补丁摞补丁,1间破落的平房住了十几年,无怨无悔为国奉献。
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得到了万千百姓自发的敬仰,青史留名,永载史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