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溪口 >> 溪口图片 >> 正文 >> 正文

开了近20年,一天卖碗,龙游溪口这

来源:溪口 时间:2022/5/4

在衢州,面馆随处可见,但真正能留在吃货心里的却没有几家。

龙游溪口的“四号面店”就是其中之一。

开店近20年,换过地方,这碗“四号”面依然人气不减。甚至,有很多老客为了吃一口他家的面千里迢迢赶过来。

只此一家“四号面店”

这家叫“四号面店”的小面馆,因其最初位于溪口老菜市场第四家店面而得名。年,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溪口西霞路46号。

店面也从原来的15平米变成了40平米,只是还是没有华丽的装修,像样的牌匾,但这对真正的饕餮们而言,并不打紧。因为“四号面店”的面拥有正宗的家乡滋味,是难得这么多年都没有改变的老味道。

店主是一对夫妻,老板劳以新专门负责做面,妻子龚孝琴就负责切面、煮面,如此简单分工,让两人将这碗“四号”面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也招揽了不少老客。

一天卖出碗手工面

“客人们喜欢吃的就是这一口手工面。”店里用的面条是劳师傅亲手擀制的碱水面,“煮熟后口感更筋道!”说起面条,可见劳师傅一脸的自信和开心。

大概凌晨三点钟,劳师傅就要起身赶往店里,开始做面。揉面团,在面粉里加水,撒上老碱,充分搅匀。“揉面要冬软夏硬,用腕劲儿以揉代发,直至面团韧劲上头。”

拿出长短不一的三根擀面杖,将柔韧的面团擀成厚度只有3毫米的薄薄一张,用两根长擀面杖收卷挑起,整块薄面,腾空拎起,再摊在案板上,用短擀面杖将中间继续擀至薄细均匀,再从中间对半把薄面切开,把薄面用长擀面杖层层卷起,挑上案板,来回折叠成宽度相同。

“虽然坐在这里切面条,但我会一直观察客人,像老人、宝宝来吃,面条就会切细一点。”龚大姐一边切着面条,一边说道。

每天,她都会将面条按四两半的分量切好,听她说,这分量其实吃起来正合适,不过面条的粗细都会根据食客的喜好进行调整。

当问到一天能卖几碗面时,劳师傅用手指比划了一下,“一斤粉三碗面,最多一次性要揉一百多斤,大概碗。”就是这样小小的店铺,一个早上就能卖出上百碗。

除了纯手工揉制的面条,食客们最喜爱的应该就是这酸菜了。酸菜是附近村子里多户农家自己腌制的,因为从不掺和任何添加剂,所以吃起来特别酸爽。

而店里的招牌酸菜肉丝面除了有酸菜和肉丝外,还可以加上一枚煎蛋。煎蛋用的是鸭蛋,龚大姐说:“待蛋白煎至初黄,蛋黄煎至微固时,口感最佳。”

除了煎蛋,龚大姐下面条手艺也很娴熟,抓起面条扔进热腾腾的锅里,再用筷子拨几下。不一会儿面条便在呵着雾气的水面上翻滚起来,于是将面条拨进漏勺内,朝空中抖两下,将面卷紧,放进已经有了调料的碗中。“40秒”,一碗酸菜肉丝面就完成了。

食客嘴里的“四号”面

没有华丽的食材和炫技的手艺,有的只是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美味背后的温情。因为开的时间久,实在是太过熟悉了,食客们一般都会直接接过龚大姐手中的面条,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调料,有的是加一勺辣椒酱,有的是放一勺醋。再从碗底翻个两三下,就着氤氲的热气,大快朵颐。

溪口附近的居民每天早晨起来,会吃上这么一碗酸菜肉丝面,开启一整天的工作与生活。听劳师傅说,甚至就连衢州市区的客人们都会专程开车过来吃上一碗。

面条最简单,其中的感情却是最饱满。很多客人说,“我从高中就开始来吃了,现在带着我的孩子来吃”,“我在外地工作,每次回来,都要带着我老婆来吃一碗……”大概就是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最深厚的情结也许就是一碗“四号”面吧。

这么多年过去了,它一直存在着。

视频剪辑:叶晓倩

编辑:小G

责编:于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